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行成都

2024年4月9日 12点热度 0人点赞

你最好初秋來成都

首先冬天不太適合來,成都冬天有霧霾,還賴在盆地里幾個月死活不走,挺招人煩的。

春夏的成都其實就蠻好的,春天的成都霧霾散了,花團錦簇、翠竹蔥蘢。

這時候,老成都人就坐不住了,愛去周圍的山上看桃花、杏花,去田裡看油菜花,嬢嬢們帶着七彩圍巾在油菜田桃花樹下擺POSE,叔叔們則戴着鴨舌帽,端着相機半彎着腰,翹着屁股在那拍照。

不擺800個造型不拍2000張照片,那是拉都拉不回城裡去。

夏天的成都因為有厚厚的雲層遮擋,常常伴有夜雨,因此熱一天、涼三天。你看着看着它要熱了,來一場雨,它涼了,感覺鼓起勁又要熱了,再來一場雨,它又涼了。

老成都人不服氣了,我們夏天明明熱得很呢,印象中我們小時候的夏天,是那種黏黏膩膩的熱,太陽總在雲後面躲着不動,空氣里的熱度和濕度都很大,稍微一走動就覺得一身是汗,最近幾年是爽朗了一些,但也只是最近幾年,你個外來人口不要瞎說好不好來。

你們莫要動氣嘛,你們覺得成都熱,那是你們不曉得珠三角有多熱好不來。

我在珠三角的時候,一到夏天,腳底板就容易起汗,穿運動鞋容易有腳氣,只能穿拖鞋透氣,而且還容易長股癬,每年都長,得用皮炎平擦拭,過一兩周才會好。

而我搬到成都的第一年,這些小毛病全都自動好了,再也沒有發作過,說明成都的濕熱,跟珠三角的濕熱一比,那就是個小弟弟,微不足道的。

到底熱不熱,比一比就知道了,多比較更有發言權嘛。

所以最好初秋來成都,老成都人告訴我,空氣薄涼薄涼的,你都不用看日子,聞到清冽的桂花香,你就知道秋天來了。

其實也不僅僅是秋天香,一年四季成都都有香氣,春天城區周邊有油菜花;夏天有白蘭(老成都叫黃果蘭),茉莉梔子,有小販騎着車賣、地鐵口有老婆婆挎着籃子賣;冬天有臘梅,成都人還愛冬天買個水仙放家裡養。

一位老成都人第一次去蘇州的時候,也看到老婆婆賣茉莉花,但她們是拿一個小紗口袋裝着的,看起來就很精緻。那年頭成都人都拿個棉線就把茉莉花穿在領口,那位土生土長的成都人就想,咱們確實是蜀地土狗啊......

成都秋天的桂花,每年香得尤其沁人,花香暗流的時候,老成都人就搖着扇子走出家門,知道秋天來了。

可是我沒有在秋天,聞過空氣中有花香啊?我對老成都人說。

老成都人就要瞪我一眼:我們說的是老城區的成都,誰叫你住南門那麼遠?南門那裡聞得着花香?你要看成都,就得來老城區!

看到她們這麼凶,為了避免爬勞資蜀道山,我就要連滾帶爬撒開腿往南門跑。

我在成都住得久了(其實也就一年),會按成都人的習慣,開口說東門西門南門,還知道東門西門的成都口音,有非常微小的差別。住久了我就知道,分成不同門是有原因的,早上要是從東門攀成鋼一帶,出發去天府五街,最堵的時候需要1.5小時車程,開車1.5小時真的會讓人疲倦,一疲倦,就懶得走動,一懶得動,就開始分成各個門派。

老成都以前不大的,叫「穿城不過九里三」,最老的老東門叫迎暉門,老南門叫江橋門,老西門叫清遠門,老北門叫迎恩門。後來東南西北四門,又更新為東武成門、南復興門、西通惠門、北存正門。

但是現在成都人說起南門,指的是二環往南整個一大片繁華熱鬧的城區,這片區域極廣大,因為成都北邊自古雜亂,建設成本高;東邊有龍泉山阻隔,可建設面積有限;西邊略靠近地震帶,風險較高;就只能把城市往南邊擴,成都的高樓大廈,便一股腦兒集中建在南門。

老成都人主要集中在二環內居住,這里能看到大量歲月斑駁的居民樓、菜市場、小賣部、小吃攤、蒼蠅館子和酒吧,還集中了成都的各個旅遊景點和商業街。

新二村、桐梓林、洞子口老街、春熙路、玉林西路、曹家巷、攀成鋼、建設路、寬窄巷子等等代表着中古成都。

比如那個常常拿出來說道幾句的寬窄巷子,原本是清朝滿人集中居住的少城的一部分,學習模仿了北京建築風格,才會有一片片青黛磚瓦的仿古四合院落,加一些川西民居糅合而成,保留了大量清代時的建築形式,所以叫老成都。

興隆湖、科學城、天府N街、怡心湖、麓湖、金融城等代表着新成都,這里跟深圳沒啥區別,全部是嶄新的玻璃幕牆寫字樓,裡面有本鄉本土的巨無霸,比如新希望通威;也有很多高新、娛樂產業,比如王者榮耀、超算中心;當然也會有一些入職就要每天打500個電話,老闆隨時隨地提桶跑路的騙子公司,但這種公司不是成都獨有,中西部省會城市都有這種現象,是中國產業分布不均,就業不充分的正常現象。

我們這種外地人來成都定居,往往不是沖着老城區去的,一是老城區太擁擠,容納不了這麼多新人。二是年輕人更喜歡現代居住環境,需要繁華的寫字樓和商業中心。

所以最後,我們把公司,放在遠離桂花清香的南門。

但到秋天時,南門有南門的好。

尤其是在南門步行,是我在成都發現的一件大寶藏,是人生一件極快意的事情。

2023年夏末秋初的傍晚,我每天在公司樓下的快餐店吃完晚飯,為了鍛煉身體,也為了更深入了解成都,決定採用步行的方式走遍市區。

那段時間,我以歐洲中心為起點,一個人沿着府河走過15公里;還曾從攀成鋼走到武候祠,來回往返;另從天府五街起步,一路走過華陽,穿過南湖公園,走到說不出名字的城中居民區。通常一晚上走兩三個小時,能走12-15公里左右。

不同的道路有不同的體驗。

沿府河順水而行,起先還有人在河道散步、遛狗、跑步、騎單車,走着走着,後面就沒什麼人跡,河兩邊的建築漸顯老舊,慫慫搭搭垂頭喪氣地立在路邊。河道旁的小路,常常只佇立着昏暗的路燈,以及織了一半的蛛網,迎面撲在你的臉上頭發上。

你越走越遠,越走越靜,耳邊只能聽到河水潺潺的聲響,眼前的人行道常常被其它水道打斷,有上百米的路段空氣中還微有一股臭味,你走過好幾座橋墩,繞過好幾處缺口,這時已經見不到人影,心中也微生怯意,便只能調頭往回走。

從攀成鋼到武候祠,那是老成都的核心地段,要經海椒市東街轉進濱江路,再轉入錦里東路,這一路上是成都過去的舊時繁花,馬路邊的建築大都呈現1990至2000年代左右的風格,夾雜着一些新建的昂貴小區,或者1970年代建好的蘇式老破小。

往往在這片豪宅小區的對面,過一條街,就是這種年代久遠的老破小,汽車會雜亂無章地停放紅牆邊,上面積滿了灰塵和落葉,髒兮兮地像十年沒洗過,一樓沿路地段,會開着各種各樣的冷鍋串串冒菜店、火鍋店——雖然我老覺得它們三者沒什麼大的分別——這些老店三四十年還能活下來,全靠鄰里口碑撐起生意,因此口味都相當了得,成都人心目中自己的黑珍珠,往往都是這些不起眼的小店。

從天府五街走過南湖公園,這中間所走過的大部分區域,那是另一種味道了,這一帶既沒有豪宅深院,也沒有老破舊小,這一帶幾乎都是平民小區,樓不是太高,房價不算貴,路面修得也不精細,但也需要一定努力才買得起,以新到成都定居的外地工薪階層為主,餐飲理發都相對平價,空氣中洋溢着平和小鎮般的安定氛圍。

這一帶以普通白領和藍領為主,還有一些單價剛剛過萬的小區。猶記得去南湖國際看房子,下午六點左右,好傢伙,小區大門進出根本沒人管,因為人流量太大,那場面跟一家巨型國企下班時差不多,牽孩子的騎電動車的抱着羽毛球拍的嘩啦啦一大群人,熱熱鬧鬧地充滿了成都新市民的煙火氣。

步行過這麼多區域後,我獨愛從天府五街,走到錦城湖這一段路。

走這段路,你要從天府大道走,不要選益州大道,只有走天府大道,你才能感受到成都最美好的一面。

大家應該發現了,我們在成都city walk的許多起點都是天府五街。

那沒辦法,我們公司就在這里,下了班,吃個飽飯,我們就要混進人群里,做一個俊俏的街溜子了。

2000年時,天府N街這一塊區域,還只是一片農田,現在的一街原是燈塔村,二街是花蔭村,三街是三道橋和譚家店子,四街是民樂村和銅牌村,五街是騎龍村和勤儉村。

名字個個都透着一股子朴實勁。

2004年時,高新區開始規劃這五條街,搞成了工整筆直的棋盤方案,當年這里也建成了五條街最古老的建築中海蘭庭。

到10年前,這里還空置着大片住宅跟寫字樓,路上也沒啥車,是駕校教練最喜歡帶徒弟練車的地方。

後面幾年這幾條街飛速發展,變成成都最堵的地方之一,堵到連一二街中間的綠化帶都被迫拆除。

每天上下班的時候,從我們公司辦公室向下望去,能見到如潮的人流湧向地鐵、共享單車、火三輪

當然了,成都最繁華的寫字樓區域,還是沒有深圳北京那麼夸張,深圳北京讓上班族,有一種窒息的擁擠感。

我喜歡在夏秋兩季,飯後背一個雙肩包,緩緩穿過街道邊的人流,以及賣烤包子、水果、鍋魁的街邊攤,隨着人流等待斑馬線的綠燈亮起,然後正式開始自己的街溜子生涯。

基建這件事,越後發越占便宜,天府五街是2017年才全線通車,至今不過七年,想想紐約倫敦大體建成已一兩百年,深圳上海大體建成也已十五年左右,而成都南門基建是如此新鮮,在規劃上反而得了後利。

因此這里的馬路極寬闊,天府大道是雙向12車道(八主四輔),一二三四五街是雙向4車道(不夠用了),道路指示牌都是扁平設計,寫字樓外觀呈盒子形狀,偶爾在三街四街有一些外形奇特的建築,但基本走簡潔設計風,視覺上較為干淨舒服。

道路兩側,無論是主道還是幹道,人行道旁都種植着楓香西府海棠、銀杏、北美紅楓、銀白楊欒樹朴樹等,而路中間10米寬闊的綠化隔離帶,則種植着大花波斯菊金魚草、銀葉薄荷、紫穗槐草、紫花苜蓿月季等,你在天府五街的道路邊張眼一望,規整的大廈前,一片片翠綠茂盛的樹木,一排排五顏六色的花朵,看得人心曠神怡。

我以前在珠三角呆久了,心想到了成都,會不會看不到道路邊那麼漂亮的三角梅了,心裡頭還有些失落,結果成都這邊,二環高架橋上月季開得比碗還大,四到七月有大花海棠,七到十月有千日紅,十一月到三月有小報春,我還失落個錘子嘛我。

了解完天府N街的硬件環境,挑一雙舒適的運動鞋,我們就可以正式上路了。

天府N街這邊的人行道極寬闊,根據我在世界各國步行的經驗,可能是全球最寬的步行街,反正我在巴黎、漢城、伊斯坦布爾漢堡東京、上海、深圳、北京都沒有見過這麼寬的人行街,寬到我廣州的朋友來到這里時,我招待他們的最高禮儀,是吃完附近最好吃的火鍋後,跟我一起在成都做街溜子,因為這是我在成都,能享受到的最美好的事物了。

廣州的朋友跟着我上路之後,會邊走邊嘖嘖稱奇,他們會指着那些樹木花草,再指着平整開闊種滿綠植的人行道,說他們從沒有在這麼美好的城市人行道上走過路。

那是當然的,我點頭說,我剛到成都時,也是這副沒見過世面的樣子。

從天府五街向北而行,你可以選擇從東面或者西面的人行道走。

這是兩種完全不同風格的路線。

從西面走,你看到的是成都最好的寫字樓、最寬闊的人行道、最繁華的商業街,其實除了幾座地標式建築干不過深圳,這里的硬件跟深圳南山區沒啥區別。

跟深圳最大的區別還是人流量,這麼好的地段,深圳上海人多得能讓你抓狂,但成都這人口密度,會讓你保持一種不緊不慢緩緩而行的愉悅感,完全沒有我在深圳時,被旁人快步急行擁擠嘈雜帶來的焦慮不安。

我一生都記得,以前在深圳上班時,從布吉一座天橋上走過的那種痛苦感,無數的貨車跟轎車像被挖出蟻穴的螞蟻一樣,密密麻麻布滿橋底,喇叭聲和車輪聲此起彼伏,不絕於耳,讓人感到無比壓抑痛楚。

這種感覺我在成都,從來沒有遇到過。

成都在夏末秋初時天氣又最好,因為綠植豐富,空氣微涼中帶着清香,你身體也不由自主處於最佳狀態。

所以走西面這條路,有繁華又開闊的舒適感。

建議你從軟件園一口氣走到錦城廣場,普通人步行的速度,全程約摸一小時,走得全身微熱,大腦也越走越清醒,是高壓力下一種很合適的放鬆方式。

而從東面這條路走,就完全是一種光景了。

東面的人行路,就是其他城市的普通寬度,但是綠樹在頭頂交叉,像垂拱的大門綿延出去,很像是走在森林小徑里。

這邊的空氣比西面更清新,四下也更安靜,旁邊偶爾有汽車從輔道穿梭過來,你才感覺自己身處城市最繁華的地段。

東面這邊的寫字樓,也沒有西面高大,除了中國-歐洲中心,都是四五層高的辦公樓,被高大的樹木遮擋住了大半,成都著名的游戲公司、娛樂公司,就隱藏在這些樹木的背後。

夏天時,樹上一片蟬鳴,秋天時,樹上一片鳥叫。

要不是十字路口掛着他們的公司名字,你很難察覺到這些公司的存在。

一直走到天府三街,東面才有了高樓,但再前走,高樓又不見了,路邊是成都市中心最奇怪的樓盤天鵝湖花園,這座位於世紀城頂級地段的樓盤,有低密度、大陽台、流水湖島的小區,因為學區劃分差、商圈差,價格出奇地低,僅僅一萬多一平,常常把外地人通常看得一臉懵逼。

從東面快走到SKP時,這條路的缺點就出來了,路面陡然變得極狹窄,兩旁通常還堆滿了共享單車,常常只容對向兩人側肩走過。

不過走過這一段就好了,前面的路,東面比西面繁華,你走到SKP,就可以停下了歇一歇,看一看這里的生機之塔,順便買幾件奢侈品,然後繼續往前走,走到大魔方逛商場,走到金融城演藝中心看演唱會。

總體上來看,西面適合朋友們共走,東面適合一個人獨行。

建議來成都的新朋友,最好跟幾位朋友一起,從天府五街軟件園起步,沿着西邊的人行道,一直走到世紀城,在這橫過斑馬線,換東邊人行道,再筆直走到銀泰IN99,差不多就能體會到成都寧靜與繁華、城市與自然的平衡之美。

喜歡安靜獨行的朋友,建議從天府五街軟件園起步,沿着東邊的人行道,一直步行到成都市政府,再轉錦悅西路直達錦城湖,緩緩繞湖一周,這是一個人不被打擾的平靜之路。

百度導航的步行路線,會放棄天府大道,引導你走向港匯天地,再向北經鐵像寺附近到達錦城湖,這條路也不錯,可以做為輔助路線,反正成都這麼大,值得多走幾遍。

夏末秋初時分,你換一雙好鞋,背上雙肩包,帶一條擦汗的毛巾,從軟件園起步,一路向北,開始在成都步行吧。

你只需走到一半,天色會漸漸昏暗下來,你會看到金燦燦的夕陽、鱗次櫛比的寫字樓、綠意盎然的城市公園。

等到天色全暗之時,華燈初上,香粉之氣就會從成都的天空緩緩落下,這時候的成都,小酒館人聲囂嘩、演唱會歌舞昇平、Live House有聲有色,成都吃喝玩樂什麼都有,一些優質的Live House,舞台配置居然跟湖南衛視錄節目的陣容有得一拼,這座城市原本就服務業發達,胭香之城才是他的底色。

但這些都不是成都的最高享受,免費的才是最昂貴的。

你跟着我,一起緩緩步行在初夜的成都里,去感受中國最新鮮的大城市基建,體驗成都平實、安全、繁華的夜晚,讓我們一起步入瑰麗,一起融入夜色。

(★★★盧克之前寫的三篇精彩文章《教員1921》《朝鮮的故事》《如何理解上海人》,因主題和內容原因,發布不久後就都刪除了,不少讀者都還沒看過。

現在想獲取這三篇文章的讀者可以後台回復【被刪文章】獲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