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動中國,為何感動常在?

2024年4月10日 13点热度 0人点赞

文|默達

面孔常新,感動常在。

4月8日晚,《感動中國2023年度人物盛典》在央視綜合頻道播出,十位獲獎者的感人事跡引發廣泛關注。

從他們身上,我們能見證「中國速度」:從泳池到奧運賽場,泳壇名將張雨霏將國家榮譽攬在肩頭;從一片灘塗到一座良港,大國工匠張連鋼帶領團隊創下自動化碼頭作業效率新紀錄。

從他們身上,我們能體味「中國溫度」:北京暴雨的3天裡,社區幹部孟二梅的肩膀扛起了近千名滯留乘客的生死安危;紮根講台33年,特教老師劉玲俐圓了20多個聽障兒童的大學夢。

從他們身上,我們能讀懂「中國韌性」:一生要強的老藝術家牛犇,將200多個小角色演到了人們心中,在黑暗中追逐夢想的視障歌手蕭凱恩,用歌聲為需要幫助的人帶來光亮。

從他們身上,我們能看到「中國力量」:蟄伏深空,功成身退,俞鴻儒院士一生投身風洞研究,為「國之重器」築基;戰巡南海,繞飛台島,「國之重器」如今托舉着空軍戰士們,忠誠踐行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無悔使命。

從他們身上,我們還能感受「中國情誼」:稻浪千重,路遠情長,水稻專家楊華德在非洲種下充滿希望的「東方種子」;柳杉根深,鼓嶺綿綿,友誼使者穆言靈在東西海岸間續寫着中美民間的深厚情誼。

總有一種感動讓人心生力量,總有一段故事讓人熱淚盈眶。感動中國》系列欄目至今已走過20多個年頭,200多個閃閃發光的名字被鄭重地鐫刻其上,200多段飽含深情的頒獎詞在人們心間流淌。它不只是一個名片、一座豐碑,還深深融入中國人的語言體系和精神領域中,成為一筆不斷積累的寶貴財富。

近年來,我們欣喜地看到,《感動中國》的舞台上不都是家喻戶曉的「大人物」,更多默默無聞的普通人被關注、被認可,他們平凡卻又不平凡的事跡催人奮進,同樣也讓我們感受到置身於這個時代,個人奮斗與國家前途、民族命運正緊密關聯。

大國工匠自信的笑容背後,是中國式現代化取得的累累碩果;一粒種子見證援非隊伍的汗水,絲綢之路傳播友誼與富足;社區幹部粗糙的雙手上,寫滿基層治理的酸甜苦辣;特教教師、視障歌手,讓更多光明照進「隱秘的角落」……感動就發生在身邊,我們中的許多人正是故事的主角。

春風送來新的故事,感動的力量綿延不絕。有人在感動中追憶青春,有人在故事裡展望未來,有人聽着感人的故事長大,又將溫暖帶給他人。這或許就是這檔節目的深沉力量,也是為何感動常在的最好答案。

【作者】 張宇馳

南方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