除了香港澳門,中國還有一個地方租期是99年,您知道是哪裡嗎?

2024年3月27日 16点热度 0人点赞

文|歷史求知所

編輯|歷史求知所


愛國主義詩人聞一多先生的《七子之歌》以香港篇和澳門篇最為中國人所知曉,但除此之外還有廣州灣等多個地區。

而廣州灣,就是如今的湛江市

那麼廣州灣又是如何從晚清政府手中割讓,一步步淪為列強殖民地,再回到祖國懷抱的呢?

舊時的廣州灣

法國強占中國廣州灣

眾所周知,位於南海南沙群島的曾母暗沙一般被我們認為是中國的最南端,但如果說是「中國大陸」的最南端,那非廣東省的湛江市莫屬了。

但天然地理位置優越的廣州灣一開始並未走進殖民列強的視野,在當時,廣州灣只不過是一個像深圳地區的小漁村。

當地人對廣州灣的稱呼並非是從近代才開始,早在明朝嘉靖年間,就已經被時人稱之為「廣州灣」

廣州灣正如其名,在沒有租借給法國之前,只是一個地理區域概念。

十九世紀的廣州灣

侵華列強當中的法國最先發現了廣州灣這一天然良港,當時法國的軍艦為了躲避台風闖入廣州灣,這時候法國人開始對這一深水良港動了賊心,他們將廣州灣的天然地理優勢上報政府,於是法國政府才盯上了這塊中國國土。

以1985年甲午中日戰爭清政府慘敗、或者以中日《馬關條約》為節點,標志着近代歷史上列強瓜分中國狂潮的開始,各國列強盯上了中國的土地,尤其是有眾多天然良港的東部沿海地區

1898年,法國向清政府要求「租借」廣州灣用來作為船隻中轉、停靠站,羸弱不堪的清政府此時除了外部列強勢力,內部還有迅速發展壯大的義和團運動,內憂外患之下的清王朝沒有任何反抗的能力。

在法國政府的脅迫下,租借協議沒有什麼阻礙,協商事宜進展很快。

到1899年11月中法就簽訂了《中法互定廣州灣租界條約》,當時包括雷州府遂溪縣高州府吳川縣以及兩縣中央的麻斜海灣(今湛江港)都被劃分為法國租界,租期九十九年。

這些地區本來統稱為廣州灣,法國人來到當地之後便改名「白瓦特城」,廣州灣也從此被劃分為一個行政區域,法國人白瓦特城納入法屬印度支那總督的管轄范圍。

至於為什麼法國人要稱之為「白瓦特城」,其實是因為當時第一艘登陸廣州灣的法國軍艦名字就叫「白瓦特」,法國人遂以此命名。

到了二戰時期,廣州灣由於處於日軍侵華政策的重心之外,才得以長時間在中國眾多沿海港口紛紛淪陷的情況下偏安一隅,甚至一度成為重要的通商口岸。

法軍侵略廣州灣的其中一艘名為「襲擊號」的軍艦

不過,隨着日軍侵略中國程度的加深,尤其是美日太平洋戰爭爆發之後,就連廣州灣也沒能逃脫日軍入侵擴張的魔爪。

1943年,日軍與法國政府簽訂《共同防禦廣州灣協議》,說是「共同防禦」,實際上廣州灣已經被日軍所控,日本人在當地建立了日偽政權,只不過熟知歷史的人都知道,此時的日軍即將迎來自己的末路。

1945年8月15日,日本明治天皇通過廣播宣布無條件投降。三天後,廣州灣也被法國政府主動歸還,當時法國駐華大使戴立堂與南京國民政府的外長吳國楨簽訂了《廣州灣租借地專約》。

從那以後,「白瓦特城」才重新回到祖國母親的懷抱當中,寫下《七子之歌》的聞一多先生在有生之年也看到了廣州灣的回歸。

在廣州灣登陸的日軍第2師團

但可惜的是聞先生一年以後就被國民黨特務分子刺殺身亡。

《七子之歌》描寫了七個被割讓、租界的中國國土,它們分別是:澳門、香港、九龍島(未與香港合並)、威海衛旅順大連(今大連市)、廣州灣(今湛江市)、台灣七個地區。

聞一多先生的一生當中,只見到了威海衛與廣州灣的回歸,有四子是在其去世之後陸續回歸中國,當然還有至今尚未回歸的台灣島,相信台灣回歸只是時間問題。

而國家收回廣州灣之後,中國政府並未把它重新劃入之前的縣治,繼續將其作為一個行政區域,也就是如今的湛江市。

《七子之歌·廣州灣》

值得歌頌的是,從淪為法國殖民地到抗日戰爭時期,廣州灣地區的人民從未屈從於侵略者的統治,一直都奮斗在抗爭前線。

廣州灣人民的抗法斗爭

現在的湛江市南三鎮燈塔村,是殖民時期法蘭西帝國最早侵略的中國國土。

在1898年3月,法帝國向清政府提出「租借」的無理要求之後,當即就派出軍隊向清政府施壓。

次月,法國人的艦隊來到廣州灣,法艦「白瓦特」號率先在今南三鎮燈塔村登陸,並且趁機占領了海頭炮台。

這時滿清統治者竟忘了他們自己的祖訓「凡失國之寸土者,死後不得入列祖靈位」,以慈谿為首的清政府竟不戰而降,很快就派去官員於法軍談判劃界事宜。

而法國殖民者入侵廣州灣之後,對當地的自然物質資源開啟了「竭澤而漁」的瘋狂掠奪模式,到處燒殺搶掠,可謂無惡不作。

廣州灣法國公署舊址

西方列強自詡為「文明」,但卻往往行蠅營狗苟之事,使得當地百姓無不對法國侵略者的邪惡野蠻行徑感到強烈激憤。滿清政府無情拋棄了廣州灣的人民,但他們並未放棄自救,紛紛揭竿而起。

1898年6月,也就是法軍入侵廣州灣兩個月後,當地各村村民500餘人率先拉開了廣州灣地區抗法斗爭的序幕。

他們高舉義旗,誓與法國殖民者不兩立。而他們的手上,只有大刀、長矛等冷兵器,卻敢於向手持火槍熱兵器的法軍駐扎地發起進攻,跟帝國主義侵略者拚命。如此義勇,實在令人動容。

當時代理廣州灣政務的知縣李忠珏看到百姓們奮起反抗,於是他站到了百姓身邊,一同參與抗爭。

法國占領初期的海頭港

李忠珏專門成立了抗法團練,訓練百姓們的軍事素質好參與斗爭相對於清中央政府的懦弱,廣州灣官民可謂眾志一心。

「寸土當今與伊打」,是他們打出的抗擊法帝國主義侵略者的口號,也是他們誓死貫徹的新年。

在《廣州灣租界條約》訂立之前,廣州灣百姓與法軍戰斗十餘次,數次打退了手持精良兵器的法軍的進攻。

而他們的抗爭也對中法條約的訂立產生了重大影響。

懾於百姓寧死不屈的反抗,法帝國侵略者不得不將原先計劃的租界范圍從一百幾十里一直縮小到三十里地,當時法國人已經在廣州灣設立了管理區域的總公署,該公署也在斗爭中被迫遷移兩次。

1899年《廣州灣租界條約》附圖

廣州灣百姓的抗法戰爭,直到清政府喪權辱國的《廣州灣租界條約》簽訂,才不得不停息。

但當地人民對帝國主義侵略者的斗爭,從未停歇。

要知道,廣州灣可是推翻愚昧腐朽之清王朝的辛亥革命策源地之一,是中國新時代的一縷曙光。

廣州灣人民的抗戰從未停歇

1911年,在同盟會廣州灣分會的領導下,廣州灣百姓在高雷道掀起反抗清政府腐朽統治的浪潮,成為了辛亥革命的一部分。

高雷道,是清政府設置的行政區劃,轄區為高州府和雷州府,大致為今廣東信宜陽春陽東等市縣以西到雷州半島的各市縣。

由於高雷地區與廣西海南二地為鄰,又與越南隔海相望,往南可出南海,往北也通西南,起戰略地位非常重要,被古人稱之為「天南重地」。

革命軍給農民剪掉象徵清王朝統治的辮子

抗日戰爭爆發後,廣州灣出現了有利於發展的因素。

當時,國內大量的港口和鐵路設施或被日軍占領、或遭到封鎖無法運轉,而廣州灣是相對穩定的港口城市,因此有大量逃難百姓來到了廣州灣。

上海廣州、香港等城市逃難而來的商人也將先進的經營方法、經驗帶到了廣州灣,他們相繼在赤坎鎮開設酒店、劇院、百貨、珠寶等商業設施。

大量的外來人口、資金湧入廣州灣,使得當地人口激增,產業得到發展、市場呈現繁榮景象,其中不乏有學者、科學家、政治家。

抗戰時期廣州灣經濟畸形繁榮

當然,廣州灣的百姓也沒有忘記國仇家恨,各地區的進步人士積極組織抗日團體,比如遂溪進步青年就成立了「遂溪縣青年抗敵同志會」,當地的進步青年們後來又將青抗會擴展到廣州灣的各個地區,積極發動救亡圖存活動。

在抗戰時期,廣州灣的抗戰文化宣傳迅速發展,盛極一時。而且當地的抗戰文化不分黨派一致對外,還呈現出全民參與的特點,他們大量的抗日宣傳活動和抗戰出版物極大鼓舞了全國各地人民的抗戰決心。

廣州灣人民的團結不僅體現在抗戰文化宣傳的一致性上,所有來往廣州灣的抗戰人士,當地的民族義士都會主動保護他們的安全,甚至會贈與資金。

這一以來,許多的抗戰志士、政經要員、文化精英、科學工作者都能夠暫時安頓在廣州灣,再次休養生息,再轉移到桂林重慶等抗戰後方,大大保存了中國的抗戰力量。

在廣州灣開展抗日救亡宣傳的學生

抗日文化宣傳,是廣州灣在抗日戰爭時期最為濃墨重彩的一筆。

再軍需物資的運輸上,廣州灣的百姓也是竭盡全力。

1938年廣州被日軍攻陷,導致廣州灣其他各縣與廣西的交通中斷,僅有一條長230公里的陸路通往廣西。

當時抗戰物資緊缺,大量愛國僑胞紛紛從海外采購大量包括紗布、藥品等在內的重要軍需物資,這些物資需要通過廣州灣中轉運向廣西。

但當地正處於日本人的嚴密監視之下,自然不能使用汽車等交通工具進行運輸,那怎麼辦?

1943年2月日軍進占廣州灣

於是成百上千的老百姓自發組織起來,一擔一擔,秘密地將這些緊缺物資挑運到廣西的抗日根據地或是抗日前線。

據統計,廣州灣的挑夫們憑借着自己的肩膀,挑進抗戰大後方和一線的軍事物資、民用物資高達一百萬噸。

完全可以說,廣州灣百姓對抗日戰爭的貢獻是不可磨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