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皆精悍」的青州軍,曹操後來為何卻不敢用了?

2024年4月22日 17点热度 0人点赞

曹操手下的軍隊中,知名度最高的有兩支:青州兵、虎豹騎

在許多三國游戲中,青州兵、虎豹騎,與步兵、騎兵、弓兵並列,是一個專屬於曹操陣營的特殊兵種,特別好用,歷來為廣大玩家所喜愛。

不過,相比於戰功赫赫的虎豹騎,青州兵在正史上是比較落寞的。

在正史中,青州兵只會在敗戰中出場。而且,要麼是潰不成軍,成為薄弱環節,要麼就是軍紀混亂、自由散漫,甚至最後也是以自行散去這種令人哭笑不得的方式收場。

以至於,在短短幾年後,青州兵就沒有出現在曹操軍重大軍事行動的作戰序列中,似乎有被棄之不用的感覺。

青州兵究竟是一支怎麼樣的隊伍,為何曹操棄之不用了呢?

魏武之強,由此而始:曹操的「第一桶金」

魏武之強,由此而始。——清代何焯校訂《三國志》所言

192年十二月,在經過連續的激烈交戰後,青州黃巾投降曹操。

曹操受降卒三十餘萬,男女百餘萬口,收其精銳者,號為青州兵。

所以,後世史家認為:魏武之強,由此(收編青州兵)而始!

青州兵,可以看成是曹操的「第一桶金」。

當然,對曹操來說,青州軍最大的意義,不在於其作戰部隊多麼厲害,而在於其所帶來的龐大人口!

降卒三十餘宛,男女百餘萬口,這是一個驚人的數字!

後來,蜀漢滅亡時,整個蜀漢的人口也不到94萬呀!

光是青州軍及家屬,數量就超過了後來的蜀漢!

要知道,這個時候,曹操才剛剛開始創業呀!

那麼,青州軍是不是只是帶來的人口多,其戰鬥力很渣呢?

如果只是機械的讀書,確實會有這種感覺。

但是···其實未必!

青州軍的戰鬥力:並不渣

翻閱正史,青州軍出場,必是敗仗!

在投靠曹操前,青徐黃巾30萬人進入冀州

結果,這30餘萬人被公孫瓚2萬步騎所敗,被斬首數萬,被俘虜7萬,被繳獲車甲財物無數!

此外,青州黃巾在徐州時,還被陶謙臧霸所敗。

其後,進入兗州,號稱百萬的青州黃巾,又被剛開始創業,手頭只有數千兵的曹操所敗,並最終投了曹操!

此後,在曹操手下,青州軍又有兩次登場,一次比一次狼狽!

第一次,是在濮陽呂布時。

呂布率領騎兵猛攻青州軍,結果青州軍「奔」,導致曹操全軍潰散,曹操墜落馬下,燒傷了手掌,要不是司馬樓異相救,曹操幾乎就被報銷了···

第二次,是在宛城戰張繡時。

當時,曹軍被張繡襲擊而大敗。

敗戰中,青州軍居然掠奪友軍,軍紀渙散,結果被於禁「討之,數之以罪」。

看起來,青州軍就是一支只出洋相的軍隊!就是一支專門打敗仗的軍隊!

然而,如果這麼看待青州軍,那就太「機械」了。

造反期間,青州黃巾確實先後敗給了公孫瓚、陶謙、曹操,看起來一直在失敗。

然而,不可否認的是:在黃巾大起義失敗後,在眾多黃巾餘部中,青州黃巾是發展得最好的一支。

試問:如果從來都是不斷的失敗失敗,他是如何發展到百萬規模的呢?

今天,如果一家企業做到百億級規模,那麼,無論你如何嘲諷他的失誤,都不應該認為他的團隊戰鬥力很差。

同樣,如果一支起義武裝能發展到百萬規模,我們也都不能認為他只會打敗仗!

對於青州黃巾的戰鬥力,《三國志.武帝紀》用的詞是「為賊久,數乘勝,兵皆精悍」。

一句「為賊久,數乘勝」,就表明青州黃巾實際上是常常取得勝利的。

而「兵皆精悍」的評價,在《三國志》中是很少見的。唯一一次比較類似的是在評價麴義的部眾時的「義久在涼州,曉習羌斗,兵皆驍銳」。

那麼,在加入曹操集團後,青州軍是不是也只打敗仗呢?

我們知道,曹操入主兗州後,青州軍在兵力上占了大頭的。

而此後一段時間,曹操雖然吃過敗仗,但總體上是勝多負少。

在濮陽戰呂布之前,曹操的軍隊連續擊敗袁術、陶謙,青州軍當然參戰了!

尤其是征陶謙的作戰中,對手是有劉關張參與指揮的天下驍勇丹陽兵

而在此後與呂布的兗州拉鋸戰中,曹軍且耕且戰,逐漸擊敗呂布,顯然青州黃巾也起到了關鍵作用!(戰呂布時,曹操尚未大規模屯田,而曹操擊敗呂布的幾次決定性作戰都是在且耕且戰中取得的)

總之,我們不能認為:打了勝仗,功勞就是曹仁、於禁們的,而打了敗仗,就要怪到青州軍!

而且,在曹操擊敗驍勇的陶謙丹陽兵和呂布並州軍期間,青州軍是曹操部隊中最大的一部分!

這樣的部隊,戰鬥力能差嗎?

之所以我們史書記載中,青州軍給人一直打敗仗的感覺,是因為:無論《後漢書》還是《三國志》,都是以人物的角度來述說歷史的。青州軍沒有什麼單獨列傳的名人,自然,勝利都是那些「大人物」的,不會再費筆說青州軍的功勞。

那麼,如果青州軍「不渣」,那後來曹操為何不怎麼用了呢?

曹操實力增強,對青州軍的要求有變化

在曹操入主兗州之初,他是必須依賴青州軍的。

當時,南有袁術,東有陶謙,皆對兗州虎視眈眈;而兗州內部的大族也保持着自己的獨立性,隨時可能「換主」。

而當時曹操手上的力量是很薄弱的:在擊敗青州軍以前,曹操手上只有數千軍隊。加上後來從已經戰死的鮑信處得到的泰山軍(於禁出自該軍),以及陸續招募的部隊,兵力比較有限。

此外,兗州大部分地區,仍然是張邈等豪強「自治」區域,曹操這個兗州刺史實際控制區很小。

所以,青州軍,是曹操可以依靠的少數力量之中最大的一部分!

青州軍,「受降卒三十餘萬」,選其精銳者,組建為青州兵。以當時破敵文書以十當一的傳統,收編精銳當在2萬左右,在曹軍中所占比重非常大。

所以,當時的青州軍,是曹操作戰部隊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此後,形勢逐漸變化。

在擊敗呂布,收復兗州的過程中,曹操不但驅逐了外敵,還鏟除了兗州境內反抗他的豪強,實際控制的地盤、人口大增!

更重要的是:糧食充足起來了!

過去,曹操不是招不到兵,其軍隊規模主要受限於糧食!

在擊敗呂布,收復兗州後,曹操開始興辦屯田,開辟糧源。

隨着屯田的展開,曹操軍隊有了比較穩固的根據地,經濟基礎也建立起來了。

有了糧就有了人,如此,曹操軍實力爆發式增長了!

如此,青州軍的比重下降,實際上只是眾多部隊中的一支。

形勢變了,對青州軍的要求自然也就變了!

過去,只有依賴你!害怕失去你!只有縱容你!

如今,你青州軍的比重下降了!

如此,青州軍是否參戰,就看他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了!

而事實證明:青州軍參與重大軍事行動,弊大於利,而且是不可改變的弊大於利!

軍紀無法整頓

青州軍,沒有進行整頓、調整的空間!

這要從青州黃巾歸順曹操說起。

當時,青州黃巾與曹操數戰,一度壓制了曹操。

曹操披甲嬰胄,親巡將士,明勸賞罰,激勵三軍後,「承間討擊,賊稍折退」。

注意,只是「賊稍折退」,只是稍微吃了點虧,並沒有遭遇決定性失利!

這個時候,青州黃巾就主動向曹操談判,指出曹操當年在濟南做官時毀壞神壇的舉措,「其道與中黃太乙同」。

曹操見信,「呵之罪,數開示降路」(所謂數開示降路,看起來更像是談條件),並一面繼續以武力打擊。

最後,經過持續的軍事打擊和漫長的談判,青州軍歸順了曹操。

但是,青州軍的歸順是有條件的!

編制上不能打散;經濟上自給自足;政治上不是大漢王朝的子民;思想上以太平道為價值觀。

這些條件,曹操是不可能不遵守的!

因為:盡管青州軍的比重下降了,但是,青州黃巾那百餘萬口還是曹操統治下人口的最大部分!

曹操如果不遵守相關條件,很可能牽一發而動全身,失去這百餘萬人口的支持!這是無論如何也承受不了的代價!

可以說,青州軍雖然沒有什麼大人物做「後台」,但他的「後台」卻是最惹不起的!

所以,曹操無法以一般的軍法來約束他,無法是非以功過來賞罰他。

曹操自稱:治軍,唯持法是也。

曹操統御各軍,以嚴格軍法為基準。

過去,曹操依賴青州軍,就只有「數寬之」。

但是,隨着曹操軍規模的擴大,如果還是一味「數寬之」,就會「執法不一」,失去威信!

如此,再帶着青州軍作戰,弊大於利了!

無法激勵

青州軍,不但無法以軍紀來約束,也無法以重賞來激勵。

要激勵,無非兩種:升官、發財。

然而,這兩個手段對青州軍都是無效的。

先說升官。

如果說關羽是「降漢不降曹」的話,那麼,青州軍就是「降曹不降漢」。

而且,青州軍降的「曹」,只是曹操,連曹丕和他的魏國也繼承不了!

所以,不管你曹操是大漢的司空丞相,還是魏國的公、王,都無法以官職來激勵青州軍。

人家不是大漢的人,也不是大魏的人,不會做你的官的!(這也是青州軍沒有出現什麼有名將領的原因。不只是沒有俠義上的名將,就連一個人名都沒有留下來呀!)

再說發財。

太平道,財物都是均分的,沒有私人財產。

所以,你以重金激勵人家是激勵不了的···

如此,青州軍,其實既無法激勵,也無法約束,無欲無求,無所畏懼,油鹽不進···

戰鬥力提升空間,淪為薄弱環節、「被優化」對象

而無法進行整頓,也就意味着青州軍的戰鬥力沒有什麼提升空間!

當初,青州黃巾遇到公孫瓚的步騎突擊,迅速崩潰。

後來,青州軍遇到並州騎兵的突擊,同樣崩潰!

以步制騎,考驗的不是單兵素質,而是部隊的紀律性和士氣。

顯然,這些都需要進行嚴格的整頓和的訓練。

無論在任何時代,紀律,都是戰鬥力最基礎的保障!

所以,隨着戰役規模的擴大,青州軍能夠發揮的空間實際上越來越少。相反,他越來越成為曹軍中的薄弱環節!

另一方面,曹操素來秉承精兵原則。

我們知道,官渡之戰的時候,曹操就萬把人,都差點糧草供應不上了。

這個情況下,曹操顯然不能把「薄弱環節」青州軍拿上去用!

所以,青州軍與其去做薄弱環節,不如就不要參戰了吧!

仍然發揮巨大作用的青州軍

此後,青州軍很少出現在曹軍征戰的作戰序列中。

但是,可不要就此以為青州軍成了曹老闆養的「閒人」。

從史料的「側面」,我們能夠看出青州軍在此後的作用。

1、屯田、運輸,作為後勤兵。

青州軍本就是且耕且戰,既然沒有作戰任務,那就耕種、運輸吧!

以官渡之戰為例。

我們從史料中,能看到:李典等人皆從所治地區承擔後勤任務。

不過,不要忘記:青州軍家屬百餘萬人口的生產,才是曹占區最大的經濟來源!

夏侯惇也好,荀彧也好,還是什麼李典之類的人物,都沒有統轄過青州軍家屬的紀錄。

顯然,他們生產的物資,是由青州軍系統自己安排收集、輸送的!

2、保衛腹心的重要力量!

從史料看,青州軍,最後是駐扎在洛陽附近。

也就是說,青州軍,長期駐扎於統治中心。

毫無疑問,這是最令人放心的存在!

曹操的統治中心,一直面臨着「擁漢派」的威脅。

我們都知道,護衛曹操身邊的,主要是許褚的虎衛。

不過,虎衛的規模畢竟比較有限,最多也就是護衛曹操的人身安全,要保護各種重大目標,並及時發起鎮壓,這個力量是不夠的!

何況,曹操外出征戰期間,虎衛還需要隨從。

而「降曹不降漢」的青州軍,是最不可能被「擁漢派」「腐蝕」的了!

他們雖然拉出去對付呂布、袁紹的騎兵沒有什麼把握,但收拾一般的反抗力量還是沒有問題的!

所以,實際上,青州軍雖然後來退出了曹操重大戰役的作戰序列,但其實仍然在發揮着舉足輕重的作用!


青州軍的戰鬥力,並不「渣」。

在曹操創業初期,青州軍實際上發揮過關鍵作用,這是不可否認的!

問題是:青州軍是特殊的存在,他無法以一般的軍紀約束,無法以一般的賞罰激勵,無法進行整頓、提高。

所以,隨着曹操實力的增強以及作戰規模的擴大,青州軍參與重大軍事行動也就弊大於利了。

青州黃巾,是一支特殊的存在。

他人數雖多,但由於其特殊原因,他不可能長期成為軍閥們逐鹿天下的重要力量!

而曹操能夠借其力,讓其在經濟上長期發揮關鍵作用,在軍事上也短期內發揮重大作用,這已經是勝過群雄的梟雄之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