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流文化·非遺】傳承百年制作技藝,“鹵”出自己“美味人生

2024年2月5日 21点热度 0人点赞

靜寧燒雞具有近百年的加工鹵制歷史,2011年靜寧燒雞制作技藝被列入甘肅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近日,記者來到平涼市城區“成紀情燒雞”總店,從泡制、清洗、鹵制……親眼見證了靜寧燒雞的純手工鹵制過程。

“成紀情燒雞”雖是“靜寧燒雞”的後起之秀,如今,已在平涼擁有29傢加盟店,全國直營店面36傢,作為“成紀情燒雞”的總經理、靜寧燒雞的第三代傳承人周麗,在這三尺灶臺前“鹵”出了自己的“美味”人生。

(一)

今年37歲的周麗,甘肅省平涼市靜寧縣城關鎮人,這裡傢傢戶戶在逢年過節都有做燒雞銷售的傳統,鹵制的靜寧燒雞是享譽西北的美食。

周麗說:“我們傢從爺爺那輩人就鹵制靜寧燒雞,從小我就對做燒雞很感興趣,一直想做一名燒雞鹵制名廚師,把傢族用純手工做靜寧燒雞的技藝和秘方傳承下去。”

周麗19歲從平涼信息工程學校畢業後在平涼市政府印刷廠當技術工人,之後又做起品牌服裝代理。十年商海的歷練和經營,讓周麗賺到了人生路上的第一桶金,也有了廣泛的人脈,命運的兜兜轉轉,她最終還是與靜寧燒雞產業結下了不解之緣。

三年前,周麗開始探索新的靜寧燒雞產業發展模式。

在周麗看來,靜寧燒雞是記憶裡最深刻的傢鄉美食,她之所以選擇做承繼祖輩的燒雞產業,一方面有傢鄉味道的“誘惑”,另一方面是看到燒雞產業的市場潛力。

周麗說,靜寧燒雞已經被前輩們創新成西北名吃品牌,說實話很難另辟蹊徑。

“那段時間,除了吃飯、睡覺,基本都是待在房間裡畫圖、設計,思考如何更好地宣傳靜寧燒雞。” 周麗回憶說,“雞”祥如意log圖案、火紅的包裝盒、手提袋、配料袋……經過反復嘗試設計,周麗選擇了先以註冊商標作為突破口,最終選擇了“成紀情燒雞”作為商標。靜寧是我國史籍中記載的古成紀所在地,綿綿黃土地積淀著古成紀燦爛的過去,而“情”字更能代表她對傢鄉的情感。

這個品牌能走多遠,能走到哪,周麗不能預測,但她仍抱著對靜寧燒雞的一份情懷開始了她的創業之路。

(二)

靜寧燒雞不僅僅是當地的一味美食、一種技藝,更是帶動縣域經濟發展壯大的一門產業。

靜寧燒雞鮮嫩味美、肉香味厚,有“聞香千裡外,味從雞肉來”的美稱。傳統的靜寧燒雞,並不是燒制的,而是鹵出來的。它配以丁香、當歸、大香、桂皮等近20種中藥材為佐料,經過老湯鹵制。

經過12小時燜煮,出鍋的靜寧燒雞肉質飽滿,色澤油紅透亮,風味濃鬱。

走進“成紀情燒雞”總店,周麗正在幹凈整潔的店面裡忙碌著,她說: “‘靜寧燒雞’在靜寧縣品牌眾多,所以我另辟蹊徑,選擇由縣到市,把總店開在平涼市。”周麗說。

自“成紀情燒雞”直營店在平涼市城區開業以來,周麗下足了苦功夫。做飲食名小吃,其實就是做的良心,拒絕凍貨、純正無添加、不賣隔夜肉(燒雞),明廚亮灶,讓客戶進店就看得見。

“百傢有百味,自從在平涼開店,為了能讓我傢的燒雞口感更好,從選材到清洗,我將老一輩的制作工藝進行了更新。”周麗說。

(三)

鹵制燒雞的工作很辛苦,每天從屠宰場直供到總店的一隻隻土雞,周麗都是親力親為,檢查品相品質、稱重,達不到標準的全部退回宰殺場,達標的土雞要經過泡制、清洗、鹵制等10餘道工序,然後經過武火煮沸鹵湯,文火蒸煮而成,加入28味佐料,經過一夜的烹煮,燒雞才達到了色、香、味、爛的絕妙特色。

周麗每天凌晨3點起床,和員工們開始鹵制靜寧燒雞,首先將之前文火蒸煮的燒雞出鍋,再做造型,然後精心包裝好送到平涼城區的6個直營店,每天定量鹵制500隻靜寧燒雞,一天工作12個小時。

周麗說:“凌晨開工,就是為了12個小時的燜煮。過去那個年代,老一輩隻能用時間去等待美味,如今,各種先進的技術,四五個小時也能鹵制好,但我們還是做了反復的測試,覺得最終的口感是截然不同的,哪怕費時間,我們寧願選擇給大傢提供最好的口感。”

周麗話不多,這幾年一直忙忙碌碌的,但她說自己很充實,希望在傳承百年老字號靜寧燒雞制作的路上,用一技之長鹵制出自己的“美味人生”。

文·圖丨通訊員郭惠民 奔流新聞記者荊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