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學智夫人山西尋女,向導家歇腳時女主人驚呼:是你把孩子留給我

2024年4月28日 18点热度 0人点赞

1951年6月,洪學智正式出任志願軍後勤司令部司令員,此時朝鮮戰爭已經進入關鍵時期,志願軍的後勤線頻繁受到美軍襲擊。

因此,洪學智剛剛上任就立即帶領大家重新建設前線大軍的補給線,每天洪學智都沒有什麼時間休息。

有一天,洪學智和往常一樣正在忙工作,忽然他收到來自後方的一封信。

看到這封信後,洪學智頓時有了精神,工作積累的疲勞一掃而空。這封信正是他的妻子張文所寫,就在信上,張文告訴了他一個好消息,他們失散10多年的女兒洪醒華終於找到了。

1936年5月30日,剛剛翻越雪山的四方面軍舉行了一次運動會,正是在這次運動會上,洪學智與張文第一次相遇。

那時,洪學智已經是四方面軍的軍政治部主任,由於戰爭等因素,洪學智一直沒有找到合適的對象。眼看着洪學智這麼長時間還是孤身一人,身邊的戰友們就有些着急了。

借着這次機會,軍長王宏坤等人開始幫洪學智找對象。在他們的協助下,洪學智與張文兩人走到了一起。

然而,新婚之後洪學智就受到了一些事情的牽連,不得不暫時離開一線崗位,張文花了很長時間才找到了丈夫。此後,他們繼續跟着部隊走下去,只是夫妻兩人聚少離多。

好不容易等到部隊在延安落腳,兩人才終於過上了一段安穩日子。1939年,張文生下了長女洪醒華,可女兒剛出生沒多久,上級就有了新的指示。

為了支援前線抗日抗大的學員們要開始分批向敵後轉移,夫妻兩人只能帶着女兒一起行軍。當時,洪學智帶領抗大學員們趕赴太行山前線,接下來他們要打不少硬仗。

一路上行軍十分困難,張文的身體也有些不好,洪學智只能一面指揮行軍,一面照顧母女二人。沒過多久,他們就抵達了山西陽曲縣,這里是進出太原的北大門,大家准備從這里進入晉察冀根據地。

然而日軍已經占領了陽曲,之前從這里行軍的一批學員們就遭到了日軍的伏擊,不少人都犧牲了。因此,洪學智一行要冒着極大的風險通過陽曲,當地接應的同志根據對周圍的了解,為他們制定了一條合適的路線。

可是,就在大家行進的過程中,有敵人的炮樓一直監視着周圍的情況,一旦有什麼動靜,大家的行蹤就會暴露。

無奈之下,洪學智只能下了命令,要求部隊舍棄一切不必要的東西輕裝前進,帶着孩子的女同志一律將孩子放在當地老鄉家裡。

前不久,他們抵達太原北部的時候,馬上的張文不小心摔了下來,懷里的孩子一直哭個不停。這次,洪學智為了不驚動敵人,只能下令把部隊裡面的孩子都放在老鄉家裡。

張文得知此事後,雖然十分不舍,但也沒有辦法。由於他們馬上就要動身,並沒有時間准備,他們來不及物色收養孩子的人。

洪學智抱過孩子,和張文跑進路邊一所小草房,向裡面的一對夫妻匆忙表示,我們是八路軍,不能照顧孩子了。

「如果我們在戰爭中犧牲了,那你們就把孩子當成親生女兒吧!」說完,洪學智拉着張文就跑回了部隊。洪學智和張文二人與對方彼此都沒顧得上詢問姓名,更不知道那家人的具體身份。

就這樣,夫婦兩人把孩子留在了這里,隨後跟着部隊一起前往根據地。由於此事做得過於匆忙,張文甚至都不知道那個地方叫什麼,只是打聽了大概,知道那叫東西房山

與女兒分別的時候,孩子才剛剛出生沒有多久,張文也只記得女兒手臂上有一塊胎記,身上包裹着紅布。他們本想着等情況稍微好一點,就回來尋找孩子,可計劃趕不上變化......

洪學智帶人來到根據地後,立即投入到了抗戰中,他們相繼參加了百團大戰等重要的戰事,洪學智每天都十分忙碌,根本沒有機會去尋找女兒

後來,洪學智又奉命前往了蘇北繼續抗日,一家人就這樣來到了南方,自然離女兒越來越遠。經過多年的苦戰,抗戰終於取得了勝利,然而抗戰的結束並不意味着戰爭結束。

解放戰爭期間,洪學智被調往東北,後來擔任了遼西軍區副司令員。隨後,洪學智先後率軍在四平等地苦戰,為了解放全中國而努力。

這些年他們一家四處奔波,幾乎跑遍了中國大江南北,夫妻兩人都有重要的工作需要處理,由於戰事緊急,洪學智後來與家人相聚的時間也不多。

因此,這麼多年他們一直都沒有一個合適的時機去尋找女兒,直到新中國成立,洪學智一家在北京定居,他們才終於有時間去打聽孩子的下落。

張文這麼多年以來,始終沒有忘記女兒當年的那些特徵,她在腦海里不斷重復着那些線索,期待着有一天能回到那裡找到孩子。

洪學智也十分想念女兒,可建國後他的工作依舊很忙,不久之後朝鮮戰爭爆發,洪學智又奉命前往朝鮮作戰。他仍然抽不出時間去尋找孩子,好在張文留在了後方,她決定盡快找到孩子,讓一家人團聚。

然而,一晃已經過去了12年,盡管張文仍然記着「東西房山」等一些特徵,但畢竟過去了那麼多年,想要根據之前的記憶找到孩子,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當她坐着火車,好不容易來到陽曲縣後,張文發現這里跟當年記憶裡面相比,已經有了巨大的變化。

原本,張文對周圍環境的記憶就不是那麼深刻,僅憑「東西房山」這些記憶碎片,很難在這里找到孩子。好在得知張文來這里尋找女兒,陽曲當地的政府部門積極配合,他們派出專人協助張文尋找孩子。

在他們的幫助下,張文根據女兒的年齡,進入山區的小學尋找年齡相仿的孩子。她知道認出女兒最好的辦法,就是檢查手臂的胎記,女兒身上的那塊胎記有些特別,自己這麼多年一直忘不了,肯定一眼就能看出來。

可學校裡面有許多孩子,張文也不好挨個檢查胎記,她就想了一個辦法,以檢查是否打預防針的名義,查看孩子們的手臂。通過這種方式,張文找了許多學校,可都沒有發現自己的女兒。

值得一提的是,縣里專門派了一個熟悉周圍環境的小伙子,陪着張文找孩子。有一天,他們剛找完一個小學,沒有發現孩子的蹤跡,眼看已經到了中午,小伙子想到自己家就在附近,於是就請張文跟着他一起回家裡吃飯。

張文也找了許久,感覺有些累了,就跟着小伙子一起去了他家裡。小伙子的母親見到張文十分熱情,就立即給她准備飯菜,張文也在一旁幫着她一起做飯,倆人就有一句沒一句閒聊了起來。

聊着聊着,女人得知了張文的身份和來意,立即驚訝地對張文表示:「你就是把孩子留給我了呀!」

張文一聽,命運居然這麼奇妙,縣里派來幫她找孩子的小伙子,就是當年她寄養孩子那個老鄉家裡的孩子,而眼前這個女人,就是自己一直在找的人。得知此事後,張文十分激動,她立即詢問孩子的下落,女人將當年發生的事情都告訴了張文。

當年張文匆忙將孩子交給了他們,他們都不知道孩子父母的身份,好在這一家人都非常支持八路軍,女人的丈夫還是八路軍的交通員。

一家人就把孩子當親生的養着,可孩子的年齡尚小,並不是什麼東西都能吃。這家人的條件十分差,平日裡想吃飽飯都困難,更何況要養孩子。無奈之下,他們只能幫孩子尋找新的養父母,找來找去,恰好就找到了一個名叫白銀翠的婦女。

當時,她剛剛生育過還有乳汁,孩子交給她十分合適。白銀翠也是八路軍在當地的交通員,得知這孩子是八路軍留下來的,心裡也十分高興,就收養了這個孩子。

得知了這個情況後,張文十分高興,很快她就動身前往白銀翠所在的思西村,縣委得知了這件事後,特意給村長寫信說明了情況,讓他們協助張文尋找孩子。

在眾人的幫助下,張文終於找到了白銀翠家裡,得知眼前的人就是孩子的親生母親,白銀翠與丈夫立即把孩子叫了出來。

白銀翠的丈夫王英是個木匠,夫妻倆人的生活並不富裕,孩子也比較多。可兩人知道這孩子是八路軍的後人,一直都將孩子視為珍寶,他們給孩子取了個小名叫紅紅。

當地許多人都知道紅紅的身世,好在這一帶群眾基礎一直都很好,大家都十分喜歡紅紅。許多人得知紅紅家裡的情況,就時不時送一些東西幫着照料。在鄉親們的幫助下,紅紅一天天長大了。

後來,孩子到了該上學的年紀,夫妻倆人不願意耽誤孩子的學業,可家裡的條件實在困難。無奈之下,他們將自己的小兒子送給了別人,省吃儉用才將紅紅送到了學校里。

這麼多年來,夫妻倆人早就將孩子當成自己的親生女兒,他們不知道孩子的父母會不會找過來,倆人心裡早就有所覺悟。盡管自己捨不得孩子,但若是孩子的父母找過來,他們還是會幫着孩子與父母團聚。

因此,當張文來到家裡,夫妻倆人也十分高興,紅紅終於能與自己的親生父母相聚。其實孩子這些年,早就知道了自己的身世,當她出現在張文面前的時候,張文顯得十分激動。

可孩子卻顯得十分害怕,畢竟眼前這個阿姨,自己好像從未見過,一時間實在難以接受。孩子躲在白銀翠的身後,任憑張文怎麼說,都不願意出來。還好白銀翠幫着張文,跟孩子解釋了許久,經過她大半天的教導,孩子才終於肯接受這個現實。

就這樣,張文找到了孩子,將她帶回了北京,她也第一時間將這個消息告訴了身在前線的丈夫。能夠找到孩子,對夫妻倆人來說是天大的好事,洪學智自然無比高興,可他也十分感激幫自己照顧孩子的白大姐。

洪學智立即抽出時間,給白大姐一家以及地方的同志寫了兩封長信,表達對她們的感謝。隨後,洪學智又托人將一些錢寄給了白大姐一家。

此後,張文也一直與白大姐一家保持着聯系,夫妻倆人經常告訴孩子不要忘記養父母的恩情。後來,洪醒華漸漸長大,她以優異的成績進入了吉林醫科大學,畢業後前往甘肅當了一名赤腳醫生

1984年,洪醒華成為402醫院院長,後來她還帶領自己的研究團隊,完成了一個國家「九五」重點計劃項目。

洪醒華的事業發展得十分順利,她本人始終沒有忘記養父母的恩情,洪醒華經常將養父母接到北京居住。她也多次回到自己成長的那個小村子,還動不動就將自己省吃儉用湊出來的錢寄給家裡。

後來,洪醒華有了自己的家庭,她經常對自己的孩子們說:「你們有兩個姥姥,兩個外公,這是革命給予你們的。你們要永遠熱愛他們,尊敬他們。」

在那個時期,洪學智一家的事情是一個典型的例子,無數革命者為了革命事業不得不與家人分離,好在有無數的革命群眾一直默默支持着他們,正是有群眾的幫助,革命才能最終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