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公園免票背後——合肥多個景點探索「門票經濟」超越之道

2024年4月29日 18点热度 0人点赞

大皖新聞訊 日前,合肥包公園景區宣布自2024年「五一」起,全園免費開放,廣大市民可以無門檻游覽,零距離領略包公文化的魅力。這在合肥並非首例,合肥第一座人民公園——逍遙津公園已經免費開放十餘年,徽園景區也即將對外免費開放,去掉門檻的背後,是這些景區進行「門票經濟」超越之道的探索,不再堅持單一的「門票思維」,在推動文旅深度融合已成為行業以及社會共識的今天,此舉有着深刻的現實意義。

包公園景區

包公園免費開放,多年願景落地實現

「既欣喜,又欣慰!」2024年4月26日,在包公園景區,說起免費開放一事,九三學社社員、合肥市文化和旅遊局(文物局)文物管理處處長夏冬波難掩激動,早在2021年,他就開始呼籲包公園應該免費對外開放

夏冬波的呼籲始於一位南京文友的吐槽。當年,這位文友慕名來包公園參觀游覽,發現園內每個景點都收費,這讓他有些難以接受,隨即找到夏冬波說起此事。「包公園應該免費開放,讓遊客多進來,接受包公廉政文化教育,這樣比收門票作用大多了!」文友的這句話,觸動了深耕包公文化研究多年的夏冬波,在一番調研後,他以社情民意信息的形式向相關部門進行了反映,建議包公園免費開放,很快這則信息被採納。

在調研中,夏冬波了解到,2018年、2019年,包公園景區收費總額均在1000萬元人民幣左右,2020年因疫情影響收費總額大幅下降,維持在400萬元上下。彼時,門票是該景區的主要收入來源。但夏冬波認為,包公園是全國首批廉政教育基地,蘊含着豐富的包公文化,也是合肥文化的一張重要「名片」,要最大化發揮其公共屬性,讓更多的遊客進園,了解包公忠孝清廉的一生,接受廉政文化教育。在信息原文中,夏冬波建議「包公園應全年向市民免費開放,要『還景於民』,不能搞『門票經濟』,要把包公文化品牌擦亮,使之成為公益性文旅景點,讓人民群眾共享合肥美麗的風景、社會發展的成果,體現以人民為中心的執政理念和合肥開放包容的城市精神」。

如今,美好願景落地實現,夏冬波興奮不已。在他看來,包公生於合肥、長於合肥,並曾在合肥為官,最終落葉歸根葬在合肥,合肥的包公祠也是所有海內外包公祠的「祖庭」, 包公文化既有厚重的歷史底蘊,也有深刻的現實意義。包公園景區免費開放體現了各級黨委政府對包公文化的重視。開放後,將會有更多的遊客來參觀學習,接受教育,這對於合肥「包公故里」品牌打造以及「文化強市」和文旅高質量發展都將帶來更多、更好、更大的正面影響。

「大開放不僅是景區大門的免費開放,更是思想觀念、服務意識、研究水平的開放。」在采訪中,夏冬波坦言,景區免費開放後,將迎來更好的機遇,但也面臨更多的挑戰。接下來,相關配套設施要進行完善,各項服務也要優化提升,吃住行游購娛都要跟上,讓遊客來了有「看頭」更有「想頭」,真正推動文旅產業再上新台階。

夏冬波

多個景區探索「門票經濟」超越之道,是明智之舉也是必然之路

景區去掉門檻,打破單一「門票經濟」模式也直接反映了景區運營思維的調整乃至文旅產業發展方向有了新變化,超越「門票經濟」正逐漸成為不少景區的新探索和新追求。在合肥,早在2007年,市內第一座人民公園——逍遙津公園便正式免費開放,對廣大市民和外地遊客敞開懷抱。

2018年,合肥市決定將逍遙津公園打造成「最合肥、最文脈、最人氣、最時尚、最生態」的開放式城市綜合性公園,進一步拓展公園開放共享空間。2023年7月,廬陽發布官微在推文中提到,按照這一要求和「減商業化」要求,該區廣泛徵求群眾和相關專家意見建議,調整公園原有功能布局,按照「東西動靜兩片區」打造,大幅減少經營項目,還原公園本色。並充分挖掘公園內各處景點的歷史淵源和文化內涵,採用「微改造」「精改造」,做到「保護與傳承」,讓公園到處有故事、步步有回憶,回歸「人民公園」本色。改造提升後的逍遙津公園,不僅成為合肥市民休閒娛樂的勝地,更成為廣大遊客體驗傳統文化、追尋城市記憶的熱門景點,曾一度創下單日遊客量峰值18萬人的紀錄。

2023年5月,逍遙津公園官微也在推文中提及,當年 「五一」假期,該公園共接待海內外遊客約38萬餘人次。門檻沒了,但人氣和魅力都在與日俱增。

另一個好消息是,合肥又一個知名景點——徽園也將免費開放。2023年10月,「合肥經開發布」官微發文稱,作為合肥市乃至全省地標,徽園每年都接待了大量遊客。2023年4月,徽園功能定位發生了新變化。根據規劃,徽園將集中呈現安徽省特色菜品、非遺製品、演藝精品和土特農產品等,與明珠廣場、歐風街、合肥海洋館聯動,大大提升合肥區域文旅資源魅力,並將免費對外開放。4月26日,徽園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目前,景區內正在積極准備,具體何時免費開放還在等通知。

景區探索「門票經濟」超越之道,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動文化和旅遊深度融合又有哪些現實意義,能帶來哪些好處呢?官方發布的一組數據或許最能說明問題:2023年,合肥全市共接待國內旅遊人數1.39億人次,旅遊收入1866.68億元。2024年春節假期,全市接待遊客734.4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47.8億元,同比分別增長60.1%、75.5%。無論是節節攀升的量化數據,還是「增長」「增收」這些關鍵詞,都證明了推動文旅深度融合,做「文旅 」大文章是明智之舉與必然之路。

遊客來包公園景區遊玩打卡

「文旅 」如何行穩致遠,專家「把脈開方」

安徽大學經濟學院副教授、博士生導師,安徽省推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專家咨詢委員會專家韓建雨看來,合肥這些景區探索超越「門票經濟」之道具有深層次的現實意義,一方面有助於引導市民進園遊玩,推動全市公共文化服務普及和提質。公園免費開放使更多市民能夠無門檻接觸和享受文化資源,不僅有助於提升市民文化素養和生活質量,更能在社會層面促進文化公平和文化自信培育。另一方面也將推動景區探索創新經營模式。韓建雨認為,傳統的以門票收入為主的經營模式,長期以來被詬病為過度商業化而影響文化傳承,取消門票實際上是將運營重心從簡單的營收轉移到了提升服務質量和深化文化體驗上,可以激發更多消費潛能和市場活力,此舉也將引發其他景區借鑒並探索更為便民的經營模式。

景區免費開放僅僅是一個開始,在機遇與挑戰並存的大環境中,又該如何做,確保行穩致遠呢?4月28日,在接受大皖新聞記者采訪時,韓建雨也提出了三點建議:一是持續創新經營模式,保障景區持續發展。景區應在維持公共利益的同時探索合理的盈利點,可以通過引入贊助商或開展會員服務、開發特色商品等引導遊客二次消費,保障景區收入來源,提高經營效益;二是進一步提升景區配套設施水平。推動智慧景區建設,構建智慧化管理和服務體系,提升運營效率,為遊客提供高品質體驗;三是注重景區品牌建設和宣傳。加強與文化藝術機構合作,培育品牌特色,提升景區知名度和美譽度,利用全媒體宣傳景區文化,形成文旅深度融合良性循環

大皖新聞記者 韓喻

編輯 王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