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成功試射乘波體高超彈,解放軍若武統收台,朝軍將是重要力量

2024年4月10日 18点热度 0人点赞

朝鮮前兩天成功發射中遠程高超音速導彈,成為繼中國和俄羅斯之後第三個在高超領域穩步前進的國家。

而且美國沒有想到的是,朝鮮發射的居然是,全球僅有中國掌握的乘波體高超音速導彈。




一般的高超音速導彈,採用的都是雙錐體,與飛機升力原理類似,雙錐體彈頭依靠在一定攻角下彈頭錐體上下側對空氣壓縮程度不同的壓力差和膨脹波來產生一定的升力並進行滑翔,同時還能依靠擠壓前方的空氣形成一層「空氣膜」來減少飛行的阻力。

因此,雙錐體彈頭具備比較好的氣動性能,配合氣動能面的使用,可以讓彈頭在末段進行大幅度的機動。這種機動動作可以讓反導系統的攔截難度大幅提高。

乘波體是一種具有前緣附着激波的流線形高超聲速飛行器。飛行時,飛行器仿佛騎在激波的波 面上,依靠激波的壓力產生升力,因此稱之為乘波體。乘波體在飛行過程中,下表面激波能夠附着在前緣線上,阻礙了下表面的高壓氣體上溢,乘波體構型應用於高超音速導彈主要有兩大優勢:一是可以高效地捕獲預壓縮後的氣流;二是通過優化,可以實現飛行器的高升阻比性能設計。



簡單理解來說,採用助推滑翔方式的乘波體,在相同的釋放高度和速度下,其縱向和側向滑翔距離都遠超傳統旋成體彈頭。特別是側向滑行能力很強,可實現大范圍側向機動,實施「變射面」打擊,加之飛行的彈道低,敵方預警系統更難以預測其飛行軌跡。不僅如此, 與圓錐形相比,乘波體更難操控,但能夠實現導彈變軌飛行,因此更容易避開導彈防禦系統,可以說在射程相同的情況下,更難以攔截。

但是乘波體的技術難度非常高,需要較高的導彈控制技術和制導技術以及耐高溫彈體材料的製造技術,而這兩項技術需要大量的試驗和技術積累,除此之外,還需要高超音速風洞提供翔實的數據,才能夠掌握。



美國在這方面投入最多,成果也最豐富,並進行了工程化產品的試驗,但是最終都宣告了失敗。

然而朝鮮不僅成功了,而且還進行了試射,朝鮮將新型中遠程高超音速導彈稱之為火星-16B,雖然是乘波體,但是和中國的東風17還是不一樣,有點像東風17的彈頭 東風26反艦彈道導彈彈體的結合體,新型火星-16B導彈飛行了約1,000公里(621英里),達到了101公里(62英里)的最高高度,落在了日本海,根據測算,火星-16B可以在7萬米高空12馬赫打水漂,而射程可以覆蓋美軍的關島



之前,朝鮮曾經試射過旋成體彈體、雙錐體彈頭的「火星-11」型,在試射之前,美日韓對此持懷疑態度,甚至有人諷笑就是一個「湊數的模型」。不過朝鮮在此後的導彈試射中,展現了彈道導彈的控制能力。2022年朝鮮進行了多次高超音速導彈試射,美日韓對這些試射進行了仔細觀測,確認了朝鮮的確擁有了高超音速導彈技術。當時美國就得出了結論:

朝鮮雙錐體高超音速導彈,射程>1000km,戰斗部為一雙錐體(bi-conic),具備一定距離(數百公里)的滑翔能力和滑翔時的橫向機動能力,在彈道中段能夠規避標准3/薩德的攔截;未段(30km以下稠密大氣)具備採用機動(maneuverable)彈道規避愛國者29/愛國者3的攔截。也就是說美軍的防空系統難以攔截朝鮮的雙錐體高超音速導彈。

而乘波體高超音速導彈技術的掌握,則讓美軍有些發慌了,因為乘波體的攔截難度會更高,美軍想不明白,朝鮮是如何獲得這樣高精尖的導彈技術的。

誰也沒想到,朝鮮僅花了30餘年,就變成世界上屈指可數的彈道導彈技術大國,並建立起與國力不大相稱的龐大作戰部隊——戰略軍。日本軍事專家齊藤光政指出,朝鮮是極少數能獨立研製和生產多種中近程彈道導彈及運載火箭的國家之一,同時它擁有生產核彈頭的能力,而具有類似或更強實力的國家只有俄羅斯、美國、中國。(法國印度不具備生產高超音速導彈的能力)


美國也想在半島搞事情,不斷挑撥韓國和朝鮮之間的關系,甚至有引爆半島的意圖,然而隨着朝鮮不斷展示出其優秀的導彈技術,對於當前的美國而已,在真正擁有殺傷性武器的朝鮮面前,真正撕破臉,付出的代價是否值得,這是一個需要考慮的事情。

除此之外,一旦台海發生戰火,那麼中國就需要防範印度、韓國和日本等國家,而掌握了高超音速導彈技術的朝鮮將會是一股重要力量,朝鮮可以壓制韓國,甚至可以鉗制日本減輕中國的壓力。

實際上,中國軍事專家在對台海的兵推之中,就提出,大陸對台戰場不會只限於台海,很可能是東海、台海、南海、印度洋方向等多點區域作戰,還將要面對中印邊境地區的騷亂。而中國需要聯合朝鮮,壓制日韓,減輕解放軍的後方壓力。因此,朝鮮掌握高超音速導彈技術,對中國而言,並非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