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獨一無二嫡長子——李承乾!板上釘釘的太子,咋還冒險謀反?

2024年4月18日 12点热度 0人点赞

如果李承乾一直是最開始16歲的那個少年,他確實不用擔心什麼。

只需要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溫的等着就是了。

甚至為了給父皇祈福(演戲),玩兩次假意辭去太子位也不是不可以。

但他隨着年紀見長,加上腿還瘸了一條,猜忌心導致他性格大變,甚至捶打還差點殺了自己師傅。

如果不是歷史記錄清晰,李世民也不是瞎了認不出自己兒子,我都懷疑李承乾到底還是不是同一個人,不會中間被人掉包了吧。

上演了一出中國版鐵面人。

唐書里的李承乾在前後期完全是兩個人,前期那個李承乾甚至懂事到,拜師那天師傅年老需要抬來,李承乾沒有大大咧咧的在東宮正殿等着,而是主動出門去迎接老師,入殿扶老師入座。

老師死後,甚至情難自禁,親自題寫碑文。

一前一後,根本就不似一個人。

後來自己這出德行,也知道皇帝爹都知道。下面還有個要你命三仟的弟弟李泰

他的路,就只剩下搏命一試了。

我唯一想不通的是,李承乾就算魔怔也情有可原。可怎麼侯君集也跟着發瘋呢。

侯君集還不知道李世民是什麼人麼?有他李世民壓着,捆三個李承乾都翻不起這個浪花。

李承乾明明是板上釘釘的太子,為什麼還要冒險謀反?

如果李承乾把視線放遠一點,不再盯着玄武門看,那麼他會……更加絕望。

從李承乾往上一個個扒拉,上一個順利完成父子間皇位交接的太子還是陳後主

而陳後主繼位前也差點被親弟弟取了性命,再往前更是清一色的廢帝、少帝

從李承乾往下數,一直數到沒有經歷易儲風波,順利完成皇位交接的太子是唐代宗

而唐代宗繼位前也差點被嫡母搞喪命,再往後就是神策軍繼承法時間了。

熱知識:大唐開國前一百年,就沒有順利登基的太子。

那些最後上位皇帝的,哪個沒獻祭過幾個的兄弟啊?包括李世民。

更熱的知識:我大唐289年,皇位的交接就沒有幾次是順順利利的。

唐朝第一個順利繼位的嫡長子,已經是安史之亂後的唐代宗李豫了,是唐肅宗李亨的兒子,玄宗李隆基的孫子

其餘的禁軍支持誰,誰才是板上釘釘的皇帝,妥妥的「禁衛軍繼承制」,羅馬正統在大唐。

歷任的皇帝都可以驕傲的拍着胸口:這位置不拼爹,拼的是命。

不過李承乾造反這個鍋李世民自己占99%,雖然李二鳳英明神武,但是在這件事上確實沒做對,要麼你徹底廢了太子讓李泰上位,要不就別給李泰不斷加buff。

當初李淵要搞李建成和李世民的平衡是因為李世民功高震主了!

可李二鳳是為什麼呢?搞一個太子,再搞一個堪稱大將軍王的李泰,這樣做有什麼意義呢?明擺着肯定會出事啊!

當時的李泰不但有都督二十二州的大權,幾乎占到了當時全國八分之一。

還當了雍州牧,這個職位就是李世民當年干過的,李世民的部下中有很多都是魏王黨。

李泰的同黨除了柴令武房遺愛房遺直等駙馬,房玄齡劉洎等大佬,有蕭德言顧胤、蔣亞卿、謝偃等文學館傳媒集團造聲勢,你說李承乾怕不怕?

在物質待遇上,李泰也要和李承乾看齊,甚至壓李承乾一頭。

李承乾的東宮位於太極宮以東,占地1.2平方公里,李泰的魏王占地面積賊大,並不比東宮府差多少,就這李二還把「居地三十頃(兩平方公里,只比頤和園小三分之一),周回十七里」的長安勝景芙蓉園賜給李泰以作為李泰獨享的風景。

長安,李泰獨享芙蓉院,在洛陽,李泰造出了東都勝景「魏王堤、魏王池」。

韓愈在《東都遇春》一詩中寫道:「有船魏王池,往往縱孤泳。水容與天色,此處皆綠淨。」白居易韋莊劉禹錫等大唐詩人都極力描繪過魏王池、魏王堤的美景。

虞世南病逝,王珪去世。

這些事情甚至都沒知會太子,卻通過書信往來形式跟李泰來表達哀傷,並讓李泰率百官主持續王珪的葬禮。

(王珪當過李泰的老師,師徒相處愉快,但在太子承乾還在的前提下讓李泰作為官方代表,多少有些說不過去)

不但這種迎來送往的場面活,李世民安排給了李泰,貞觀十四年李世民駕臨延康坊李泰豪宅時更是一高興把全坊居民的賦稅減免一年,人情全送給了李泰。

李世民對李泰的過分寵愛不是沒有引起大臣們非議,魏王府的裝修豪華程度一度引發了岑文本的上書。

(岑文本並不是長孫無忌一黨,他是李靖一手提拔的,和房玄齡關系密切,他反對李泰的上書只是就事論事)

李世民看完岑文本的上書後表示:「愛卿說的有道理,這孩子確實過分......」大道理李世民扯了一堆,卻絲毫沒有任何對李泰的處罰,魏王府裝修依舊是要錢給錢,一點也不小氣。

這讓太子李承乾怎麼想?

不過可能是李世民瞅着太子腿瘸不順眼唄,想學劉秀換太子。

「病足」這個事情,放周朝是可以直接取消繼承權的。

但凡讀過孔子相關歷史的,都該知道孔子之所以能繼承爵位,是因為「孟皮有足病」。

那麼他這個太子位置,按儒家禮法,本來就該拿掉。

實際上以李世民的地位,完全可以光明正大的廢掉太子。

結果為了自己的名聲,非得要奔着逼死李承乾過去,瘋狂加封李泰,讓李泰去搞太子,逼迫太子自己走。

結果李承乾性格相當的剛,不吃這一套,還反了,要不是還有個李治,李世民差點就玩脫了。

他就不記得自己當時是咋過來的?太子心態不炸才有鬼呢。

李世民自己開了玄武門的頭,居然還不吸取經驗。

我要是李承乾也會反,不過我會把李泰也先幹掉,因為李泰背後的李世民基本上是沒希望成功的,但一定要拉李泰上路。


大唐的禮崩樂壞,接班更替的混亂源頭就在李世民身上。

他可以撥亂反正,下不為例(後面的趙車神,朱棣都是這樣乾的),但是他偏非要學他老爹那套。

繼續用這種自己經歷過的,知道結局的是事再重復一遍。

高粱河車神心胸狹窄,就算立了兒子,看到兒子受愛戴,有「百姓但知有太子,而不知有朕」的嫉妒,都能做到不玩多皇子平衡。

朱棣不喜歡胖兒子,但是為了考慮大明以後接班問題,還是幾乎所有政務交班給朱高熾

自己安心當征北大將軍。

李世民呢?他自己不是不知道給多個兒子差不多待遇會發生什麼事?

20年前他爹就是這樣搞的,結果就是兄弟只能活一個。

李唐皇室的例子告訴我們:沒事別亂玩兒制衡,你玩兒不轉的。

李淵甚至李世民這種千古一帝都翻車了,有幾個腦子能玩兒過他們?

從歷史看,故意玩制衡、在集體中製造矛盾和分裂的以維護自己權威的,最終都沒有什麼好下場。

李淵李世民如此,康熙帝如此,甚至前蘇聯也是如此——為制衡加盟共和國故意在各加盟共和國領土中摻沙子,結果最終導致後來加盟共和國反目成仇、大打出手。淪為世人笑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