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贖之道在教育 葉志剛《別慌》英文版獅城首發

2024年4月12日 15点热度 0人点赞

「一個頑童,與眾不同,面朝太陽,雙手合十,謎一般的笑,口中念念有詞,一道金光灑於身後。

我在這空前的崩潰中看到了空前的自由,在這從未有過的黑暗中看到了從未有過的希望。就在那一刻,我認定,友慶就是我的學生。」

——節選自《別慌》

《別慌》的故事,就此展開。這是一個關於老師與特殊學生一起創造奇跡的故事。書籍以教育日記的形式,講述一名16歲少年友慶在認識葉老師後成長的故事。認識葉老師之前,友慶是個行為異常,智力低下,讀了九年書七門功課加起來只考了20分的少年,周圍人說友慶是自閉症,而這三個字令友慶的母親肝腸寸斷。

然而,就是這樣的友慶,卻在葉老師全天候的1872天引導、陪伴、教育下,智商從低於46達到108,從生活不能自理到會獨自買菜做飯獨立生活,從被人嫌棄辱罵到尋找人生目標並投身於養老事業,不僅實現了他的人生價值,還收獲到一份愛情。如果說友慶像一顆蒲公英,那麼葉老師就是北風。在他的風力助動下,友慶隨風飛往更廣闊的天地。

《別慌》—書的作者葉志剛,正是上文陪伴友慶成長的這位老師,他多年奮戰在教育一線,先後解決了300多名孩子包括網癮、厭學、抑鬱、叛逆、自閉等教育難題。正是受到這樣的教育感召力,清華大學出版社積極出版此書。

《別慌》英文版《Salvation Lies Within》是葉志剛老師的唯一英語著作。與中文版不同,英文版融合了《別慌》中文版和《北大教父》的真實案例,包括網癮、叛逆、厭學、抑鬱症、自閉症等問題的最終解決方案。

作為教育工作者,葉老師的教育理念是:「教育的目的,就是幫助他們找到人生目標。」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別慌》英文版《Salvation Lies Within》 在新加坡首發。從左到右:清華大學出版社有限公司董事長宗俊峰、中國編輯學會駐會副會長孫文科、書籍作者葉志剛、清華大學校友總會副會長韓景陽、新加坡傳承學院聯合創始人鄭偉。

向內求——教育的力量

3月25日下午,由媽媽別哭基金會、星島善萌與新加坡傳承學院聯合舉辦的《別慌》英文版——《Salvation Lies Within》新書發布會,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One North校區隆重舉行。

出席本次發布會的有新中兩地的多位嘉賓:清華大學出版社有限公司董事長宗俊峰、清華大學出版社副總編輯孫宇、中國編輯學會駐會副會長孫文科、清華大學校友總會副會長韓景陽、中國編輯學會副秘書長朱琳君、《別慌》責任編輯楊愛臣、新加坡煌孝集團主席,吾廬俱樂部主席張東孝、新加坡慈善家黃馬家蘭、媽媽別哭基金會創始人楊嵐、新加坡傳承學院聯合創始人鄭偉等。

據了解,葉志剛老師在中國當代教育界,可謂是一名傳奇人物、教育實戰家,因其為不同種類的教育困境提供最終解決方案,和開創性的家族繼承人培養教育服務而聞名。1982年出生於一個工人家庭的他,在大學二年級時自稱因「追求自我價值的實現」而退學,從而登上教育舞台。後因其令人瞠目的教育解決方案及隱秘行事的個性,葉志剛被稱為中國教育界的「曼托爾」(希臘神話中受奧德修斯之託教育其子的良師)。《別慌》、《北大教父》是他根據多年的教育心得所記錄的兩本感人至深、表達教育洞見的個人著作,展示了葉老師深刻雋永的教育理念和豐富的實踐經驗,

書籍作者葉志剛回答時代財智記者提問,強調幫助孩子找到人生目標的重要性。

在《Salvation Lies Within》一書中,多處洞察到葉老師的教育思想和實踐小結。書中不僅揭示了各種」災難式「教育的解決方案,更以全新的視角探討了時下很多常見的教育難題:

年輕一代身上缺失了什麼?自閉症、抑鬱症、網癮、叛逆自殺……

為什麼這些間題越來越多?問題的根源在哪裡?

現有的解決方案有哪些誤區?給家庭造成了多大的影響?對社會和國家的危害有多大?

教育的目的到底是什麼?老師該如何引導孩子?朝着什麼樣的方向去引導?

帶着這些疑問,家長們和關心教育的讀者從葉志剛老師的書中尋求答案。在他們看來:「葉志剛的意義,在於他從教育的角度揭示了人類的基本境遇,提出並且嚴肅思考了『Born For What?』(生來為何?)這一本質問題。他所表達的正是人類在宇宙中迷途的痛苦和勝利的喜悅。」

「他給教育界帶來了久違的顫栗。」;「這本書反映了探索者的真誠和勇氣,反映出探索途中的曲折和悲歡。」;「葉志剛的偉大之處,就在於他站在整幅生命之畫前面,解釋它的完整的意義。」;「葉老師讓他的學生活出了120%。」

面對家長和各界的好評如潮,葉志剛認為,他的教育過程非常注重「有效」的教育並將之付出實踐,並且每一個教育方案都是在對學生進行詳細的調查後,才為學生進行量身定製,每個孩子都應有一個專屬的方案。

那他一直在探尋什麼樣的教育的目的呢?葉志剛看來,教育絕對不是忙着上課、批改作業和對學生進行說教,教育是幫助學生找到人生目標並做一個真實的人。

書中的真實人物友慶,他的出現對葉老師來說無疑是一次挑戰。在友慶之前,葉志剛也面對過患有各種心理疾病的學生,他們往往被視為異類。可在葉老師看來,這些學生僅僅是與正常不同而已,不同不能叫做異類,他們缺少的只是人生目標。況且那些自詡正常的人也許終極一生都找不到自己的目標,這才是人生的悲哀。

令與會者驚喜的是,主辦方還邀請到一位葉老師發掘的青年教師劉平,她就是幫助書中主人公友慶成功收獲愛情的那位「紅娘」老師。在這個「不可思議」的提供戀愛幫助的過程中,她踐行了葉志剛老師「成人達己」的理念,既幫助了友慶,又治癒了她自身的抑鬱症。最讓人感動的,莫過於友慶在老師們的指引下,在尋找愛情的路上,保持自尊並一以貫之,做到很多常人都無法實現的境界。

清華大學出版社董事長宗俊峰表示,希望藉由此書助力教育,呼籲全社會對青少年身心健康的關注。

清華大學出版社作為本次活動的協辦方,以其在教育出版領域的聲譽和專長,全力支持和賦能《Salvation Lies Within》的出版發行。董事長宗俊峰表示,希望藉由此書,助力教育,傳播創新教育理念,呼籲全社會對青少年身心健康的關注,讓孩子順應天性健康成長,從而推動社會進步和發展。《別慌》責任編輯楊愛臣透露,去年4月,清華大學出版社根據故事原型,改編出了話劇《別慌》,並將之搬上舞台,通過不同形式傳遞教育內容,喚起家長和社會對自閉症,心理障礙孩子和其他教育挑戰問題的關注共識。

向外修——慈善的感召

本次活動的主辦方新加坡媽媽別哭基金會(MOM DON』T CRY FOUNDATION SINGAPORE簡稱MDCF)是一家注冊於新加坡的國際性慈善基金會,2024年由楊嵐女士感憤於自身經歷在新加坡創立。基金會款項來自於世界各地為自己孩子現狀悲痛欲絕的母親們自發性捐款和支持。目標是通過傳播教育奇跡、發掘杏壇才俊,來消除人生悲劇,推動全球教育進步。

新加坡媽媽別哭基金會(MOM DON』T CRY FOUNDATION SINGAPORE,簡稱MDCF) 創辦人楊嵐。

除了分享葉志剛深刻的教育理念和實踐經驗外,本場新書發布會的另一個重要目標是通過慈善捐贈活動為需要關愛的兒童籌集善款,支持在教育和發展旅程中面臨挑戰的兒童。基金會希望藉助社區的力量,利用教育的變革性力量,來促進公平和機會平等,確保每個孩子都能在溫暖和關愛中找到人生方向,充滿信心和希望地踏上人生旅程。

在發布會上,楊嵐率先分享了自己教育子女的心路歷程。作為五個孩子的母親,她曾經經歷身處困境中的絕望,是葉老師的幫助下自救於泥淖之中。正因為親身見證了教育的奇跡,加之家人的幫助下,她致力將這份關愛傳播給更多有需求的朋友,全力共築守護青少年身心健康地堡壘。

右上:新加坡吾廬俱樂部主席張東孝(Daniel Teo);右下:新加坡著名慈善家黃馬家蘭(Wong-Mah Jia Lan)。制圖:時代財智。

新加坡著名慈善家黃馬家蘭(Wong-Mah Jia Lan),在分享中提及對新加坡教育事業的支持。她一生收養過836個孤兒,回饋社會捐贈超過2750萬新元,已是耄耋之年的黃媽媽,投身慈善事業超過一甲子,她以一己之力,對本地高校一直以來慷慨解囊,也用行動召喚更多的人參與慈善,幫助需要幫助的人,用正確的財富觀來實現社會價值。 新加坡煌孝集團主席張東孝(Daniel Teo)則從回顧自己的外曾祖父林路(Lim Loh),十一叔公—著名抗日英雄林謀盛(Lim Bo Sheng),到自身的慈善踐行帶動家族永續發展,講述家族傳承中,家族價值觀傳承的重要核心。

據財富研究機構報道,全球2.5萬億美元家族財富,其中有1.83萬億美元在2030年前,要完成從創始人到下一代的代際傳承。新加坡傳承學院的創始人鄭偉引用數據,並結合最近娃哈哈創辦人宗慶後去世接班,列舉家族傳承中,培養下一代和投入教育的重要性。他充分肯定了優質資源密集型投入教育的模式優點,希望將葉老師的教育理念與二代接班人培養方式進行有機結合,作為家族接班人培優的戰略舉措。

變強大——相信的魔法

葉志剛老師的書仿佛有一種魔力。發布會上,兩位家長代表上台動情地分享了與《別慌》一書結緣的歷程。「昊哥」媽媽-李金蓉從孩子6歲時的一句「媽媽,如果有人從這里(9樓)跳下去,會是什麼樣子?」從此開始她面對多動症(ADHD)的心碎歷程;另外一位有六個孩子的媽媽宋瑩,講述19歲、150公斤的兒子Tony,沉迷電游甚至棄學,現在在老師幫助下重拾書本,改善健康和發現理想的心得。她們經歷了育兒路上的至暗時刻,通過閱讀發現救贖自我、救贖子女的星光,任憑萬般挑戰,絕不放棄孩子的教育。

Tony媽媽(左)和「昊哥」媽媽(右上)和分享了育兒道路上的至暗時刻。William老師(右下)則以教育實踐,分享每一步教育挑戰與驚喜。

整場發布會最為點睛的環節是葉志剛老師的分享,在《權游》配樂背景下,他激情澎湃地以詩朗誦的形式表達了自己的教育觀點——《就是廢品,可誰又能抗拒》。

毫無疑問,葉老師是一位不走尋常路的教育工作者,言辭激烈、觀點犀利、態度堅決。在實際的教育過程中,他也許正是用「魔法打敗了魔法」,解救了那些被「普魯士化」的現代學校教育早已放棄的孩子,解救了其陷於崩潰絕望中的家庭。

他宣稱,他的教學內容里沒有什麼功課補習,只認「若要改變行為,必先改變動機。」 他的教學時間表沒有什麼時間觀念,要「按我的節奏來。因此我可以很好地理解自己所做的事兒,以及我培養出了怎樣的人。」

葉志剛強調,真誠是教育的重要環節,「我要教育真心喜歡的孩子,而教育是要消滅人性的虛偽,幫助他們找到人生目標」。他認為,人生不止一個目標,通常有兩個大目標:一個是做什麼樣的事?其次,不要成為什麼樣的人。而這第二個目標,是在不斷修正第一個目標。葉志剛在面對《時代財智》記者的現場提問時這樣回答。家長和教師,要共同幫孩子發現和找到他們的理想和目標。

當前教育制度里存在過度競爭和應試導向,已經是不爭的現實。教育的宗旨不僅僅是滿足家庭的需求,它還承擔着培養人才、促進社會和諧與繁榮發展的重要任務。如何培養有創新和應對未來挑戰的人才,大道至簡看待當下的教育,不應該是機械、僵化、呆板,葉老師始終強調和堅持,先幫學生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標,無異於是在教育探索的道路上找到前進的燈光。

Born for what?(生來為何)在他看來,人生目標不僅是當今時代,更是應對未來智能時代,人人之必需。即便是孔老夫子兩千年提出的「因材施教」,如今也依然適用。只是,在教育平權的社會需求下,如何實現「有教無類」,讓優質資源惠及更多人,才是教育普惠化亟需的解救之道。「發光發熱,成人達已」,如春風化雨,水滴石穿,不僅是葉志剛自身的教育踐行座右銘,也適合每位迸發教育火花的人。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