悅聞 | 長樂古鎮:汨水長流逝 故事樂千年

2024年4月3日 17点热度 0人点赞

長樂古鎮:汨水長流逝 故事樂千年

金海軍


東依巍巍幕阜山,南臨盈盈汨水河的長樂古鎮,自南朝梁普通元年(公元520年)開埠以來,歷隋、北宋、清咸豐、民國設治所或衙門等行政管轄至今,已越悠悠千年史載。留存記憶深處的回龍門、鄭家大屋、張家祠堂、二岳寺、蓮花寺、都總寺、息蛙池、乾隆客棧等建築名勝古風古韻、恢宏再現。一條長約606米,寬約4.5米的麻石老街自江邊碼頭,由南向北靜靜地鋪陳在歲月的懷抱里,任風霜雪雨的剝蝕浸打,默默見證着小鎮的過往崢嶸和日月流轉。

汨水悠悠回龍門



「世界有條汨羅江,彎彎曲曲水流長。」發源於江西修水縣黃龍山大山深處的汨羅江,在流經智峰山腳時一個不經意的歇息與喘氣,彎出了56平方千米的沃野丘陵,催生了滿眼碧綠平疇,誕生了神奇而古老的歷史文化重鎮。


回龍門,汨羅江上最為古老的文物建築,位於長樂鎮下市街,相傳是屈原投江後,遺體回流至汨水長樂河段一深潭中,人們劃船打撈至此,突然東邊天空祥雲靄靄,仙樂陣陣,只見屈大夫立於雲端,頻頻向打撈的人們招手示意。「三閭大夫升天啦!」「我們回龍舟啦!」下游來的龍舟至碼頭前回過船頭順流而下,後來人們為了紀念這一天的盛況,就在下街沿江碼頭上修建起了一座飛檐斗拱的磚石結構的亭子,名曰「回龍門」。



這座汨羅江上現存唯一的古樓亭,其主體平面呈正方形建立在城台上,城台北面兩側分別用「八」型圍牆連接街房,城台上部為木結構,四角扎尖頂,上蓋小青瓦;下半部為青磚砌築的清水牆,東南西北各開約2米多寬的拱形門洞,除東門洞在抗戰御敵被封外,其餘門洞至今仍在。


古時的汨羅江繁華熱鬧,屬於「三街六市」之一的長樂街碼頭更是忙碌繁華,「回龍門」就成了人們進出的必經之處。回龍門在古時候還起到了緝私、征厘、防盜、打更的關卡作用,歷經歲月滄桑,它見證了汨羅江流域的文化、經濟興衰。作為重要的歷史遺存,對旅遊發展和傳統文化傳承具有較高價值。近年來,長樂鎮政府對「回龍門」從地面、排水、牆體、屋面、油漆等進行了全方面「修舊如舊」的修繕加固,古老面貌更加完整清晰,2011年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


甜酒飄香麻石街



北宋景佑年間,長樂街開始釀造甜酒。元朝元順帝未登大寶之時,受封在靖江,赴藩經過長樂,曾飲此酒而大悅,贊曰:長飲此酒,樂而忘憂。清乾隆帝三下江南,曾經駐驛長樂,品酒後贊不絕口,御筆親題「長樂甜酒」。


長樂甜酒含有糖、礦物質、有機酸氨基酸和B族維生素等多種營養成分,晶瑩可鑒、馥郁芬芳,有舒筋固氣、提神醒腦、祛風濕等作用。得亞熱帶濕潤性氣候,四季分明,日照37%,降水65.5%,總輻射70%至85%,光、熱、水配合好的自然資源優勢,造適宜釀造甜酒之天設。


這種僅以糯米(桂花糯)為原料,佐以當地酒麴發酵加工而成的佳釀,其稻穀產地在該鎮的14個自然村轄地,收割日僅限在每年的10月20日左右,且收割後立即暴曬2天,堆放2天,再復曬至全乾,含水量≦14%。


長樂甜酒釀造的工藝流程土法簡單、古樸原生,淘米、浸米、上甑、淋飯、拌曲、裝壇、入窯,控溫控時、裝壇用器,均按古制遵古法,不急不躁、不緊不慢。於是法,方得正宗。歷史上有故事流傳,一些外地客商見長樂甜酒如此馨香美味,就想引進到自己的家鄉生產,於是就買了當地的酒麴,了解掌握了製作方法,可回鄉後久試不成、屢做屢差,又復回購長樂的糯米,依然不得那個味。「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水土異也。其實,他是無法買走屬於當地獨有的空氣和微生物的。2016年11月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長樂甜酒」實施地理標志產品保護。



進入新時代,甜酒從產品→產業→企業→文旅,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大改變。2022年建起了年產3萬噸的甜酒產業園,開發了「凍干方便甜酒」等新產品,藉助汨羅客貨郵助農電商平台,解決了甜酒保質與運輸兩大難題,產品遠銷海內外。有數據統計,甜酒企業及作坊300餘家,帶動就業7000多人,2023年甜酒產業年產值達8億元,「長樂甜酒」入選中華老字號


緊跟互聯網時代,古鎮人掀起頭腦風暴,「甜酒 熱鹵」沸騰了麻石街。2023年夏夜開始,擁擠的麻石路面,人頭攢動、熱辣滾燙,長樂鹵臘味、文創產品、甜酒奶茶、傳統木藝、何記鐵鋪迅速出圈,吸引省內外遊客15.3萬人次,63家商販入駐經營,文旅「IP」復活,流量變「留量」。


「走麻石街、看故事會、喝香甜酒、品鱔魚粉、玩滑翔傘」已然成為遊客穿越時空、探幽訪古、覓尋美食、玩轉山水之春秋打卡必選地。


非遺傳承故事會



正月鬧元宵,玩故事,看故事會,去長樂。


長樂抬閣故事會起源於隋唐,盛於明清,以真人穿戲服、畫臉譜、操道具,扮演傳統戲劇或現實生活中的故事場景,是一項傳承千年的元宵節民俗活動。集雜技、彩繪、表演等民間技藝於一體,分地故事、地台故事、高彩故事、高蹺故事四大塊,2011年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據《湖南地方文化常識》記載:楚人定期祭天,由巫師和童男童女扮成天神、地神和掌管五穀六畜之諸神,用木架抬着遊行至汨羅江邊祭祀,而後遊行鄉里。唐朝貞觀年間起,祭天活動與元宵鬧花燈結合起來,演變成了長樂抬閣故事會。


長樂故事會不是講,也不是聽,而是演、比、傳。


演:長樂人用自己的身體「做」造型,多以民間歷史故事中的典型人物、事件、畫面為素材,配以會旗、彩旗、橫豎牌彩燈、油桶、威風鑼鼓、玩龍、舞獅、采蓮船等多種道具,以驚、奇、險、巧為特點,集表演、彩繪、歷史、地理、天文、民情以及時代精神於一體,在麻石街上行走,表演出一段段的精彩故事。


比:以分居在600多米長的麻石街南北兩端的上市街和下市街的兩個團體,各扎故事在正月十五元宵節當天出街巡遊,看哪家的數量多、道具全、服裝艷,比誰家的節目新、動作險、造型奇。比如踩高蹺,不僅要比誰的更有趣,更要看誰踩得有高度。今年的故事會,上市街推出了「蟠桃會」「十二生肖」「桃園三結義」等100多台故事,下市街也准備了「林沖梁山」「八仙過海」,漁翁戲蚌、采蓮船等近百台故事應對。


比又分明比、暗比。明比即巡遊中相遇時,你出《和合二仙》,我對《福祿壽三星》;你有《五女拜壽》,我對《八仙過海》,由此拉開新春賀喜的和平序曲。如上市街高蹺踏出12位手持兵器的英姿少婦,意為「楊門女將十二寡婦征西」;下市街則用13位手持齊眉短棍的光頭小子,意為「少林寺十三僧棍救唐王」予以回應。如再出「十二面戰鼓」,下市街則有「雞啄籃盤」應答,鬥智比穎、詼諧有趣、其樂無窮;暗比即未出巡製作過程中,上下兩個團隊相互保守秘密,哪怕至親好友,仍是秘而不宣。你有多少故事?都是哪些方面?何方高人指點?全靠各自密探的神通與智勇。


傳:師傅帶徒弟、老人帶新人,代代相教家家相傳。其一,傳承人自覺領頭組織(自1850年起,上市街故事會長傳承了23代,下市街傳承了19代,現代傳承人代表李陽波、陳范興);其二,更多年輕人加持響應(如今年約有500年輕人參與);其三,注重幼兒培養(如年僅4歲的仇穎芝踩1米高蹺);其四,民眾基礎(老百姓自演自娛、演百姓喜聞樂見的);其五,政府重視支持(組織故事會攝影大賽、開展游龍表演、建故事會博物館、非遺進校園、舉辦民間文化藝術節)。由於有了深厚的民間基礎和根植於內心的自豪感,再加上社會各界的合力相助,形成了文化生命力的源頭活水和競爭氛圍,就有了傳承的深厚土壤和接續發力。


長樂故事會不是靠政府號召和部分手藝人來完成的,每年的故事會,每一個長樂人都會自發參與其中。只要鑼鼓一響,要人給人,要物有物,道具自己備,經費自己籌,傷痛自己診,走親訪友、拜年祝福一律自動取消。上至76歲古稀老人,下至4歲玩耍稚童,數千人的龐大群體,自始至終、兢兢業業、無怨無悔、團結協作扮演好各自的行為角色,上演出屬於他們自己的民間狂歡。


汨水長流逝,故事越千年!

喜樂故事會,故事樂千年!

故事越演越精彩,故事會越傳越久遠。


行為藝術人長樂



如果說一年一度的長樂故事會熱鬧歡騰、大飽眼福、人氣爆棚、商機滿滿,是表象有熱度顯特質,那麼,刺激眼球、令人尖叫不迭的「空中行走」——高蹺表演則稱「行為藝術」當屬實至名歸也。


——仇穎芝,剛滿4歲的幼兒園小玩童,踩上1米高蹺,一如蹣跚起步,亦如凌波微步;


——23歲的李求恩手持青龍偃月刀,醉眼惺忪,高蹺步履如平地,「關公」出神入化、大步流星;


——「高蹺王子」鄭大軍,身着鮮紅的「七品芝麻官」戲服,手搖摺扇,5米高蹺踱方步樂逍遙。河南春晚現場,48歲的他在《龍舞》藝術片中化身龍神,踩着5米高蹺震撼登場、藝驚四座。


原本由兩根杉木圓棍組成,長1米左右,在離地約20至30厘米處立支撐架供腳踏,由使用者雙手把持夾於腋下行走,多為兒童及青少年玩耍,或用於雨天涉水趟泥濘的玩具。後經演變發展成了僅用布條綁於小腿兩側,徒手直立或手持器物獨立行走的高蹺,被古鎮的青少年傳承發揚,把玩演繹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高空競技」表演項目。


憑着一股子熱情與拼勁,60多名23歲以下的青少年,把「綁在木棍上的行走」當作雜技特技,在鄭大師的指導下,從1米、1.5米、3米……5米及至6米,不斷挑戰超越新高度,自我陶醉、恣意張揚、縱情揮灑着屬於年輕人的夢想追求。


再看那一輛輛高台故事車上的童男童女,粉面畫眉、古裝古色,或掛於軲轆輪上旋轉,或突兀刀尖站立,或端坐獨木高枝,或凌空劈腿應戰紅纓槍,或高舉金箍棒怒打白骨精……驚險奇異的造型、靈巧別致的裝扮、萌態乖張的展演,讓人驚嘆不已、尖叫不止。


長樂龍會,抬閣故事會中的另一項重要民俗活動,是與故事會同樣精彩的行為盛會。從正月初二到正月十五元宵佳節,由9條黃龍組成的「九龍鬧新春」隊伍,走村串戶拜年表演、送吉祥祝福。設壇請龍、接龍儀式現場,由各村選派的年輕才俊「大首士」,文藻優美、韻律齊整、口吐蓮花,「接龍文斗」濃墨重彩、好戲連連,競相一展汨羅江沿岸詩文化原鄉的風采;由一眾青年後生把玩的九龍舞,時而翻轉騰挪,時而昂首擺尾,時而纏繞盤旋,把濃濃的年味、滿滿的祝福播灑在鄉村阡陌、村組屋場。


文旅加持助振興


進入新世紀、步入新時代,藉助文化興鎮、旅遊強鎮的時序造勢,在全面開展鄉村振興的大舞台上,長樂鎮政府和當代非遺傳承人充分體現出了時代擔當和責任作為。


近年來,先後籌資建起了上市街、下市街博物館;編寫出了長樂抬閣故事會課本教材;建成了甜酒產品園;舉辦了「民間文化藝術節」;創建起了傳承基地;開辟了大壠農莊體驗休閒;打造了智峰山青林秘境觀光探幽······


「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全國重點鎮」「中國春節期間最具特色的地區」「中國楹聯文化鎮」「中華詩詞之鄉」「湖南省群眾文化藝術之鄉」「湖南省歷史文化名鎮」「湖南省特色旅遊景觀示範鎮」……2020年以來,古鎮景區開展春節燈會、元宵抬閣故事會、油菜花節,古鎮景區正式成為國家AAA級旅遊景區,2023年被確定為「湖南省級旅遊休閒街區」。一塊塊的金字招牌,一串串的文化積淀,一茬茬的賡續耕耘,一代代的秉守傳承。是特色,是彰顯,更是成效,更是名片。


以舉辦故事會為契機,帶動甜酒奶茶、傳統木藝等產業發展,形成「逛一逛、嘗一嘗」獨特的周末放鬆游,讓更多的旅客涌進古鎮、更多的流量聚焦小鎮、更豐富的商品業態入駐小鎮,更多的年輕人回鄉創業。據統計,今年故事會期間到現場觀看人數約11萬,帶動甜酒銷售360餘萬元,鹵臘味銷售、住宿餐飲以及土特產品消費超300萬元。


以文惠民、以文興業,方能留住文化根脈,守住民族之魂,把歷史文化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


「甜酒酒甜久久甜,常來長樂常常樂。」正如長樂鎮黨委書記周田在誠邀各方遊客時說的那樣。故事衍生文化,文化助推旅遊。這里的故事展演,演響了千年古鎮的文旅品牌,帶動了地方經濟發展。興文旅、促振興,文旅加持、鄉村振興指日可待。

來源:岳陽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