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真的有不被愛的孩子,6歲時覺得被老鼠咬掉一半的乳鴿真好吃

2024年4月2日 14点热度 0人点赞

一直以為父母對子女的愛都是天生的,因為只有足夠的愛和期盼才會促使一對夫妻去懷孕生子,尤其是80後和90後,由於歷史原因當年家中只有1~2個孩子,按說父母擁有足夠的精力和愛平分給每個孩子,然而事實似乎並非如此。

今天就來看一下那些即使沒有生在一堆兄弟姐妹搶飯吃的年代,卻沒有得到食物資源平等分配的過來人的經歷。

即使有兩份平等資源擺在那裡,父母依舊默許弟弟全吃全占,姐姐只能靠想象:

鼓勵和肯定用在哥哥家的女兒身上很慷慨,對自己親生的女兒卻很吝嗇:

有時候孩子不吃一樣食物,其實不是不愛,而是他/她愛吃的時候從那種食物上得到的都是負面情緒:

有好吃的沒孩子的份,等到放壞了塞給孩子說別浪費,看似愛實為害:

後媽的一般操作,孩子能多幹活但是不能多吃飯,能吃苦但是絕不能吃甜:

即使是獨生子女也不能避免不被愛,以至於在母親不斷否定之下女兒都開始討厭自己:

來自媽媽的惡意:

從來沒有想過給孩子留一個草莓嘗嘗,更讓孩子難過的是媽媽看孩子沒吃上那種幸災樂禍的樣子:

重男輕女的家庭,爺爺爸爸兄弟都意味着「主」是資源要絕對傾斜的人,其他人其次,女孩則會排在資源的最底端:

結婚,對於原生家庭重男輕女的女孩子來說真的是一種解脫,後來嘗到的不僅是肉,更是生活本來的滋味:

大讓小,姐讓弟...是多少家中老大摘不掉的緊箍咒:

在重男輕女的家庭里,姐弟組合時姐姐的日子是最艱難的,因為既是女孩又是老大,排序和性別都不占優勢:

父母知道老鼠啃過的有病毒不能吃,弟弟是小的又是男孩養的嬌貴不能吃,只有6歲的姐姐在偽善里一無所知:

從大男子主義家庭嫁出來的女兒,婚後的生活也會帶有原生家庭的影子,可惜這樣做感動不了任何人:

結語

我們常說世界上最無私的愛就是來自父母的愛,但這些孩子想得到父母之愛卻如此艱難,究竟是那個物資匱乏的年代造成的呢?還是為人父母固有偏見的問題?真是難以捉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