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歲的國寶級中醫大師,看病從不用儀器,三指「神通」了解一切

2024年4月24日 17点热度 0人点赞

在山東,有一位90多歲的老醫生,醫術登峰造極。從醫70多年,精通內科、外科、婦科、兒科各科。

而且,他看病從來不用儀器,只用三根手指就能讓病人們藥到病除。

最難得的是,他的掛號費只需要27元即便是院長找他商量漲錢,他也不肯,就是怕窮人看不起病。

他就是山東有名的中醫張志遠。那麼,他的醫術為什麼這麼厲害?又是怎麼做到的呢?

本文信源來自官方媒體【澎湃新聞】【齊魯壹點】【雲南中醫】(鏈接附在文章末尾)。為提升文章可讀性,細節可能存在潤色,請理智閱讀,僅供參考!

三指神通?

中醫是我國從古傳承至今的文化瑰寶,更是我國數千年醫學智慧的結晶,承載着無數老祖宗的智慧和經驗。

張志遠老先生作為傳承者之一,是被公認的「國寶級」中醫大師。

也因為學識淵博,有了「活辭典」的稱號。

他最特別的地方,就是診病方式——把脈

別的醫生看病,需要各種現代化的儀器,來輔助觀測體內病灶根源的所在。

而張志遠老先生,僅僅憑借他專屬的「三指神通」,就能清楚知曉患者體內的乾坤。

花了大價錢東奔西走、各處看西醫都治不好的頭痛之症,到了張志遠老先生手中,僅用三指搭脈就判斷出了問題所在。

只是,輕松的診病過程,免不了惹來了眾人的紛紛質疑。

但沒想到,打算「死馬當活馬醫」的患者,竟然在喝了三貼中藥後真的就藥到病除了。

最重要的是,每貼藥才幾十塊錢,人們在驚嘆之餘更多的是佩服。

患者子宮里長了東西,張志遠先生也不需要現代儀器觀測,只憑三指號脈就清楚了症結所在。

甚至一直被重度貧血困擾、面色蒼白的患者,各處求醫問藥都毫無辦法。

一次偶然的機會,從朋友口中聽到了張志遠國醫的事跡,千里迢迢奔波而來,只為求得一良方。

誰能想到,張老先生還是三指診病疾,中藥見醫理,把患者的病症安排得妥妥的。

在張老先生眼裡,就沒有治不了的病症,只要脈診的對、藥下的到位,就一定能藥到病除。

而年齡越長,張老先生就越通透、醫術也越來越精湛,大師的名聲也傳得越來越遠。

許多人慕名前去看病,張老先生都憑借其「三指神通」、精準判斷病因。

「中醫只能看慢性病、中醫只能調理身體、中醫治病耗時長、治病速度又慢……」

這些對中醫的「偏見」,在張志遠老先生手中都是不存在的!

不少人對他獨特的診病方式,都從一開始的質疑,到後來的「艾瑪、真香」!

畢竟,誰能想到通過三指把脈就能代替了現在復雜的儀器、窺得人體內的玄機啊!

從小受家中長輩的影響,「醫德」二字深深的刻進了張志遠先生的心裡,他認為作為一位醫者,要將醫德時刻刻在心中。

張志遠老先生不僅是一位仁心的醫者,更是山東中醫藥大學里名揚四海的名師。

院長讓漲掛號費,他堅決不同意

張志遠老教授的課,課堂上不僅有他的學生、校內的其他學生。

就連在職的教授、校外人員也打聽課表慕名來聽課、座無虛席。

而面對眾多希望精進醫術的學者,張志遠先生也是傾囊相授、從不藏私。

醫者只有互相交流、不藏私、打破刻板才能真正讓醫學發揚光大。

張志遠老先生除了對他的徒弟嚴格要求外,對自己更是高標准、嚴要求。

他從年輕時遍訪全國大家時,就有了手寫手稿的習慣。

迄今為止,張志遠先生留在世的讀書卡片超過十萬張、留下的讀書筆記超過兩千萬字、留下的手稿重達幾百斤、發表了400多篇論文。

他先後編寫了《醫林人物評傳》、《醫林人物故事》、《張志遠醫論探驪》等書。

而其中他嘔心瀝血40年、親手編寫的《中醫源流與著名人物考》一書,對整個中醫界都產生了非常深遠的影響。

然而,常年的寫作習慣,讓他在步入老年後雙手嚴重變形,但他仍然堅持寫手稿的習慣。

張志遠先生哪怕成為了中醫大師,也依舊不忘初心,始終堅守着自己的醫者仁心。

普通百姓「看病難」,他就始終將自己的掛號費定為27元。

即便院長多次和張志遠商量漲一漲掛號費,他卻怕掛號費貴了,百姓看不起病,一直沒有同意。

哪怕已經到了八九十歲高齡時,他也依舊堅守崗位,堅持出診。

不讓患者等」,是張志遠老先生從醫多年來不成文的規定。

七十三年風雨無阻的堅持,從獨立出診的第一天到堅守崗位的最後一天,他真正做到了醫者仁心。

張志遠老先生精神矍鑠,絲毫看不出來是一位九十多歲的老人。

他拄着拐杖、步履輕健,始終奮斗在治病救人的第一線。

他若說第二,沒人敢稱第一

作為從小出生於山東德州某中醫世家的張志遠而言,除了喜歡中醫,他更是將中醫的醫道傳承當作己任。

幼時受家中長輩的影響,張志遠老先生自幼就展現出了他對中醫醫學的熱愛。

憑借聰明過人的天賦和勤奮刻苦的努力、打開了中醫學的大門。

隨着年齡的增長,他又熟讀經書,在經、史、子、集各方面都涉獵廣泛,對易學更是有着獨到的見解。

在飽經苦難風霜的年代,中醫的發展和傳承也遭受到了嚴峻的考驗。

而西醫傳入我國後,更是對中醫產生了非常大的沖擊。

很多中醫同行,在艱難困苦的生活中選擇了放棄初衷,選擇西醫去發展醫道。

而張志遠老先生也同樣迷茫過、彷徨過。

雖說有時會產生留學海外學習西醫的想法,但對中醫的熱愛,最終還是讓他戰勝了外界的重重困難。

他喜歡中醫、欣賞中醫、推崇中醫,認為中醫是我們老祖宗留給我們的千年文化瑰寶。

而我國確實是眾多國家中,唯一一個能將幾千年傳統文化傳承至今的國家,中醫值得我們為它驕傲。

後來隨着年齡的增長,張志遠先生發現「紙上得來終覺淺」。

想要真正的參透老祖宗留下來的中醫文化,還需要親身去實踐。

他決定用真實的病例積攢行醫經驗,去梳理自己想不通的地方。

於是,張志遠老先生自己一個人、一個行囊,就從自己的家鄉出發了。

輕裝上陣,訪遍全國,一路歷經重重磨難,同時也有了認識眾多中醫大家的機會。

不同的中醫大家有着不同的治病理念,多次的交流切磋,讓張志遠老先生積累了豐富的治病經驗。

取眾家醫術之所長,彌補了中醫技術上的不足。

在原本傳承的中醫技術上,他添加了許多總結各家之後的想法,打破了傳統的治病規則,主張開拓創新。

張志遠將自己的經驗都一一記錄在冊,讓中醫技術從刻板到更具活力。

不過,也從中吸取到了越來越多經驗,從一開始只精通的婦科、兒科方面的疾病,到後面各種疑難雜症都不在話下。

不僅沿用、改良古代醫藥配方,做到藥到病除,更是讓張志遠練得了令其他人望塵莫及的「三指神通」。

通過把脈判斷體內陰陽是否平衡、氣血是贏是虧;通過脈象得強弱、節律、深淺判斷患者得髒腑功能;通過面色、舌苔判定病邪侵襲情況。

而他獨特的診病方式在醫學界若說第二,沒人敢稱第一……

2017年6月,張志遠老先生被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國家衛生計生委授予「國醫大師」的榮譽稱號。

由此,可見他在中醫界的影響力。

可惜「醫者不自醫」,2017年11月7日,98歲的張志遠老先生,因病醫治無效在濟南與世長辭!

2019年9月29日這天,張志遠老先生被授予了「全國中醫藥傑出貢獻獎」稱號。

結語

張志遠老先生用一生的時間,來向後輩們講述「實踐出真知」的真理,也用一生的經驗打破了人們對中醫醫學的「偏見」!

他一直認為,醫者仁心就是要用中醫醫學造福人類,將老祖宗留給我們幾千年的文化瑰寶順利傳承下去……

看完張志遠老先生的故事,屏幕前的你有什麼看法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參考資料

[1] 【齊魯壹點】(齊魯晚報旗下官方賬號)——《「全國中醫藥傑出貢獻獎」,山東擬推薦張志遠等三人》

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6733846733639385611/?channel=&source=search_tab

[2] 【雲南中醫】——《張志遠:18首好方應用經驗》

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6492212324013703693/?channel=&source=search_tab

[3] 【澎湃新聞】——《98歲國醫大師、山東中醫藥大學教授張志遠逝世》

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6486195329904411149/?channel=&source=search_t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