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消失的中國老牛奶

2024年4月25日 19点热度 0人点赞

以下文章來源於極物 ,作者極物君

小時候,我最羨慕的就是表弟家門口掛着的牛奶箱。

每天早上天還沒亮,送奶的叔叔就會騎着摩托車把鮮奶放到牛奶箱裡,等小孩子喝完把空玻璃瓶放回原位,第二天又會在同一個時間出現滿滿的兩瓶鮮牛奶。為了能蹭上這口平日裡難得的鮮奶,小時候我沒少找理由往表弟家跑。

蒙牛伊利遍布全國之前,廣東小孩人手一瓶的,是紅白相間印着飛牛的屋仔奶香滿樓,還有紅盒和藍盒的燕塘牛奶;而對每個上海小囡來說,弄堂里,藍白色牛奶箱裡的光明牛奶,是他們的光;完達山龍丹輝山……這些牛奶,則頑固地占據着東三省孩子的童年記憶。

各式各樣的地方牛奶,是中國孩子童年裡的「快樂配方」。

但長大以後,我們會發現家門口的奶箱逐漸消失了,從便利店裡買來的奶喝起來也不如小時候濃郁了。無數喝着牛奶長大的朋友都不禁疑惑:是我們口味越來越挑剔了?還是現在的牛奶真的沒味了?

牛奶是從什麼時候起變得不好喝了?

圖|Charlotte May ©


中國童年牛奶圖鑒

哪一瓶是你的童年快樂奶?

1949 年新中國剛成立時,5億中國人,只擁有12萬頭奶牛和4家乳品廠。中國一年的總產奶量僅 21.7 萬噸,每人每年平均下來 400 克,還不到兩盒的量。

1950年代,中國乳業誕生了兩位根正苗紅的「始祖」——上海光明」和北京的牛奶總站(後更名三元食品

全國各地也開始興建奶牛養殖合作社,其中要數呼和浩特的呼市回民區合作奶牛場,和石家莊的幸福乳業生產合作社搞得最好。它們就是後來的伊利和三鹿

但鮮牛奶仍然是那時候的奢侈品。

「七粒大白兔奶糖,等於一杯牛奶「,奶糖,是50年代用來給小孩補充營養的食物。直到改革開放後,價格低廉的奶粉,仍是大多數人用來兌成還原奶復原乳)」的首選。

中國牛奶行業的爆發,還要要等到40年後。

1986年,河北的三鹿開創出「奶牛下鄉,牛奶進城「的運營模式,將自家牧場的奶牛「送」給農戶,農戶可以用牛奶分期付款,最終得到奶牛的所有權。這個模式讓三鹿減去了自建牧場和奶牛養殖的成本,大大降低了奶源成本,三鹿因此迅速增加了奶源產量,快速占領了市場。

1993年,三鹿奶粉的產量和銷量都跑到了全國第一。

1981年3月,奶工肖春蘭正在給奶牛擠奶。(圖 | 陳則雲 ©)

1992年,光明也在上海和華東地區實現了送奶入戶。當時訂奶的電話簡直被打爆了,仿佛一夜之間,弄堂里每戶人家的門口都出現了藍白色的牛奶箱。

奶瓶「叮鈴當啷」的碰撞聲交疊在弄堂里的吳儂軟語間,街坊那時候見面的問候語都是「儂牛奶訂過伐?」「訂勒,訂勒半年。」

從前需要親自到奶站打奶的上海人,終於實現了「喝奶自由」。(圖丨小民民 ©)

牛奶加麵包,90後打工人的早餐模版,正是來自他們的童年——那個牛奶快速成長的時代。

到了2002年,光明乳業的產銷量、市占率均達到了全國第一,主攻北京市場的三元緊隨其後,排在老二。

三元鮮牛奶(圖丨可可布朗尼椰)

但鮮奶的缺點就是保質期短。像內蒙等黃金牧區的奶常常運不出去,一方鮮奶只能供一方人。

這時,一家來自瑞典的無菌食品包裝巨頭——利樂,發現了這個商機。

1998年,為了打開中國人牛奶市場,利樂聯合三元在北京搞了一場中國牛奶科學論壇,大會得出了一個結論——日本人長高,全靠喝牛奶。

此後,「每天一斤奶,強壯中國人」成為了家喻戶曉的口號。第二年,「學生奶」也浩浩盪盪進入了學生們的課間。

從幾個小時到幾個月,利樂讓牛奶的保質期大大延長。它把中國牛奶行業往前推了一把,也由此拉開了一連串牛奶戰爭的序幕。

制圖 | 極物 ©


中國牛奶大戰

常溫奶還是低溫奶

利樂在中國牛奶行業掀起的戰爭,發生在常溫奶低溫奶之間。

低溫奶(巴氏殺菌奶)通過70℃~75℃持續加熱15秒來殺菌,最大程度地避免風味和營養流失。但保質期一般只有7天,而且運輸嚴重依賴冷鏈,價格較高,是常溫奶的2到3倍。

常溫奶也叫UHT奶,一般都經過了超高溫滅菌的工藝,用135℃~139℃加熱2到4秒,在損失一定營養和風味的情況下,可以實現長期保存和長途運輸。

UHT滅菌術與利樂包的普及,促成了我國牛奶市場的蓬勃發展,也促成了後來的兩大牛奶巨頭誕生——1993年,伊利創建;1999年,蒙牛誕生。

當光明和三元用低溫奶滿足着本地人的牛奶需求,伊利和蒙牛則採取了「農村包圍城市」的打法,一邊搶市場,一邊搶奶廠。

圖 | 蒙牛乳業 ©

伊利、蒙牛除了依靠廣告、價格優勢等在全國瘋狂擴張,2004年國家推行「禁鮮令「,禁止巴氏奶使用「鮮「字標識,也讓地方乳企失去了叫板伊利、蒙牛的核心賣點。

地方乳企上下求索,直到2008年才等來「禁鮮令「的廢除。但在2005年,蒙牛就依靠超級女聲的冠名,風靡全國。2008年,作為奧運官方合作夥伴的伊利,發展勢頭勢不可擋。這一時期,常溫奶得以蓬勃發展,蒙牛和伊利,也成為了無法撼動的巨頭。

2003年,伊利以62.99億元的營收超越光明乳業的59.81億元。次年,蒙牛又以72.14億元的營收,力壓超越光明乳業的67.86億元。

自此,中國乳品行業基本形成一個穩定格局:伊利、蒙牛稱霸常溫奶、地方奶企分割低溫奶。

制圖 | 極物 ©

但光鮮靚麗的數據,卻建立在了那個年代孱弱的養殖業之上。

缺少自有牧場的伊利、蒙牛開始和三鹿搶占散戶奶源。

在巨大的需求和寬松的監管條件下,奶廠高價爭奪奶源天天上演。養奶牛一度讓奶農賺得盆滿缽滿,也正是在那個年代,各種魔幻事件輪番上演:黃牛化妝冒充奶牛,為增產量近親繁殖,細菌超標加抗生素,蛋白低了加三聚氰胺……

在2008年,直接釀成了轟動全國的三聚氰胺事件。
中國乳企的口碑,也在這一年徹底崩塌。

圖 | 圖蟲創意 ©


以前的牛奶,真的更香嗎?

「老」牛奶的消失,首先是隨生產和加工工藝的進步,人們飲用習慣的變遷。玻璃瓶的鮮奶被紙盒的常溫奶代替,奶箱也漸漸成為了一個時代的回憶和印記。

而隨着奶牛養殖的發展,我們童年裡對奶味的記憶,也在一點點變得模糊。

現在我們喝到的牛奶不好喝了,其實是真的。

小時候在本地養牛戶那裡買過現擠鮮牛奶的孩子一定記得,牛奶燒熱後都會起一層奶皮

這層奶皮是牛奶中的脂肪顆粒上浮形成的,而脂肪正是重要的香味物質來源。

但現在的牛奶加工處理過程中,都會有均質這個環節。

它把脂肪打成更小的顆粒,讓它們平均地分散在牛奶中,這樣牛奶可以長期保持比較穩定的狀態,不易酸敗,也不會因久放產生自然分層,導致上層牛奶口味濃郁,下層牛奶口味寡淡而影響整體口感。

因為沒了奶皮,所以我們在喝的時候,就會覺得牛奶味道沒以前那麼濃郁了。

脂肪比水輕,又不與水混溶,就會上浮到牛奶的表層。(圖 | 圖蟲創意 ©)

再者,常溫奶的普及,也正模糊着低溫奶最初賦予我們的香甜記憶。

研究表明,牛乳在經歷高強度的熱處理後,口感會出現較重的澀感和蒸煮味。在貯藏6個月後,還會出現玉米味、金屬味和陳腐味等其他風味。

圖 | Alex Green ©

喝奶的人多了,草原上的奶牛變多了,草也不夠吃了。

以前吃草的奶牛,能把草里的萜類醛類等幾十種風味物質吃到肚子裡,經過消化吸收,擠出來的奶都是香的。

到了現代,為了養牛更加規模化、標准化,現在奶牛們的伙食,基本是谷飼為主。

精細的谷飼,讓奶牛擁有了更充足的營養,能產更多的奶。但同時,也導致牛奶里的乳脂下降,減弱了奶香味。

圖1、2 | 圖蟲創意 ©

1949年,中國全年奶產量僅 21.7 萬噸,到了2021年,我國牛奶年產量3683萬噸。

從1949年,人均不到兩盒的牛奶總產量,到2021年,中國人均喝奶量已達14.4公斤。若簡單地以250g/盒的牛奶來計算,相當於人均一年喝了57.6盒牛奶。

我們用一些風味的丟失,換來了全民喝得上牛奶的時代。而隨着中國乳業的發展,我們還能找回童年的味道嗎?

圖 | 圖蟲創意 ©


童年味道的牛奶,我還能喝到嗎?

無疑,當常溫奶走進日常,「低溫奶」的時代也正悄然回歸。

2014年起,常溫奶的銷量增速放緩。2016年後銷量更是持續下滑。伴隨近幾年冷鏈物流的發展,低溫奶市場出現回溫。

大乳企紛紛加入到這場「冰箱裡的低溫大戰」之中,新的牛奶品類——「高溫殺菌乳」、「超瞬時殺菌乳」(為了和UHT奶、巴氏奶區分,行業內將它們俗稱「中溫奶」)也隨之橫空出世。

制圖 | 極物 ©

有人問,這是我們期待的童年鮮牛奶風味回來了嗎?

答案並不一致。

一方面,升級後有着光鮮顏值的ESL乳,大大延長了低溫奶的貨架期;乳企在搶奪市場時打出的「價格戰」——商超、平台里的打折促銷,加1塊錢送第二瓶……讓很多中國人一夜間實現了「鮮奶自由」。

制圖 | 極物 ©

但另一方面,也有人覺得,這種奶,「奶味還是比不上巴氏奶。」

經過高溫滅菌的ESL乳,營養和風味都有所流失。而它們正和巴氏奶挨着,共用着一個低溫區,也共用着大家對「鮮」的認知。

這一下可讓買奶的消費者看花了眼:「到底哪個才是好牛奶啊?」

(圖 | 圖蟲創意 © )

不是所有放在冰櫃里的奶,都屬於巴氏鮮奶。甚至還有些透明袋裝「小白奶」,雖然躺在冰櫃里,但一看背面,產品類型寫的卻是「UHT超高溫滅菌乳」(就是常溫奶)。

但似乎無論哪個時代,當被問到:「哪裡的牛奶最好喝」,我們都會把票投給家鄉的牛奶——

新疆孩子會說:「離開了新疆,喝別的奶都像在喝水。」

圖 | 是我呀陳大發 ©

當大牌牛奶占領商超,因為包裝土氣而不被看在眼裡的夏進牛奶,仍是寧夏人堅定擁護的「喝奶標准」;

福建長富牛奶,保質期短到只能在部分地區銷售,但它仍然堅定占據福建遊子鄉愁的某個部分;

圖 | 長富牛奶 ©

天津人的待客之道,山海關汽水是標配,唯有海河可可奶才是推心置腹的真情;

圖 | 網絡 ©

廣西孩子更是底氣十足,直接給自己家鄉的牛奶來了一波反向帶貨:「請查查皇氏,這奶香得不像樣兒!」

圖 | 妖妖子分胃 ©

以前一直不理解什麼叫白月光的殺傷力,但直到我拿起一瓶童年時喝過的牛奶,那第一口驚為天人的滋味,和幼時期盼已久的課間鈴聲,瞬間湧上心頭。再有人請我客觀地去評價一瓶乳製品,我實在說不出一句壞話,只好搖頭,當一回周芷若:「我問心有愧。」

四川孩子熱愛的菊樂牛奶(圖丨一隻草莓泡芙 ©)

一代牛奶有一代牛奶的使命,玻璃瓶可以消失,奶箱可以消失,但做好一瓶牛奶的初心不能消失。

國貨牛奶,加油吧。

圖 | DEARBO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