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博主探訪荒野古墓掉進盜洞摔傷,專家:私自探索古墓不宜提倡

2024年3月28日 22点热度 0人点赞

近日,擁有200多萬粉絲的抖音博主「逸明荒野探墓」稱,自己在四川探訪一處野外古墓時不小心掉入一處盜洞中,導致腿部多處骨折,引來網友關注。3月25日,目前正在重慶養傷的「逸明荒野探墓」向上游新聞記者表示,自己希望通過「荒野探墓」這種方式宣傳文物保護以及墓葬知識。重慶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的專家則表示,未受過專業訓練的人私自探索古墓這種行為不宜提倡。

李逸明的探墓視頻號。網絡圖

「逸明荒野探墓」本名李逸明,湖北黃岡人,與大多數旅遊博主轉行探墓不同,李逸明之前從事建築方面工作,因熱愛歷史文化、文物古跡,從2022年就辭職做自媒體,先後去過重慶、山東、河南、湖北、江西、浙江等地探訪冷門古墓等古跡,「我們國家有璀璨的文化,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特色,探墓的過程,其實也是探究各地不同的歷史。」

「我的內容主要是講述墓葬規制背後的文化,比如刻字、雕刻、形制、神道、石像生等等。」目前李逸明的社交媒體僅抖音粉絲就超過270萬,其中川渝古墓合集的觀看量就超過4億,視頻觀看總量超10億次,「目前這是我的全職工作,收入都來自自媒體以及為商家做廣告。」

李逸明告訴上游新聞記者,3月中旬,在達州鄉村探訪野墓時,發現了一座已經被盜的漢墓,「我在地面拿手機拍攝一個很深的盜洞時,因為太過於專注,不小心一腳就踩進去了,雖然有七八米深,但幸好洞口不寬,我沒有直接落到底部,但左腿的脛骨、腓骨有多處骨折,已經安了鋼板。」李逸明介紹,這也是自己第一次在探野墓的過程中受傷,預計要休養3個月。

李逸明的探墓視頻號。網絡圖

「野墓其實是一個民間說法,學術上將其統稱為古代墓葬。」一位考古學博士告訴上游新聞記者,所謂的「野墓」,其實是被盜掘後,考古人員進行搶救性發掘以後的墓,因為數量大,大多位置偏遠,監管難度大,有些墓室就暴露在野外,保護情況並不好,李逸明看到這些情況後,也經常在視頻中說:「文物保護,任重道遠。」

因為盜墓題材文學作品、影視劇的流行,類似探訪野墓的視頻也受到網友追捧,不過也出現一些亂象,李逸明也坦承,探墓類視頻需要一些梗,為此他也探訪過一些被淹在水中的古跡、古墓,獲得了不錯的流量,「如果沒有流量,我們宣傳的文物保護以及墓葬知識,別人是看不到的。」

重慶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公眾考古中心主任吳廣告訴上游新聞記者,普通人可以針對考古工作者已經發掘、記錄,且有一定展示價值的古跡進行相關的文化傳播,但對於考古沒有揭露或者因為自然原因等暴露的文物古跡,不應進行一些引導性的傳播,作為公民應及時提供線索,由文物管理機構來進行相關處理。

也有網友質疑這類探墓博主是在給盜墓賊領路,不利於文物保護,李逸明解釋,自己不會在視頻中暴露野墓的具體地點,「而且我選擇的都是一些比較冷門、被盜很久的墓葬,離開的時候除了一些現代的垃圾什麼也不會帶走,一些視頻也引起當地相關部門的關注,採取了一些保護措施。」

李逸明還透露,自己曾遇到過來探路的疑似盜墓者,「如果我發現盜墓的行為,一定會第一時間報警。」

吳廣介紹,類似探墓視頻雖然沒有提到具體地點,但其中的影像資料還是會暴露地點信息,增加文物被破壞的風險,「按照國家文物局的要求,目前所有跟墓葬、地下埋藏有關的宣傳,都不具體到點位,也不具體到影像或者地理信息。」

據《半月談》報道,陝西省考古研究院多位專家表示,未受過專業訓練的人私自探索古墓,極易造成墓葬本體和墓葬內文物損壞,這種行為不宜提倡。

李逸明在探墓時不慎摔傷。受訪者供圖

據濟南時報報道,山東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王青認為,最近幾年,「公眾考古學」興起,倡導專業考古面向公眾,人們的興趣點從博物館和文創產品擴散出去,有更多的需求了,相關部門也應該關注到這個新變化。應盡快升級野外文物的安全措施,有條件地建立遺址公園等加強保護,另外從國家層面出台相關指導意見,規范民間愛好者的行為。更重要的是,有關部門應加強文物保護知識的宣傳,讓更多人自覺參與其中。

吳廣介紹,中國地下文物豐富,考古人員也在不斷地發現,重慶市馬上就要全面開展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工作,渝中區還是全國十三個試點之一,在普查中,還要對一些未納入文保的地點進行調查,來確認它的文物價值或是進行有效保護,也歡迎廣大市民提供相關文物線索,更好地保護文化遺產。同時,重慶市的檢察機關正在與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合作,在文化遺產保護領域加強公益訴訟,近年來也處理了一批典型案例。

(據上游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