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當面要求,確保光刻機正常輸華,荷方:出口管制不針對第三國

2024年3月28日 16点热度 0人点赞

時隔5年,荷蘭首相呂特首次訪華,在歐盟美國圍堵中國電動汽車產業的背景下,呂特這次訪華行程備受外界關注。

3月27日,中方高層在人民大會堂接待了來訪的荷蘭首相呂特,表示願和荷方保持各層級的交流,堅持溝通對話,確保互利共贏。

呂特也坦言,「脫鈎斷鏈」不是荷蘭政府的對華政策選項,任何損害中國發展利益的行動也會傷及自身,希望和中國加強經貿合作,持續深化夥伴關系。

荷蘭首相呂特

呂特這番表態確實值得肯定,但要落實到具體行動中來,才能真的達到效果。眾所周知,荷蘭政府在美國的施壓下對華實施半導體設備出口管制,一些先進製程的光刻機都不被允許向中國客戶出售,此舉嚴重違背了自由貿易原則,中方多次表示嚴重關切。

此次荷蘭外貿與合作發展大臣范呂文隨同首相呂特訪華時,還單獨與中國商務部長王文濤進行了一場會晤,雙方重點就光刻機輸華以及半導體產業鏈合作等相關議題進行了交流。

中方當面要求荷方堅守契約精神、確保光刻機貿易能夠正常進行,避免泛安全化做法。中方的意思很直接,中荷半導體產業鏈之間的合作,對雙方而言是互利共贏的,荷蘭政府倘若執意泛化國家安全概念,干擾雙邊關系,最終損害的還是自身利益。

荷蘭外貿與發展合作大臣范呂文、中國商務部長王文濤

對於中方的提醒,荷蘭方面還是聽進去了,當面就作出了三項承諾。一是荷蘭主張貿易自由,高度重視對華經貿合作;二是荷蘭視中國為重要貿易夥伴,願繼續作做中方可靠的合作對象;三是荷蘭出口管制不針對任何國家,將努力降低對全球半導體供應鏈的影響。

雖說這套話術和之前並無兩樣,但在當前美國加大對華芯片出口限制的背景下,荷蘭高層能夠親自訪問中國,並且承諾會努力降低影響,避免對全球供應鏈造成沖擊、不想影響中荷經濟關系,總體來說還是比較積極的。

這對外反映出三個實質問題,一是阿斯麥准備「出走」的消息確實是讓荷蘭政府感受到了壓力,作為光刻機領域的龍頭企業,阿斯麥這些年在全球斬獲了不少訂單,拉動了荷蘭的經濟增長。

阿斯麥

在荷蘭政府迫於美國壓力,宣布對中國實施半導體製造設備的出口管制後,阿斯麥CEO溫寧克曾多次表示反對,不願放棄龐大的中國市場,但荷蘭政府最終還是下達了禁令, 宣布自今年1月1日起限制阿斯麥對華出口先進的光刻機設備。

很顯然此舉損害了荷蘭企業的切身利益,也有損荷蘭的國家信譽,作為一向標榜自由貿易、靠貿易立國的荷蘭來說,如今公然以國家力量干擾企業的正常經營,無疑是在自砸招牌。

第二個實質問題就是中荷經貿關系具有強大的韌勁,「強行脫鈎」並不現實。自2013年以來,中荷兩國貿易額整體翻了一番,荷蘭已經成為中國在歐盟的第二大貿易夥伴,在半導體領域,中國也早已成為阿斯麥的第二大市場。

光刻機

這些經濟利益是看得見摸得着的,即便是頂着美國的壓力,荷蘭也依然要尋求修復對華關系,穩住雙邊經貿聯系。

第三,美國為了滿足一己政治私利,以犧牲盟友利益為代價,組建所謂「芯片聯盟」意圖打壓中國半導體產業,註定只會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短期內或許能夠迫使盟友配合,但長此以往只會加深盟友與美國之間的裂痕,不願在配合美國行事。

比如說在美國喊出「擴大對華半導體管制」的口號後,荷蘭和韓國都反響平平,不願在該領域繼續加碼對華施壓了,因為即便是不考慮其他的,卻也不得不重視本國企業的利益,荷蘭的阿斯麥、韓國的三星都指望着在中國拓寬市場,不願意放棄這塊巨大的蛋糕

半導體技術

對我們而言,美國拉攏盟友妄圖在尖端技術圍堵中國的做法,也恰恰給我們提了個醒,那就是要獨立自主的發展自身實力、提高技術水平,盡可能的將關鍵技術掌握在自己手裡,如此才能避免受制於人,不被西方「卡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