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一90歲老太太,寧死不上戶口,結果一張照片揭露了她真實身份

2024年3月29日 14点热度 0人点赞

文| 落葉

編輯| 昭明


2018年1月6日,陝西商洛雷家洞村的一戶人家中,90歲高齡的老太太病逝。

老太太臨終前掏出一張發黃的舊照片,用手指着說:「我死後想要穿和服下葬。」

從照片上看,老太太竟然是一個日本人,前來慰問的村民們無不大驚,他們和老太太生活四十年,從未懷疑過老太太的身份。

一位年長的老者說:「怪不得她死活不願意上戶口,原來是這麼回事。」

那麼,老太太是誰?為何會隱藏在中國數十年不為人知?她到底有哪些傳奇經歷?

一、來自日本政府的邀請

2005年,陝西雷家洞村的王玉蘭接到了一則電話,對方自稱是民政部門,給她寄去了一封「邀請函」。

王玉蘭聽聞後十分激動,第一時間讓兒子帶着她前往當地民政局,拿到了這封遠渡重洋的邀請函。

當打開邀請函後,王玉蘭對兒子說:「我和家鄉取得聯系了,我找到家了。」

兒子聽了後一頭霧水,母親難道不是中國人?記得父親和他說過,母親是東北人啊,但看了邀請函後,他這才明白母親的真實身份。

不久後,雷家洞村來了一群西裝革履的日本人,他們在當地政府的帶領下直奔王玉蘭家中,此行目的就是為了帶王玉蘭回到日本老家。

原來,王玉蘭1929年出生於日本福岡,原名為水崎秀子,父母從事漁民做,經濟條件不是太好。

九一八事變爆發後,日本占領東三省,隨即開始了殖民統治,為加速東北的「日化」,日本政府將大量民眾遷至東三省,其中光是女性就有12萬人,水崎秀子一家也在其中。

不過後來她的父母選擇回國,將水崎秀子寄養在長春姑姑家中生活,姑姑為讓她更好的融入中國,為其起名為王玉蘭。

但好景不長,1945年日本戰敗,王玉蘭姑姑一家回到日本,此時的她卻因各種原因留在中國,這之後就再也沒去過日本。

2002年,隨着王玉蘭年事已高,思鄉之情愈發濃厚,她曾專程寫信給日本政府,希望能回國探親。

可誰曾想,日本政府卻告知她,水崎秀子早在1995年就領着兒孫六人來到日本落戶生活。

王玉蘭聽了後無比吃驚,她才是真正的水崎秀子,是誰冒充了她的身份?

為了弄清楚真相,日本政府採集了王玉蘭的DNA,和日本親屬進行比對,其結果顯示,王玉蘭才是水崎秀子。而那個冒牌貨,得知日本戶籍核查上的漏洞,故而冒認身份,受到了日本政府的多番優待。

與此同時,王玉蘭的姑姑一直思念遠在中國的侄女,請求日本政府幫忙尋找。

2005年,當日本政府弄清王玉蘭就是水崎秀子的身份後,故而第一時間派人來到雷家洞村,邀請她回日本探親。

二、寧死不上戶口

王玉蘭的丈夫名為李明堂,當他得知妻子是日本人身份後,這才明白為何妻子多年來寧死也不願意上戶口。

早在1977年之時,王玉蘭經人介紹嫁給了李明堂,盡管兩人婚後沒有孩子,可王玉蘭對丈夫的一兒一女十分用心,將他們撫養長大組建家庭。

李明堂是一個木匠,手藝很巧,靠製作家具養家糊口,他對妻子也格外用心照料,得知妻子不能生育後,領養了一個女兒,幫妻子完成做母親的願望。

不過隨着改革開放的到來,無數人走上大城市打拚,此時戶口就顯得尤為重要,李明堂和孩子們紛紛上了戶口,可王玉蘭一直不願去當地派出所登記信息。

其實,早在新中國後,我國就制定了戶口登記政策,鼓勵大家前往當地派出所登記戶口,可多年來王玉蘭一直不願意,以各種理由拒絕。

沒辦法,村書記也多次上門勸說,希望王玉蘭能夠積極響應國家政策,可她始終沉默不語,堅決不上戶口。

後來,雖然我國又進行幾次人口普查,希望那些「黑戶」們能夠上戶口,可王玉蘭寧死也不願意,一直隱瞞自身情況,故而一直沒戶口。

黑戶對王玉蘭來說影響很大,她看病就醫、乘坐公共交通都十分不便,甚至連孩子們也受她的牽連,可不管如何,老太太對上戶口一直抵觸。

直到身份被曝光後,王玉蘭才說出了不願上戶口的真正原因。原來她一直渴望回到日本老家,看望父母和姑姑,她擔心如果上了中國戶口,那就無法在日本生活居住。

三、放棄定居日本回國

2006年4月,王玉蘭和丈夫李明堂在日本政府的幫助下,包機回到了日本福岡縣,這里是她出生的地方,時隔60多年再來此地,王玉蘭發現家鄉早已物是人非。

盡管她渴望能夠再見父母、姑姑一面,可實際上她已77歲,至親們早已去世,只有表姐還在人世。

因在中國生活太長時間,王玉蘭已忘記如何說日語,和表姐說話需要別人翻譯才行。

表姐很是好奇,王玉蘭60多年來到底經歷了什麼?為何直至晚年才回到家鄉?沉思一番後,王玉蘭揭開了塵封的記憶,向眾人講述了她的不幸婚姻。

原來,日本投降前夕,姑姑為王玉蘭介紹了一門婚事,嫁給了國軍少校營長宗開國。

因丈夫是國軍高官,社會地位高,姑姑得知後很是滿意,認為她嫁給了「一等人」,祝願她能夠一直幸福下去。

也正是這段婚姻,讓王玉蘭放棄回到日本的打算。她本想能夠好好過自己的「富太太」生活,可解放戰爭打響,丈夫被派到前線作戰,就此沒有了消息。

等不到丈夫歸來,鄰居給她介紹一位名為雷國順的男人,兩人婚後感情還算不錯。1949年,雷國順將她帶回陝西老家生活。

可來到家中,王玉蘭才發現自己被騙了,丈夫早已娶妻生子。盡管雷國順解釋,這是父母包辦婚姻,兩人沒有感情,但王玉蘭受不了丈夫的隱瞞,最終還是選擇分手。

村裡的婦女主任見王玉蘭長得俊俏,將她介紹給了村民宋治福,此人為人老實,家裡比較窮,因而一直打光棍。

王玉蘭經歷兩段婚姻,婚戀觀上早已成熟,她並不是貪圖錢財之人,經過相處後發現宋治福確實是個老實人,勤勞能幹,嫁給了對方。

婚後,王玉蘭學習了木工手藝,勞動上十分積極,很快成為生產隊的骨幹,人人都稱其為「老大姐」。

本以為她和丈夫能夠一直幸福到老,誰知1976年宋治福因病去世,她再次孤身一人,直到遇到了李明堂。

聽聞王玉蘭的遭遇後,表姐十分心疼,她希望表妹能夠留在日本生活,不要再四處漂泊了。

當時的日本經濟水平比中國要高上很多,可王玉蘭在日本生活兩周後,發現自己語言不通,生活習慣不同,怎麼都不舒坦。

經過深思熟慮後,她還是決定回到中國,繼續自己低調而平靜的生活。臨走前,日本政府再三挽留,但她還是不回頭的來到陝西老家。

四、一張照片震驚全村人

盡管王玉蘭回到日本探親,但她刻意隱瞞了這件事,使得全村的人都不知道她的真實身份。她也再三囑咐孩子們,一定不要將自己的秘密說出去。

2015年丈夫李明堂去世,王玉蘭就此由兒媳婦照顧。三年後,年滿90歲的王玉蘭生了一場大病,被送往醫院中治療。

不過,醫生經過一番治療後,只能無能為力的搖搖頭,讓兒子將其接回家中准備後事。

王玉蘭自知時日不多,她用盡全身力氣,從床頭箱子裡翻出一張老照片,交給孩子們保管。

原來,這張照片是王玉蘭年輕時所照,盡管已過去70多年,依舊可見她俊俏的面孔和青春的氣息。

在場的村民們看了後十分驚訝,原來照片上的王玉蘭身穿和服,大家這才知道王玉蘭的真實身份。

此時,村民們才明白,王玉蘭之所以不願上戶口,是為了怕村民知道她的日本人身份,生怕村民會反目成仇,這才始終瞞着不說。

王玉蘭去世後,陝西政府和日本福岡政府均派出專人慰問,而根據她生前遺囑,家人為其穿上和服下葬,墓碑上寫着王玉蘭的兩個名字。

盡管村民們知曉王玉蘭日本人的身份,但因她為人善良,對待鄰里熱情大方,人緣比較好。她下葬之時,全村150多人主動為她送行。

縱觀王玉蘭老人的一生,因一場侵華戰爭被動和家人分離,成為日本遺孤,但她卻在中國的友愛環境下壽正終寢,希望人世間沒有戰火,希望和平之光永照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