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低溫也能燙傷…

2024年2月5日 24点热度 0人点赞

來源:杭州日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

這幾天大降溫,大傢都被冷空氣凍哭,這種時候各式“取暖神器”就登場了。杭州的吳女士早上一覺醒來,發現身上莫名出現了大片紅斑甚至水泡,“明明前一天還好好的”。

“醫生你幫我看看,我手上怎麼突然起了個大泡”,吳女士憂心忡忡地來到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皮膚科副主任卜璋於一問發現,又是它惹的禍……

一大早發現身上長了水泡

又是低溫燙傷惹的禍

“其實這樣的病人我們每年冬天都會碰到”,卜主任說,“前段時間杭州特別冷,大傢都用上了電熱毯、暖手寶、熱水袋、小太陽等取暖設備,但使用不當,極易發生如低溫燙傷、火激紅斑、乏脂性皮炎(又稱幹燥性皮炎)等問題”。其中低溫燙傷,又是其中比較常見的一類。

據卜主任介紹,在冬季,由於取暖不當導致低溫燙傷的概率不低,但大多數市民很難第一時間將兩者聯系到一起,“大傢可能會想是不是被毒蟲咬了,所以身上長了水泡這就需要我們醫生主動去發現”。

卜主任在詢問吳女士後發現,她有晚上睡覺時在被窩裡放一個電熱水袋的習慣,前幾天也是如此,“我基本上就能確定,她的低溫燙傷就是由電熱水袋引起的”。

“一般來說,持續接觸50℃以上的物品一段時間就有可能導致燙傷,60℃以上則接觸5分鐘就有可能燙傷,到了70℃則隻需1-2分鐘”,卜主任說,“而電熱水袋、暖手寶等的溫度基本在50-60℃左右,晚上睡覺時,我們的神經功能、感知功能又會下降,一部分對痛覺感知不敏感的人,在感覺到疼痛的時候,其實已經燙傷了”。

而吳女士手上已經出現比較大的水泡,已經屬於二級燙傷的范疇。

無獨有偶,寧波俞女士的兒子也因為取暖設備使用不當出現了燙傷現象。前段時間,俞女士帶著9歲的兒子小鑫(化名)來到了寧波市醫療中心李惠利醫院皮膚科。

接診的蔡寶祥博士一看到了小鑫腿上亮晃晃的水泡,立刻就找到了病因——低溫燙傷。

圖源:寧波晚報

原來,前一天晚上睡覺前,小鑫說自己腳冷,媽媽就給他腳底放了個熱水袋,一晚上下來,被熱水袋燙傷了。

經診斷,小鑫的燙傷面積雖然不大,但深度已達二度。蔡寶祥立即給予創面清創消毒,燒傷膏外敷創面保護,預防感染等治療,目前恢復良好。

電加熱類取暖產品

使用起來安全務必註意

除了低溫燙傷的風險,一些“取暖神器”還可能引發更嚴重的安全事故。

近年來,取暖神器引發安全事故的新聞時有發生。近日,江蘇省揚州市,一戶傢庭因為“暖手寶”自燃,引發火災。本以為“暖手寶”暖手又貼心,沒想到竟然成了一個定時炸彈,讓消費者心有餘悸。

記者深入調查發現,有的電暖水袋既沒有品牌名稱,也沒有廠名和廠址信息,甚至連合格證都沒有。

作為醫生,卜主任並不反對使用電加熱類的取暖產品,隻是在取暖過程中需要註意以下幾點:

1、安全第一,一定要購買正規取暖產品產品是否有質量合格證明、是否是正規廠傢生產、是否過期等等,都是需要提前確認的。

2、電熱類產品要適度使用,註意控制使用溫度和時間。除了取暖產品外,我們也可以通過添衣、運動等方式使身體暖起來。如果是可以控制溫度的電熱產品,盡量開啟低擋位,控制使用時間。這樣可以極大降低受傷患病風險。

3、使用部分電熱產品時可以選擇預熱像電熱毯,我們一般不建議在睡覺時是一直開啟,可以在上床睡覺前開啟,適當調高溫度。當感覺床上溫度足夠時,關閉電熱毯入睡。

4、給電熱產品“穿衣”可以有效降低低溫燙傷發生率。暖手寶、電熱水袋等產品,表面溫度可能會過高,給它們套上佈套,使其不與皮膚產生直接接觸,可以提升隔熱效果和使用安全性。

5、低溫燙傷常見於小孩、老人、糖尿病患者、脈管炎患者等感覺神經不敏感的人群。對於這些人群,我們需要格外註意取暖產品的使用溫度和時長。

6、一旦出現燙傷癥狀,第一時間選擇降溫冰敷並及時就醫。由於低溫燙傷不易被發現,一旦被發現,基本已經出現燙傷癥狀,第一時間就醫是最好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