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乾隆的高超帝王術:鄂爾泰和張廷玉兩大元老被玩弄於股掌之上

2024年4月29日 23点热度 0人点赞

乾隆年紀輕輕便登基繼位,面對鄂爾泰張廷玉兩大權臣的黨爭紛爭,他未曾手足無措,反而運籌帷幄,高超的帝王手腕令人嘆為觀止。這位年輕的皇帝如何在兩大權臣之間周旋,巧妙平衡利弊,最終將他們玩弄於股掌之間?乾隆又是如何利用兩派的矛盾,最終一舉掃除了這兩大頑疾,獨攬大權?讓我們一探這段波瀾壯闊的歷史佳話。

乾隆繼位初期的艱難處境

雍正皇帝駕崩之時,乾隆方知自己將繼承大統,可謂是暗地裡被立為儲君。當乾隆二十五歲高齡登基時,面臨的是一個極為棘手的政治形勢。

鄂爾泰和張廷玉兩大權臣素來黨爭不休,雙方勢力根深蒂固,遍布朝野。鄂爾泰作為滿洲鑲藍旗人,出身軍旗,自幼習武讀書,曾在西南地區主持改土歸流,屢建奇功,深得雍正帝賞識,被授予保和殿大學士等重要職務。而張廷玉則出身名門望族,文才出眾,曾擔任雍正帝的軍機大臣和內閣學士,是當朝最高的漢人大臣。兩人在雍正時期就已針鋒相對,到乾隆繼位時更是勾心鬥角,你爭我奪,朝政大權旋即陷入僵局。

作為新科皇帝,乾隆自身並無堅實的政治根基,缺乏親信力量,在鄂張兩派的夾縫中進退維谷。一旦處置不當,必將引火燒身,皇權岌岌可危。因此,乾隆在繼位之初只能權衡利弊,暗中周旋於兩派之間,同時也在積蓄力量,等待時機成熟。

乾隆深知,鄂張兩派的矛盾已到了不可調和的地步,如果任其發展下去,必將釀成大禍。於是,這位年輕的皇帝開始施展高超的帝王手腕,在兩派之間玩起了精妙的平衡術。他時而支持鄂黨,時而支持張黨,讓兩派形成互相牽制的局面,從而為自己贏得主動權。

同時,乾隆也在暗中培植親信力量,擴大自身在朝野的影響。他提拔了年輕有為的訥親出任軍機大臣,讓這位親信排在張廷玉之前,從而加劇了滿漢臣僚之間的矛盾對立。而在這種矛盾對立的情況下,乾隆反而可以從容駕馭,把握主動權。

乾隆的這一手段可謂是高超非凡。他不僅巧妙地平衡了鄂張兩派的力量,還暗中培養了自己的親信,為日後掃清兩大頑疾做好了充分准備。這位年輕的皇帝展現出了超乎尋常的政治智慧和手腕,令人嘆為觀止。

乾隆運用高超手腕周旋於兩派

乾隆繼位之初,面對鄂張兩派的激烈黨爭,他未曾手足無措,反而運籌帷幄,施展高超的帝王手腕。

乾隆深知,鄂張兩派的矛盾已到了不可調和的地步,如果任其發展下去,必將釀成大禍。於是,這位年輕的皇帝開始在兩派之間玩起了精妙的平衡術。他時而支持鄂黨,時而支持張黨,讓兩派形成互相牽制的局面,從而為自己贏得主導權。

乾隆首先藉助張黨的力量,打壓鄂爾泰的黨羽。當時,鄂黨成員刑部尚書張照上疏,公開指責鄂爾泰主導的改土歸流政策是"倒行逆施,禍國殃民"。乾隆雖然內心上認同改土歸流,但仍對張照嚴厲斥責,革職下獄,以示權威。

不久,鄂爾泰的心腹張廣泗貴州羅織罪名,彈劾張照。鄂黨以為乾隆必將重罰張照,卻沒料到乾隆不僅未治其罪,反而將其釋放,官復原職。這令鄂黨大跌眼鏡,也讓他們意識到,乾隆正在兩派之間周旋平衡。

隨後,乾隆又藉助鄂黨的力量,打壓張廷玉的黨羽。1741年,一起普通鑿匠的喪葬竟吸引了大批朝廷官員前往,其中不乏張黨門生。鄂黨決定乘機發難,左副都御史仲永檀上疏彈劾張黨"廣收賄賂"。

張黨迅速組織人手還擊,張廷玉的學生吳士功也上摺子,反控鄂黨成員湖廣總督史貽直五大罪狀。眼看鄂張黨爭升級,乾隆將吳士功的奏摺壓下,但摺子內容卻意外走漏風聲,傳遍朝野。

經查,泄密者正是仲永檀,他將摺子內容泄露給鄂爾泰的兒子鄂容安。乾隆對此大為惱火,認為鄂黨勢力已滲透宮廷,於是決定出手徹底終結鄂黨集團。

在這場黨爭中,乾隆時而藉助張黨之力打壓鄂黨,時而利用鄂黨力量反擊張黨,兩派你來我往,互相傾軋,正中了乾隆的下懷。他巧妙利用了兩派的矛盾,讓他們相互牽制,從而為自己贏得主導權,穩固皇權。

同時,乾隆也在暗中培植親信力量,擴大自身在朝野的影響。他提拔了年輕有為的訥親出任軍機大臣,讓這位親信排在張廷玉之前,從而加劇了滿漢臣僚之間的矛盾對立。在這種矛盾對立的情況下,乾隆反而可以從容駕馭,把握主動權。

乾隆插手兩派內斗的新手法

在掃清鄂爾泰和張廷玉兩大頑疾的過程中,乾隆並未止步於此,他還施展出了一系列新的政治手腕,從而進一步鞏固了自身的皇權。

乾隆深知,要徹底擺脫鄂張兩派的束縛,單憑朝中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於是,他將目光投向了蒙古貴族,試圖藉助這股新的政治力量來平衡朝野。

蒙古貴族素來與滿洲皇室關系密切,兩者曾在建立清朝的過程中結成了利益共同體。然而,隨着時間推移,蒙古貴族在朝政中的地位日漸式微。乾隆看到了重新拉攏蒙古貴族的機會。

乾隆首先將蒙古親王固倫招至京師,授予他極高的爵位和厚祿,並將其納入朝政核心。固倫對此喜出望外,立即表示效忠於乾隆。很快,其他蒙古貴族也紛紛效仿,開始向乾隆靠攏。

有了蒙古貴族的支持,乾隆的權威和影響力大增。他開始大舉提拔蒙古貴族出任重要職務,如將阿濟格為內閣學士,塔爾哈為理藩院大臣等。這些蒙古貴族成為乾隆在朝中的重要支柱力量。

與此同時,乾隆還頒布了一系列政策,以鞏固與蒙古貴族的關系。他下令將蒙古貴族的俸祿大幅提高,並允許他們在內地置產經營。這些利益關系將蒙古貴族與乾隆政權緊密捆綁在一起。

憑借蒙古貴族的支持,乾隆的權力日益擴大。他開始大刀闊斧地整肅朝野,將那些不效忠於自己的官員一一革職查辦。鄂張兩派的余黨無一倖免,紛紛被打入冷宮。

有了蒙古貴族作為後盾,乾隆的皇權已無可撼動。他開始着手重新整頓吏治,頒布一系列新政,如錢糧折半、鹽課歸公等,旨在加強中央集權。

在這一過程中,蒙古貴族扮演了重要角色。他們不僅為乾隆提供了政治支持,更成為了乾隆新政的得力執行者。如塔爾哈就曾親自督辦錢糧折半一事,確保新政能夠順利實施。

藉助蒙古貴族的力量,乾隆最終掃清了鄂張兩派的殘余勢力,獨攬了大權。而蒙古貴族也因此獲得了極大的利益,他們的地位和影響力空前提升,成為清朝政壇的新貴。

乾隆插手兩派內斗的這一新手法,不僅幫助他鞏固了皇權,更為日後清朝的政治格局帶來了深遠影響。蒙古貴族的興起,標志着滿洲貴族在朝政中的主導地位被進一步強化,為清朝的民族政策奠定了基礎。

乾隆最終掃清兩派頑疾

經過數年的周旋平衡,乾隆終於找准時機,先後將鄂爾泰和張廷玉兩大頑疾掃清,獨攬大權。

鄂爾泰雖然在1741年的黨爭風波中受到重創,但鄂黨余黨仍舊活躍於朝野。乾隆決定趁熱打鐵,徹底肅清鄂黨。

1745年,鄂爾泰因年老體衰病逝,乾隆命令將其黨羽一一革去。首當其沖的是鄂爾泰的心腹鄂容安,他被逐出軍機處,從此黯然離場。

接着,乾隆又將矛頭指向鄂黨重臣史貽直。史貽直曾在1741年黨爭中被張黨彈劾,如今乾隆命令將其革職查辦。

鄂黨餘孽阿桂也未能倖免,他因在雲南任職時徇私舞弊,被乾隆下令嚴懲不貸。就連鄂爾泰的侄兒鄂紹基,也因在廣西任上貪贓枉法而遭到革職。

一時間,鄂黨中堅力量盡數覆沒,余黨無主,四散奔逃,鄂黨由此徹底瓦解。

而張廷玉雖然在1749年退休,但其門生故吏仍遍布朝野,影響力不容小覷。乾隆決定趁熱打鐵,將張黨徹底掃清。

首先,乾隆命令將張廷玉的門生軍機大臣汪由敦革職查辦,以儆效尤。汪由敦曾在張廷玉退休一事中泄露機密,乾隆對此耿耿於懷。

接着,乾隆又將矛頭指向張廷玉的親家四川學政朱筌。朱筌因貪污受賄而被查辦,乾隆命令將其財物繳獲,並連帶處分張廷玉。

就連張廷玉的兒子張若澄也難辭其咎。張若澄曾在父親退休一事中僭越無禮,乾隆對此耿耿於懷,命令將其革職查辦。

一時間,張黨中堅力量盡數覆沒,余黨四散奔逃,張黨由此徹底瓦解。

1755年,張廷玉在家中病逝,乾隆雖然最終仍遵雍正遺命,命其配享太廟,但張黨已經徹底覆沒,無力回天。

結尾

就這樣,經過數年的周旋平衡,乾隆終於將鄂爾泰和張廷玉兩大頑疾掃清,獨攬大權。他不僅巧妙利用了兩派的矛盾,還暗中培植了自己的親信力量,為日後的獨裁鋪平了道路。

在掃清兩派頑疾後,乾隆開始大刀闊斧地整頓吏治,頒布一系列新政,加強中央集權。他提拔親信擔任要職,重用蒙古貴族,將滿洲貴族在朝政中的主導地位進一步鞏固。

乾隆獨攬大權後,清朝進入了他長達六十年的專制統治時期,朝政大權操縱在他一人手中,從此君權神授,專制至極,直到雍正朝的改革開放之路被徹底阻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