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門口的全科中醫,粉絲為何越來越多?

2024年4月23日 16点热度 0人点赞

編者按:上海人家門口的社區醫院正持續升級,越來越受市民歡迎。據市衛健委介紹,近兩年社區醫院在技術專科、設施環境、診療服務、藥品配備、人才隊伍等方面都有顯著提升。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年門診量已超7千萬人次,占到全市門診量38.1%。今年,上海還計劃大力推進三級醫院專家號源下沉社區,將更多優質便捷的醫療資源送到居民身邊。

徐家匯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蔡黃浩攝)

「老李又來啦,少跟老婆吵相罵,心情舒暢身體才好。」「徐阿姨好呀,今天還是給先生續兩個禮拜藥?」「小姑娘上次回去腰痛好點伐?先到第三張理療床躺下稍後給你針灸……」4月一個工作日下午1點半,徐匯區徐家匯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二樓的中醫科照例開始了下午的診療。幾乎每一間診室門口都排着幾位早早前來等候的患者,醫生們一邊與熟悉的「居民老朋友」打招呼,一邊進進出出,在把脈、開藥、針灸、拔火罐、貼膏藥等各種方式之間熟練切換。

不同於滬上二三級醫院裡人頭攢動的緊張,社區醫院給人的第一感覺是節奏慢些。從進門掛號、問診到配藥,全程不用搶也無需久等。看病的時候篤篤定定跟醫生細聊後對症下藥,窗口工作人員也總是親切又耐心,這是很多周邊居民特別是老年人願意首選社區醫院的原因。

另一點與大醫院的不同之處是,社區醫院對患者個人不收取掛號費,也沒有專家號與普通號之分。如掛上中醫科後就可在該科多個診室之間擇空排隊。幾個經常來的居民已對這里各位醫生的風格「如數家珍」,而每個醫生經過多年積累也都有自己的忠實粉絲。

78歲的祝阿姨就是侯小琦醫生的一位「老粉」。幾年前她曾罹患乳腺癌甲狀腺癌,經過局部切除手術和化療後身心俱疲,日常抵抗力很低。抱着就近隨便看看的心態,祝阿姨在家門口的居委會認識了前來社區坐診的侯醫生,後來一路跟隨她來到徐家匯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祝阿姨以前只看過三甲醫院,原不指望社區醫院能為自己解決什麼難題,只考慮配常用藥近些。沒想到在這里經過中醫調理,她明顯感覺身體逐步好轉,術後康復效果穩定。「侯醫生每次都細致與我溝通,幾次下來可以說是對我知根知底,我也把她當成朋友了,時不時會請教她。」對祝阿姨這樣大病癒後的老年人來說,熟悉、信任感和心理慰藉尤為珍貴。

侯小琦為居民看診

祝阿姨此前還患有慢性支氣管炎,經常劇烈咳嗽整夜睡不好頗感痛苦,過去求醫也總是無法治癒。在堅持了三個夏天使用侯醫生所開的伏貼後,她驚喜地發現自己的症狀幾乎全消失了而且沒再反復。

在侯小琦醫生看來,像祝阿姨這樣的治癒病例其實不在少數,很多支氣管炎結節等常見慢性病在中醫視角下並非疑難雜症,重要的是患者自身重視、對醫生信任,並堅持以有效方式治療。

徐家匯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去年剛剛進行了綜合修繕,從空間布局到服務流程全都煥然升級。中醫區域新增了體質辨識儀、電子艾灸儀等智能設備,治療床增加到12張。用周邊居民的話說,更新以後更專業了,環境寬敞明亮,看病時心情也好。

社區醫院的中醫都是全科醫生,望聞問切針推開方樣樣在行,看診時往往交叉運用多種方式。因此每間診室都有「前後門」,患者從前門進入問診號脈,後門直通治療床位。治療室的朝陽區域窗邊設有數把供膝骨關節針灸專用的高腳椅和理療燈等設施。不少居民告訴記者,這是該科頗有名氣的項目。

家住普陀的章小姐已是「第n次」找王炎醫生做膝蓋針灸。酷愛登山和徒步運動的她膝蓋積勞成疾受損腫起大包,一度疼得走不了樓梯。她從「驢友」處聽說徐家匯社區醫院的膝骨關節炎治療是市級特色品牌,便找到這里。

「幾個療程以後明顯好多了,日常恢復到正常行走了,醫生讓我還要注意別太劇烈運動。」章小姐指指自己消了腫正扎着針的膝蓋,「就這樣坐着治療挺舒服的,我一般工作之餘抽空過來,每次基本到了就能做,全程半小時左右也比較方便。」

章小姐本也是中醫愛好者,她坦言滬上知名的中醫科多數都去過,積累了不少「經驗值」。在她看來,社區醫院的中醫科這幾年越來越見特色,服務體驗不錯,就是在市郊相對少。她希望這樣專業靠譜的「寶藏站點」覆蓋面能更廣些。

記者最早聽聞朱遠熔醫生緣於一位網友的推薦:「這醫生有個群蠻好的,時常會發一些健康實用提示,遇到頭疼腦熱不知應該吃什麼藥也可以在群里請教他。」

朱醫生的微信群里有200多位成員,絕大多數是他的患者,他們來自全國各地,群內交流幾乎每天都很活躍。有咨詢看診用藥的——「請問圖上這幾個藥今天來能開到嗎?」「我孩子這樣情況需要去醫院嗎?」有反饋看病效果的——「頭暈完全好了,謝謝您為我動了許多腦筋!」「感謝朱醫生治好了我的暴汗症狀,真幫我解除了尷尬……」更多的群友則是互相分享時令健康心得。

朱醫生的微信群里交流活躍

對於群內的各種提問,朱遠熔不論上班還是休息時間總是和氣耐心地回應解答。他從研究生畢業不久就到這家社區醫院的中醫科工作,至今已有15年,與許多患者早已是老朋友了。

相比同行,社區醫生的收入待遇不算高,但一直紮根這一崗位的朱遠熔對工作感到平和而知足。「現代人往往壓力大,我見過一些原本條件優秀卻得了抑鬱症的年輕患者,很替他們難受。沒有什麼事比身心健康平衡更重要。」在朱遠熔看來,能以自己的中醫專業幫助人們解決一個又一個難題就是一種幸福。

「上醫治未病,提升健康不僅靠醫生治,更在於日常習慣的調整,要靠每個人平時生活中自己去完成。」朱遠熔說這也是他建群的初衷,希望時時提醒居民在生活中踐行健康理念,防病於未然。

記者了解到,徐家匯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還下設六個分站,其中塘子涇服務站是上海首批中醫藥特色示範社區衛生服務站。中心黨支書盛頌頌透露,為了更好滿足白領上班族們的需求,他們正考慮在部分服務站延長中午時段的看診時間。

徐家匯街道這樣的社區醫院,全市還有很多。記者從市衛健委了解到,目前上海有248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設置了中醫科,中藥開方以及針灸、推拿、拔罐、理療等都就近可及。這兩年,這些「家門口」的中醫藥服務日趨專業,越來越多上海居民乃至來自上海周邊地區的患者對其從不了解到知曉、信任。「提升基層中醫藥服務能級,滿足居民家門口中醫優質服務需求」是2024年市中醫藥工作會議部署的年度目標任務之一。在不遠的將來,申城社區醫院可望真正成為中醫服務的主陣地、百姓健康的暖心守門者。

海報設計:陳奇涵

(本文患者均為化名)

綜合自:東方網(作者:項穎知、蔡黃浩)

編輯:寧平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