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大內侍衛真實形象:虎背熊腰,手持利刃,個個都是面露凶光

2024年4月9日 19点热度 0人点赞

「步軍統領,秩如漢之司隸校尉、明之錦衣衛,雖武職二品,威權甚重。」這是《聽雨叢談》中關於清朝大內侍衛的直接描寫。雖然只有寥寥數筆,卻足以瞥見大內侍衛擁有着滔天權勢。

當然,這個天指的還是皇帝。大內侍衛只不過是仰仗了至高無上的皇權。另據奕賡所著的《侍衛論》及《鶴鶴自嘆》的描述中可以得知清朝大內侍衛的真實形象實際上個個都是威風凜凜。

比如《侍衛論》的開頭便有所描繪:平明執戟侍金門,也是隨龍護駕的臣。翠羽加冠多榮耀,章服披體位清尊。腰懸寶劍威風凜,手把門環氣象森。這幾句話不可謂不是生動到了極點。

其實,奕賡本人就是一名大內侍衛。只不過,大內侍衛必須要清朝八旗官兵當中的「上三旗」旗人後代才可擔任。這是因為大內侍衛是皇帝的近御之兵,專門負責皇帝及皇宮的安全保衛。

責任之重大,自然非比尋常。據清史稿記載,清朝侍衛侍有一等、二等、三等及藍翎侍衛之分。據說還有一個犯錯的「四等侍衛」。然而這個所謂的「四等侍衛」實際上並非普遍存在。

只有三等侍衛因過錯被貶之後才會有所謂的四等侍衛之稱。由此可以看出,一二三等的等級制度劃分是比較固定的。並且大內侍衛們的官職品級大小也呈現出自上而下依次遞減的姿態。

大內侍衛的職級劃分

這一點奕賡在《侍衛瑣言》亦有記載:「侍衛,清語曰轄,分頭等、二等、叄等、四等及藍翎。藍翎侍衛無宗室,惟滿洲、蒙古及覺羅充之。很明顯,只有王公貴族才能擔任高階侍衛。

對此,《聽雨雜談》中也有相關描述:「國初,以八旗將士平定海內,鑲黃、正黃、正白三旗皆天子自將之軍,爰選其子弟,命曰侍衛,用備宿衛侍從」鑲黃、正黃、正白正是清上三旗。

「侍衛品級既有等倫,而職司尤有區別。若御前侍衛,多以王公、胄子、勛戚、世臣充之。」清朝侍衛根據所司不同分為御前侍衛、乾清門侍衛及上駟院侍衛等。其中御前侍衛地位最高。

而且御前侍衛和乾清門侍衛乃是常年伴隨皇帝左右的近臣。當然,這里用近臣來稱呼這兩類侍衛主要是他們的身份地位實在是太高了,雖然從表面上看不像是一般朝中專門議事的大臣。

但實際上,在皇帝遇到問題或困難時,也會征詢這些得寵侍衛們的意見。比如,在索額圖、與和珅擔任品級不高的大內侍衛時,康熙皇帝乾隆皇帝就曾多次採納過他們的意見與看法。

值得一提的是,索額圖最初擔任的是三等侍衛,後來因功而直接晉升一等;和珅品級更低,最初擔任上虞備用處侍衛,而後以才思敏捷、辦事乖巧獲乾隆帝賞識,升任乾清門御前侍衛。

可是在索額圖與和珅兩人身上都存在着一個共同之處:即都是八騎子弟。然而稍有不同的是,和珅是正紅旗人,正紅旗又被稱為是下五旗之首;索額圖是正黃旗出身,故而後來地位較高。

然而,大內侍衛發展到晚清時,也出現了越來越多的漢人擔任高階侍衛的突出情形。比如,在清嘉慶和道光年間就有一位叫做楊芳的御前侍衛。楊芳這個名字實際就已表明漢人身份了。

除了楊芳之外,還有黃仕簡和張謙二人也被擢選為御前侍衛。只不過,高階侍衛之中雖然可以由漢人擔任,但總體而言,其中必然有一位是滿清王公貴族子弟。這是防止「隊伍不純」。

大內侍衛的真實形象

盡管在侍衛里存在着廣泛的等級與品階的差異,但侍衛的整體待遇卻要比步軍優渥一些。我們的老熟人奕賡在《侍衛論》中繼續寫道:「雖然難比翰林爵位,要知道比上步軍是人上人。」

「兩匹官馬養妻贍子,料季兒每個月總賣四五千文。值門時,外領班錢,內吃官飯。圍盪兒無論大小,俱有幫銀。最是畢生得意處,每至年終領褂銀。」不難看出侍衛的小日子很不錯。

一是要想擔負起應盡的職責就必須養就一身武藝,而這武藝的操練又必須要有上好的待遇伺候着;二是與皇帝相近,使得其人選的忠誠度可以得到一定程度上的保證。畢竟是一家人。

故而待遇肯定會少不到哪去。三是侍衛需要天生帶有忍耐性和服從性,並且必須要忠誠於皇帝。這就使得侍衛們或多或少就代表着皇權的威嚴和顏面。故而,越勇猛的形象造型便越好。

試想,如果清朝皇帝在會見外國使臣時,身旁的大內侍衛都是一副病殃殃的姿態,這會讓前來朝見的外國使臣抱有何種想法?其次,清朝鼎盛時的國力並不弱。自是一番泱泱大國之姿。

這番姿態就註定了大內侍衛們必須要在忠誠度上、裝飾外顯上以及神態表現上具有突出特徵才行。其實,我國現今的外交儀仗隊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視作為是古時大內侍衛的形象翻版。

只不過,清朝時期的大內侍衛們幾乎個個都是虎背熊腰並手持利刃,從遠處看去似有面露凶光之意而現今的儀仗隊卻只需擁有挺拔身姿與俊朗外形罷了。換句話說,不需要再彰顯武力。

其實清朝侍衛這般樣態與八旗制度的創立脫不開干係。前文的《聽雨雜談》中曾講述清朝以八旗官兵之勇猛而征討得到一方天下。是故,八旗子弟大都以修身健體為主,幾乎目不識丁。

然而,勇猛歸勇猛。當晚清時分的鴉片毒品呈普遍肆虐狀態時,大內侍衛也無可避免。畢竟許多王公貴族都沉浸在鴉片中無可自拔,更何況是這些大內侍衛。而且晚清時國力漸趨衰弱。

封建制度的腐朽狀態日益彰顯。這就使得原本是清朝引以為傲的八旗子弟也變成了污穢與醃臢的集中地。許多大內侍衛的挑選不再以嚴格選拔作為基礎和必要條件,憑借關系即可入內。

大內侍衛是多種原因聚合的產物

雖然成為一名大內侍衛足以風光無限、驕傲異常,然而,大內侍衛及其配套設施機構本身均是多種原因聚合的產物罷了。其一、侍衛制度的緣起大多與皇權相連。西周時就有類似職位。

據《周禮》記載,執行保衛任務的人叫做「宮正」。到了秦朝秦始皇則將貼身護衛變得更加機構化、體系化和職業化。比如,秦始皇的貼身衛隊分為「衛尉」、「 郎中令」和「中尉」。

其中,「郎中令」地位最高擔負的職責也最為重要,是皇帝身邊警衛體系的最後一道防線。這一點實際上在清朝的大內侍衛制度體系中亦有着十分鮮明的體現。而且親衛大都任人唯親。

其二、大內侍衛實際上是用來御下與穩固統治的一種手段。由於大內侍衛均是任人唯親的緣故,所以要想成為大內侍衛首先就需要建立不斐的功勛。而後得到皇帝的賞識被賜入籍八旗。

八旗子弟有此殊榮實際上正是基於此。然而,這份手段歸根結底還是用來籠絡漢臣以及民心的。原因在於,八旗子弟與清朝皇族同根同源,而漢民卻足以可用異類、非滿清族類來形容。

這樣一來,漢人很可能會有謀反之心,進而危害到滿清貴族的穩固統治。其三、大內侍衛來源於現實的人身安全需要。雖然對於被統治的百姓來說,擁有至高無上地位的君主只有一位。

但君主卻遠遠不止於一位。這其實正是君權在更迭交替的過程中會與統治集團當中的一些人產生沖突矛盾的外在顯現。比如,發生在清朝康熙年間的「九子奪嫡」就是一個最好的例證。

所以皇帝便會有非常強烈的危機感,尤其是在成為儲君之後繼承大統之前的這段時日裡。值得一提的是,清朝之前的大一統王朝明朝曾發生過多起駭人聽聞的危害皇帝人身安全的事件。

比如明朝嘉靖年間的「壬寅宮變」以及明朝三大疑案之一的萬歷梃擊案都是名氣頗大的案件。在弄清楚這三點之後,我們就更加明白了大內侍衛究竟在清朝當中扮演了一個怎樣的角色。

隨着封建制度的崩潰,大內侍衛也漸漸地消失在人們的視野之中,徹底成為了一粒漂浮的塵埃。然而,這些精壯的勇士卻可以他人以定格在那段歲月里的勇猛姿態出現在當下的社會里。

不得不說,文字的力量是非常偉大的。如果沒有前人的記敘,可能我們也無法徹底窺見深藏在虎背熊腰、手持利刃與個個都是面露凶光的表面狀態之下的清朝大內侍衛的豐滿形象了。

參考文獻:

  1. (清)奕賡.佳夢軒叢著[M].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94.
  2. 福格.聽雨叢談[M].北京:中華書局,1984.
  3. 曹連明 清代大內侍衛談略[J].紫禁城.,1994(04).
  4. 《清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