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惠州市撤市設區設想:並入深圳市的可行性研究報告。

2024年4月24日 17点热度 0人点赞

粵東腹地,珠江下游,一座在嶺南大地上孕育千年的歷史文化名城正苦苦尋求機遇——這里是惠州

惠州,地處廣東中部,東接深圳經濟特區,南靠港口城市香港,地理位置得天獨厚。這座擁有 2700 多年悠久建置歷史的文化名城,素有"小巴黎"之稱,舊時雲夢澤湖畔美景吸引無數文人墨客駐足吟詠。

惠州被國務院列為全國 14個沿海開放城市之一,開啟了改革開放大門。但是就在鄰近的深圳這一嶺南明珠如火如荼突飛猛進之時,惠州的發展似乎有些止步不前。這不得不讓人深思:惠州何去何從?

當前廣東省正在醞釀新一輪行政區劃調整,而將惠州並入深圳市范圍這一極具震撼力的"重磅炸彈"也開始在網絡和輿論場熱炒開來。這種"惠深合璧"的設想,會是惠州新一輪發展的發車鑰匙,還是增添城市無謂的陣痛?讓我們拭目以待。

【一、惠州發展現狀求變運動】

改革開放以來,惠州起步較晚,發展緩慢,不過近年來通過大力發展先進製造業、現代服務業等,經濟實力正在不斷增強。2022年全市生產總值突破7000億元,常住人口超過450萬,經濟規模位居廣東第七位。工業是惠州的主導產業,主要有機電、石化、食品等支柱產業,還擁有廣東最大的鋼鐵基地——韶關惠州鋼鐵基地。

惠州另一大亮點是旅遊業。憑借獨特的自然人文資源,惠州旅遊業發展也十分紅火。小桔燈都成為知名網紅景點,著名景區如西湖、橫渡、南崑山、雁鳴湖更是遊人如織。來惠州,你還可以品味到橫溪至正蔭濃郁的客家文化韻味。惠州客家地區占惠州總面積的 70%,是全國客家人口最集中的地區之一。

然而惠州在不斷發力實體經濟的同時,也面臨着轉型升級壓力。一方面,惠州始終缺乏強大的中心城市和產業高地,多極發展格局一直沒有有效改觀。另一方面,惠州的整體經濟社會發展還不夠協調,特色優勢也不夠集中,缺乏進一步突破的動力。

為突破瓶頸制約,惠州不斷在謀求新路子。繼積極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和深圳先行示範區建設之後,惠州又提出要將自身打造成為廣東省"雙核驅動"的增長極之一。目前惠州正在全力推進"雙核引擎"戰略,大力發展沿海惠城城區和惠東縣城兩大核心城市,試圖通過一體化發展打造新的增長極。

二、並入深圳的合理性分析

而更激進的主張認為,惠州應該"借力"深圳騰飛,主動將惠州並入深圳管轄范圍。這是否靠譜?我們不妨一一分析:

首先,從地理區位上看,惠州確實與深圳頗為親近。雙方只距60公里,皆在珠三角核心地帶,區位優勢明顯。就連早年,惠州還與深圳存在一段領土爭議史。

其次,在產業經濟層面,兩地結構高度互補。東莞、深圳靠工業富甲天下,惠州憑借旅遊和新興產業也頗有特色。建成惠深一體化工業走廊,將有利於人力、物流、技術等要素自由流動,產業鏈高級化發展。

再次,人力資源和交通一體化的需求也很迫切。惠深之間目前尚無高鐵連接,很多惠州工薪階層往返深圳上班頗感不便。兩地人口、經濟融合,也將助推交通樞紐地位雙贏。

此外,周邊區域如惠陽惠東靠近惠州中心城區,而龍門坪山則是深圳小城鎮。整合空間規劃,不僅有利於城鄉統籌,也能優化資源配置效率。

最重要的是,深圳作為全國改革開放第一個窗口,其先行先試經驗已初具規模效應,可為惠州發展賦能。惠州與深圳關系親密如手足,很可能就是深圳最佳的"後腰",兩市緊密融合也順理成章。

事實上,惠州與深圳早已密不可分,缺一不可。在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里,深惠已被明確列為一個經濟圈層,其一體化程度可見一斑。

三、惠深合並存在的瓶頸

當然,惠深合並這一看似最直接也最振奮人心的發展方向,並非沒有障礙。我們也要清醒認識到,兩市畢竟存在諸多不同的地方,合並道路或許還有一些隱患:

首先,兩市的發展基因存在很大差距。深圳是國家經濟特區,市場化程度極高,創新助推型經濟強勁有力,絕對是改革開放的排頭兵。惠州則剛剛起步,體制基因上較為保守,創新創業環境與深圳相比還存在一定差距。

再者,兩市的治理能力存在一定差距。依照中央精神,深圳正倡導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並且在政府職能轉變、公共服務等方面已經有諸多先行先試的舉措。而惠州作為傳統城市,落後狀況仍較為突出。如果合並,惠州務必切實學習深圳先進理念和開放思維,盡快縮小兩地差距。

另外,兩市的經濟結構還存在一定差異。深圳基於金融業、科技業等現代服務業,正努力發展高精尖產業;惠州多集中在傳統製造業,發展速度和層次與深圳依然有不小差距。因此,即便合並後也需要給惠州一定緩沖期,規避合並初期產業撞擊。

最後,還要防止惠深合並後出現一核多衛的格局。深圳無疑將繼續位於大都市圈中心位置,惠州或許仍作為衛星城市存在。屆時需要合理制定公共資源分配規劃,避免資源極度向龍頭集中。

四、惠深合並具體可行路徑

如果惠深合並真的付諸實施,兩地需要在適度的時限內進行全面整合,其具體路徑建議如下:

第一步,兩地開始全面整合行政管理體系。從單一層面如公安、武警等開始整合,逐步擴大到公共服務、黨政機關等各個領域。最終要走向惠州納入深圳管轄范圍,但仍保留當地政府架構,類似於北京的區縣一級。

第二步,加快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持續完善兩地的交通、能源、物流等現代基礎設施,盡快打通瓶頸,實現高度一體化。可考慮引入高鐵、地鐵、貨運專線等大動作加速互聯互通。

第三步,深化產業鏈協同發展。充分發揮深圳活力、惠州後勁的優勢互補,建立一體化現代產業體系。重點圍繞高新技術、製造業、文化旅遊等領域,找到最佳結合點。

第四步,高效利用各自資源稟賦,科學布局功能分區。如深圳承當科技創新、金融服務等中心功能,而惠州則成為工業重鎮和旅遊環線,形成大都市圈內分工合理協調。

第五步,同步人才、資本、信息等生產要素一體化。有序錯位發展,消除交叉重復項目,避免惡性內卷。並以高尚的包容心態對待各地區間的歷史分歧。

從各個角度來看,惠州與深圳"惠深合璧"的設想理有合理,但也面臨諸多障礙和需要解決的問題。惠州發展當前確實碰到了瓶頸,亟需尋找新的增長點。而深圳作為全國經濟發展的"直行區",其雄厚實力和先進制度環境若能與惠州充分對接,未嘗不是惠州騰飛的一條捷徑。

當然,惠深合並道阻且長。兩市需要在理念、政策體制、產業結構等諸多方面協調磨合,以最大限度實現一體化和融合。這既考驗政府的系統規劃和前瞻布局,也需要市民擁有開放包容的心態。

相信,只要惠深雙方通力合作,彼此揚長避短,在粵港澳大灣區和橫琴"橋頭堡"的引領下,一個良性互動、繁榮昌盛的未來終會來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