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見勝負!「煙卡」游戲成小學生新寵,小小煙盒背後藏隱憂

2024年4月20日 17点热度 0人点赞

「翻!翻!翻!」4月8日傍晚,記者在廣州天河一小學附近看到一群身着校服的小學生聚集在一處一邊玩鬧一邊大喊,十分投入,走近一看,發現是在玩如今正當火熱的拍「煙卡」游戲。

「這個游戲很簡單的,你把『煙卡』放在桌上或者地上,手猛一拍,卡翻過來就行了!」在這所小學附近的文具店內,記者正巧遇上一名前來購買「煙卡」的小學生。記者向店員表示自己是前來替小孩購買「煙卡」的,但不明白這種東西怎麼選、怎麼玩,這名小學生在一旁熱情地進行了解答,並且還分享了自己的選購「經驗」。

「我們天天都在玩,有經驗。」他說:「(煙盒的)牌子無所謂,你買的時候放桌上試一試,能拍起來最好,一定要現場選。」這名小學生這次購買了三張「煙卡」,他表示自己隔一兩天就要來「買點新的」。在這家文具店內,兩三百張「煙卡」被放在一個小紙箱內,和糖果零食一起擺在收銀台旁的貨架下層售賣,卡上沒有明顯煙味。店員介紹,「煙卡」不分品牌,都是兩元一張,並且賣得不錯,「經常補貨」。

此外,記者也注意到,在電商平台上,也有眾多「煙卡」產品正在熱銷。在淘寶上搜索「煙卡」,首頁出現銷量最高的一家店鋪顯示已售「2萬 」,而在拼多多搜索同樣的關鍵詞,則有顯示「已拼100萬 件」的商品。在網上,一張「煙卡」普遍售價在一角至五角不等,部分「稀有款」要更貴,絕大多數品牌都在頁面顯眼位置強調自己是「真煙盒、無印製」。不過記者也注意到,有一些買家在評論中提到了到手的「煙卡」「有些髒,一看就是垃圾回收」以及「有明顯煙味」等問題。

此次「煙卡」游戲在小學生間的風靡引起社會熱議,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香煙」和「未成年」這兩個關鍵詞同時出現。「煙卡」雖不是煙,但不免讓許多人擔憂過早接觸香煙相關製品是否會對「未成年人吸煙」起到催化效果。校園周邊銷售「煙卡」是否符合《未成年人保護法》及《煙草專賣法》等相關法律規定?我們應該如何理性看待學生對「煙卡」的上癮?對此,記者采訪了律師及心理老師。

律師:銷售從煙盒上剪下製作的「煙卡」違法

一直以來,我國法律都明確表明向未成年人銷售煙草製品是違法行為。廣東省法學會刑法學研究會第五屆理事會理事、廣東伯方律師事務所律師謝化冰介紹,我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第五十九條規定了學校、幼兒園周邊不得設置煙、酒、彩票銷售網點,禁止向未成年人銷售煙、酒、彩票或者兌付彩票獎金。而商家的銷售「煙卡」行為只會讓未成年人過早接觸煙草製品,這與我國未成年人法規的保護精神是相背馳的。

「煙卡」的主要來源是廢棄煙盒,以及仿製印刷。根據我國《煙草專賣法》的相關規定,從廢棄煙盒剪下來的「煙卡」,是不得進行二次銷售的。其次,如果商家擅自將煙草廠家的商標印刷、銷售,則涉嫌偽造、擅自製造他人注冊商標標識或者銷售偽造、擅自製造的注冊商標標識,是一種侵犯他人知識產權的行為。

因此,「煙卡」無論是從廢棄煙盒上剪下來製作而成還是仿製印刷而成,商家的銷售「煙卡」都是違法的,不得向未成年人出售。因此公眾可以就商家的「煙卡」銷售行為向當地的市場監督管理局舉報,市場監督管理局作為行政管理部門有權對商家進行管制和處罰。

心理老師:不能只看到「煙卡」引發的「問題」,更應該關注「人」

「『煙卡』游戲風靡本身是一種現象,不應該看成問題。」廣東省教育研究院跟崗教研員、高中心理健康高級教師徐航航認為,大部分孩子在游戲中體驗與同伴玩耍的快樂、練習面對輸贏的坦然、學習遵守游戲規則同時達成個人目標,而教師和家長應當理解和認同孩子們對游戲的天然渴望。

雖然「煙卡」游戲的存在不應被看作問題,但也可能引發問題。徐航航提到:「使用『煙卡』作為游戲道具,一方面反映了煙盒在未成年生活中的易得性,另一方面可能也反映孩子對成人世界的好奇和探索。所以,在易接觸的環境與自身的好奇心雙重作用下,孩子們會有過早吸煙的風險。」

「孩子們因游戲產生的『出格行為』,我們很容易就歸結於游戲本身。」徐航航表示:「如果出現為了獲得更多的『煙卡』而去翻垃圾箱甚至偷盜、買煙抽煙的行為,可能是由於認知不足、習慣不良或難以從家庭獲得合理滿足等原因導致的。所以,當問題發生時,我們除了看到問題,更應該關注人。」

文、圖|記者 李可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