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性的經濟大蕭條年代下普通人該怎麼樣面對?

2024年4月6日 13点热度 0人点赞

我們從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開始,至今一共發生了6次全球性的金融危機

一、1929年至1939年:大蕭條隨着1929年10月美國華爾街股市崩盤,一場毀滅性的經濟大蕭條席捲了幾乎所有工業化國家,並在一些國家持續十年之久。

二、1973至1975年:1973年10月,第四次中東戰爭爆發。阿拉伯石油輸出國組織宣布對美國等國實行石油禁運,同時提高石油價格,從而導致由石油危機引發的經濟危機爆發。

三、自20世紀60代起,拉美國家大舉外債發展國內工業,1982年,墨西哥宣布無力償還外債,觸發了震動全球的「債務危機」。債務問題嚴重阻礙了拉美地區的經濟發展,經濟退回到70年代的水平。

四、20世紀90年代:日本房地產和股票市場通貨緊縮和泡沫經濟崩潰,90年代中期,日本經濟增長停滯,進入「零增長階段」。

五、1997至1998年:1997年7月與美元掛鈎的亞洲國家在美國提高利率、美元增值的背景下,隨着泰國宣布泰銖實行浮動匯率制,亞洲的印尼、泰國和韓國是遭受金融危機最為嚴重的國家,被美國狠狠的割了韭菜。

六、2007年至2011年:2008年9月,雷曼兄弟破產和美林公司被收購標志着由美國金融機構長期向購房者發放抵押貸款。隨着利率上漲和房價下降,違約率爆發。導致世界金融危機的全面爆發。世界各國經濟增速放緩,失業率激增,一些國家開始出現嚴重的經濟衰退。(和現在何其相似)


我們就以第一次大蕭條為例來看看大蕭條時人民的悲慘生活。

美國在大蕭條期間(1929~1954),這25年的通脹和通縮是交替發生的,也就是長期滯脹的狀態。由於購買力的下降,資本家為了維持商品的利潤,寧願把商品銷毀也不給窮人使用。

倒牛奶事件:

1920年初的美國,從城市到農村經濟一片欣欣向榮:工作機會多且待遇優厚,除了本薪外又有休假。人人都在享受經濟發達帶來的繁榮,同時中產階級也開始買得起私家車,可以自由駕車旅行,而不必再受制於火車了。經濟的發展使物質主義、拜金主義、享樂主義開始流行。天性樂觀的美國人開始如流水一般花錢:買車、買房、度假。沉浸在幸福之中的美國人相信20世紀的美國將會「永久繁榮」。

與此同時史上最大的「龐氏騙局」也在佛羅里達州慢慢蔓延。在此之前佛羅里達州的房價幾乎是全美最低的,然而漸漸有人開始傳言:幾年前投入800美元就能在幾年後賺15萬美元。人們紛紛在暴利的誘惑下投入地產行業。經過一輪瘋狂炒作之後連銀行也紛紛開始投資地產行業。當時佛羅里達州第二大城市邁阿密只有75000人口,然而這其中從事房地產業的就高達25000人。當時喊得最響亮的口號就是「今天不買房,明天就買不到了!」這樣的炒作導致佛羅里達州棕櫚島的地價在三年內直接翻了5倍。

1926年9月18日一場台風捲走了邁阿密數千棟房子。這場災難之後的邁阿密出現了1.5萬難民,也就是說這個城市被摧毀了。這對房地產業來說是一個很充分的利空——佛羅里達房地產驟然跌價。1928年邁阿密銀行的日結算資金量僅為1.4萬美元,而這個數字在1925年曾以百萬為單位。到了1929年房地產供需已嚴重失衡——價格達到人們難以企及的頂峰之後泡沫就再也支撐不住了,一時間無數的銀行家、企業家由巨富變成了乞丐。佛羅里達房地產泡沫的破滅為一場經濟危機埋下了最初的伏筆。

房價高漲的那段時間內美國的股市也呈現瘋漲狀態:從1927年初到1927年底整個美國股市里只有兩支股票保持平穩,其他的所有股票都一直在瘋漲。在當時的美國股市里人們甚至不需要挑選股票,因為哪怕閉着眼睛買都能賺錢,只不過是賺得多和賺得少的區別而已。1928年3月美國最大的幾家投機公司聯合起來大筆買進通用汽車公司美國無線電公司的股票更加堅定了股市的信心:當時美國社會80%的投資資金都流進了股市。股票在美國人心中成為了如銀行存款一樣穩定的投資渠道。

20世紀20年代的美國誕生了洗衣機、浴缸、咖啡機、收音機、烘乾機等一系列發明。一系列發明的誕生和國家經濟的欣欣向榮使人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明顯的提高:越來越多的美國人開始購買私家車、越來越多的美國人開始投資炒房。美國人貸款消費、超前消費的生活模式就是在這時逐漸養成的:貸款逐漸成為了當時整個美國社會消費的主流趨勢。由於美國人的收入被大量用來還貸款了,所以美國人的消費能力開始逐漸下降。大蕭條爆發的原因之一就是美國人的消費能力增長已跟不上生產力的增長了。

直到1929年10月24美國迎來了「黑色星期四」,這一天的美國股市大崩盤,到了29號的時候,所有股民都反應過來了,開始大量拋售股票。很快,經濟危機導致的連鎖反應開始蔓延。忽然之間,股市崩了,商品被搶購,銀行也出了問題。普通人瞬間就蒙圈了,大街上大大小小的商店關門了,工廠資金鏈斷裂也關門了,各行各業一夜之間都只能倒閉、裁員。

1929年的美國大蕭條影響之下,美國倒閉了14萬家企業,銀行倒閉了一萬多家,無數人一生的積蓄瞬間化為烏尤。當時整個西方社會失業的工人超過3000萬,各國的失業率都飆漲,所有人都彌漫着一種絕望的情緒。


美國用了整整25年的時間外加上一次世界大戰的助攻,這中間,不僅有羅斯福新政馬歇爾計劃的功勞,並且還有二戰早期美國作為旁觀者瘋狂出口賣物資這個神助攻的加持,否則的話,美國的經濟會恢復得更慢。前後犧牲了整整三代人,才把經濟拖出泥潭。

大蕭條到來時也造成了嚴重的社會問題;許多人忍受不了生理和心理的痛苦而自殺;社會治安日益惡化。其中最重要的問題是失業。在美國,失業人口總數達到了830萬,在美國各城市,排隊領救濟食品的窮人長達幾個街區。英國則有500—700萬人失業,不得不排着更長的隊伍等候在勞務交易市場內。這次美國經濟大蕭條造成的災難是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發生了遍及全美國的大飢荒和普遍營養不良,導致大量人口非正常死亡。最保守估計,至少有700萬人死亡,約占當時美國的7%。美國30年代大蕭條:千百萬人必須像畜生一樣才能活命。

1932年,約有200萬美國人到處流浪——其中有25萬以上是在16~21歲之間。這些被當時媒體稱為大蕭條時期的「漂泊無依的人」中,有兩手空空的佃農;有因為大旱三年、離鄉背井的農場主;有一大批剛從大學畢業,找不到工作的青年,還有忽然失業的愁眉苦臉的中年漢子帶着生病的嬰兒,更有冠楚楚的中產階級——這些人天天奔波,居無定所。

在人類歷史上曾不止一次發生過經濟危機。按說人們對每隔一段時間就會經歷一次的周期性經濟危機應當早已習慣。尤其是2008年次貸危機之後,全球的問題,幾乎一個都沒有解決,大家通過比爛和通過無限印鈔的方式,把矛盾蓋了起來。這就是為什麼這麼多年,全球貨幣超發了好幾倍,但是個人收入並沒有明顯提升的主要原因。這10多年,美股一飛沖天,整體平均市盈率漲了一倍,但是經濟增速卻持續萎靡。本家的資本膨脹了一倍,這些錢,既沒有進入到實體,更沒有分配到大眾的腰包裡面。本來緩慢印鈔,爆發的時間好可以拖幾年,但是疫情把矛盾提前暴露了。經濟危機超過臨界點,經濟衰退就發生了。至於美股能抗多久,反正泡沫遲早會被戳破。全球人民都行動起來,千萬不要演變為大蕭條啊,如果這樣的話,幾代人的生活,就真毀了。

在經濟大蕭條時期,市場需求減少,競爭也會變得更加激烈。因此,普通人需要提升自己的技術水平和綜合素質,以增加在就業市場的競爭力。

一、可以通過學習新的技能、參加培訓課程或者考取相關的職業資格證書來提升自己。同時,積極主動地適應新的工作環境和要求,靈活轉換工作崗位,這樣才能更好地應對經濟大蕭條帶來的變化。

二:普通人在經濟大蕭條時期,收入減少、通貨膨脹率上升等問題可能會導致家庭財務困境。日常生活中盡量避免浪費,不再追求奢華。不僅會降低購物頻率,而且非買不可的時候,往往會考慮物品的實用性和耐用性,而不是一味追求品牌和時尚。也可以投資一些金融產品,如國債、股票等,以增加收入。

三:普通人在經濟大蕭條時期,失業率上升,工資減少是常見的現象,可以考慮兼職工作、創業或者自由職業來增加收入。同時,也可以利用互聯網平台開展網絡銷售來增加額外的收入。

四:普通人在經濟大蕭條時期,人們可能會面臨很多困難和挑戰,但是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是應對困難的重要因素之一。只有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才能更好地面對挑戰,尋找機遇。可以通過與家人、朋友保持良好的溝通和支持,參加社交活動,放鬆心情,減輕壓力。同時,積極尋找更多的學習和成長機會,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質和抗壓能力。

經濟大蕭條時期,普通人要做好個人財務管理,制定合理的預算,並注重消費者權益保護。多元化收入來源可以提供額外的安全感,切勿過度依賴單一收入。理智的投資和建立緊急儲蓄基金可以提高個人的財務穩定性。同時,要注重個人發展和學習,提升職業技能和知識水平。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尋找適合自己的應對壓力的方式,與家人和朋友保持良好的溝通和交流,積極面對困難,保持樂觀的心態。經濟大蕭條只是經濟周期的一部分,掌握好個人的財務管理和發展規劃,我們一定能夠度過這段時期,迎接更好的未來。我們不能因此沮喪,相反,我們需要保持樂觀的心態,因為經濟蕭條不是我們無法克服的東西。

保持積極的態度還有助於我們找到解決方案。例如,在20世紀30年代大蕭條時期,無數的企業家都能夠逆境而行,取得了成功。據稱,當時的沃爾特·迪士尼被告知他的創意「米老鼠」沒有市場價值,但他決心把它變成一部全長動畫片,並在1937年推出了《雪白與七個小矮人》,成功地開創了迪士尼動畫帝國。

持久的正面心態可以使我們更加有希望並適應變化。經濟蕭條是一個周期性的現象,它總會過去,而我們必須保持信心,相信未來的美好。正如英國作家肯·羅賓遜所說:「沒有黑暗的國家,只有黑暗的時代。」我們的經濟現在雖然處在低谷,但無論如何,未來總會變得更好。

在紛繁復雜的世界中,一個樂觀的態度可能會向我們展示新的道路和新的機會。我們應該保持相信,永不泄氣,堅持夢想並且相信自己。努力向着未來方向奔跑!

近幾年由於大環境不好,除了有大量的「七不青年」出現在社會中,他(她)們不戀愛、不結婚、不生孩子、不升學、不工作、不社交、不培訓。還有經濟大蕭條的另一個成果:債務還不清、職場卷不動、前途看到頭,索性躺平的一種表現方式。年輕人在職場上不想奮斗、不想晉升甚至打零工,與階級固化,看不到希望有關。


選擇躺平,意味着選擇低欲望。天生的欲望我們多數要滿足,比如要吃飯, 要穿衣,需要母愛,需要群居。我們的賺錢速度往往趕不上我們的人造欲望速度。人造欲望是造成痛苦的重要原因。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減少欲望是減少痛苦的一種方式。這種減少欲望的躺平對多數人來講是可以減少痛苦的。但就個體發展來說是萬萬要不得的。學會改變自己、適應環境,永遠是普通民眾的生存之道。如果能在這個過程中,還抱有一些樂觀與頑強,即使苦一點,也會時不時地能夠收獲意外的樂趣與感悟。

近些年的經濟蕭條史讓我們感悟:豐儉由人、冷暖自知、唯有自強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