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針十二原里的四關,到底什麼是「四關」?不同角度分享一下

2024年4月29日 16点热度 0人点赞

深藏於華夏大地的中醫智慧,如璀璨繁星,歷經千年依舊熠熠生輝。它不只是一種醫療體系,更是一種生活哲學,一種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智慧之道。在繁忙的現代生活中,讓我們暫時放下喧囂,傾聽身體的聲音,感受中醫的深邃與廣闊。它將引領我們走進一個充滿神秘與魅力的世界,讓我們重新認識自己,重拾健康的密碼。快來跟隨中醫的腳步,開啟一場身心靈的奇妙旅程吧!

中醫思維

本篇內容從不同角度分享一下到底什麼是「四關」?

在《靈樞·九針十二原》中有這樣一句話:「五髒有六腑,六腑有十二原,十二原出於四關,四關主治五髒。」這句話非常明確地指出,五髒的病可用「四關」治療,那麼,什麼是「四關」呢?中國歷代醫家對「四關」一詞進行了不同的解釋,可謂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個人認為,原來的解釋都不是《靈樞》的原意。我們有必要先把這一問題搞清楚,才能明白「四關主治五髒」的臨床意義。

歷代醫家對「四關」的認識

古籍《靈樞》之後,較早提到「四關」的是針灸名家竇漢卿有這樣一句話:「拘攣閉塞,遣八邪而去之矣;寒熱痛痹,開四關而已之。」;王國瑞在的解釋是:「太乙移宮之日,八風之邪主人寒熱、頭痛,若能開辟四關,病可除也。四關者,兩手兩足,刺之而已矣,正所謂六十六穴之中也。」

王國瑞的父親曾師從竇漢卿學醫20餘載,王國瑞又傳父業,所以其解釋很可能就是竇漢卿的原意。但問題是王國瑞將四關解釋為兩手兩足,接着又說是子午流注針法中的六十六穴之中的穴位,這就又來了兩個問題:一是《標幽賦》之「四關」是否就是《靈樞》之「四關」?二十四關是兩手兩足,是指部位而言,但又說是六十六穴之中,似又指穴位,如果是穴位,又是何穴呢?從此之後,許多醫家對「四關」分別進行了解釋,對「四關」的認識便開始眾說紛紜,主要有兩種觀點。

一種觀點認為「四關」指穴位。

明代醫家徐鳳在《針灸大全》中註解「四關」曰:「四關者,五髒有六腑,六腑有十二原,十二原出於四關,太沖合谷是也。」這兒說得就很明確了,他認為「四關」分別位於雙手雙足的雙側太沖、合谷穴。明代著名針灸家楊繼洲的解釋也是如此:「四關者,五髒有六腑,六腑有十二原,出於四關,合谷、太沖是也。」正是受這一觀點的影響,後世將雙合谷、雙太沖合稱為四關穴。

第二種觀點認為「四關」指4個部位。

明代的馬蒔他對「四關」的解釋是:「四關者,即手肘足膝之所,乃關節之大系也。故凡井滎輸經合之穴,皆手不過肘足不過膝也。」認為四關是指雙肘雙膝。明代醫家張介賓的觀點是:「四關者,即兩肘兩膝,乃周身骨節之大關也。」

所以,現在的多數針灸醫家則認為《靈樞》中的「四關」是指兩肘兩膝四大關節;《標幽賦》中的「四關」是指雙合谷、雙太沖共計4個穴位。

四關的本義

首先,我們先要解決的問題是:《靈樞》中的「四關」,是指部位,還是指穴位?我們再看一下原文: 「十二原出於四關。」意即十二原穴出於「四關」,很顯然,「四關」是指部位而不是穴位。

接下來我們要解決的問題便是:「四關」是不是兩肘兩膝?要搞清楚這個問題,首先我們要知道這十二原穴是哪十二原穴。這十二原穴是不是出於兩肘兩膝?還是繼續讓我們一起分析一下原文:「五髒有疾也,應出十二原,而原各有所出,明知其原,睹其應,而知五髒之害矣。陽中之少陰,肺也,其原出於太淵,太淵二;陽中之太陽,心也,其原出於大陵,大陵二;陰中之少陽,肝也,其原出於太沖,太沖二;陰中之至陰,脾也,其原出於太白,太白二;陰中之太陰,腎也,其原出於太溪,太溪二。膏之原,出於鳩尾,鳩尾一;育之原名曰脖腴,脖腴一。凡此十二原者,主治五髒六腑之有疾也。」

從上文可以看出,十二原穴指的是肺、心、肝、脾、腎五髒各有兩個原穴,左右各一,為同名穴,計10個;再加之膏之原鳩尾、育之原脖腴,共12個原穴。請大家注意一下,這里的十二原和現在所指的十二經脈各有一原穴是不一樣的。「十二原出於四關」,說得就是太淵二、大陵二、太沖二、太白二、太溪二、鳩尾一、脖腴一這十二個原穴都出於「四關」,很顯然,太淵二、大陵二、太沖二、太白二、太溪二這10個原穴都在雙腕關節、踝關節附近,而不是雙肘關節、膝關節附近;特別是鳩尾一、脖腴一這兩個原穴,分別在膈、臍,與兩肘兩膝就更是風馬牛不相及了。顯然,兩肘兩膝並非《靈樞》「四關」之本意。

從以上可以看出,十二原穴分別出於腕、踝、膈、臍這四個部位,其中太淵、大陵出於腕關節,太沖、太白、太溪出於踝關節,鳩尾出於膈關,脖腴出於臍關。所以筆者認為,「四關」是指腕、踝、膈、臍這四關。

下面我們就仔細分析一下,腕、踝、膈、臍是不是可以稱「關」?是否就是《靈樞》「四關」之本意?

先看看「關」這個字的本義吧。

說文解字》說:關「以木橫持門戶也」。顧炎武註:「關者,所以拒門之木。」可知,「關」之本義是門栓。《古漢語常用字通釋》一書對「關」字的解釋對正確理解「四關」是很有幫助的:「關」字「本義是門栓……門栓是用來關門的,引此引申為關閉……由關閉引申為關口、關卡……因為門栓可以把兩扇門聯系起來,所以由本義引申為牽連、涉及……此外,關假借茆機關、樞紐。」查看現在的各種漢語詞典,「關」字的引申含義就更多了。如《現代漢語詞典》對「關」的第8條解釋是:起轉折關聯作用的部分為關;《新世紀現代漢語詞典》的第9條解釋為「人體的重要孔竅或肢體」。

結合以上對「關」的解釋,「四關」之「關」可理解為關節、關口、機關、樞紐、人體中起轉折關聯作用的部位等,「四關」即指人體中4個重要的關鍵部位,腕、踝正當關節之處,也是三焦元氣經過和留止的部位(即原穴所在之處),理解為「關」是完全沒有問題的。但膈與臍是否也可以稱「關」呢?我們看一下元氣在全身的流動過程,這一問題就會迎刃而解了。元氣又稱原氣,即是臍下腎間動氣,是人體生命活動的原動力,是非常重要的,腎間動氣通過三焦而輸於十二經脈和全身各處,十二原穴實際上就是元氣經過和留止的地方。

對於這一點《難經》論述得非常清楚:「諸十二經脈者,皆系於生氣之原。所謂生氣之原者,謂十二經脈之根本也,謂腎間動氣也。此五髒六腑之本,十二經脈之根,呼吸之門,三焦之原,一名守邪之神,故氣者,人之根本也,根絕則莖葉枯矣。」

難經·六十六難》說得更明白:「臍下腎間動氣者,人之生命也,十二經之根本也,故名曰原。三焦者,原氣之別使也,主通行三氣,經歷於五髒六腑。原者,三焦之尊號也,故所止輒為原。五髒六腑有病者,皆取其原也。」

上文中的「主通行三氣」就是通行三焦之氣,三焦是通行原氣的道路,分為上、中、下三焦,膈以上為上焦,主要有心、肺兩髒;膈以下臍以上為中焦,主要髒腑有脾胃肝膽;臍以下為下焦,主要髒腑有腎、膀胱大腸小腸。由此可見,膈和臍就是人體中起轉折關聯作用的兩個重要的部位,自然也可以稱「關」。膈是上焦和中焦的關口和樞紐,臍是中焦和下焦的關口和樞紐。再進一步講,臍是三焦將原氣由下焦轉輸至中焦的「關」,膈是三焦將原氣由中焦轉輸至上焦的「關」;脖膚為原氣從下焦向中焦轉輸時經過和留止之處,鳩尾是原氣從中焦向上焦轉輸時經過和留止的地方,太淵等10個原穴則是原氣轉輸於五髒經脈經過和留止的地方。此外,第七胸椎棘突下旁開3寸的穴位就叫「膈關」,也是隔、臍也可以稱「關」的明證。

再打一個很簡單的比喻,駕車出行時,到路窄的地方或國與國之間,我們都必須要放慢車速甚至要停留下來,這些地方匯集的車輛和人就特別多,這些地方就好比是人體中的「四關」,而車輛和人群,就好比是出於四關的「十二原穴」。

中醫診脈分為寸、關、尺三部,分別對應於上、中、下三焦,也是以膈和臍為界的。如《難經·十六難》說:「三部者,寸關尺也……上部法天,主胸以上至頭之有疾也;中部法人,主膈以下至臍之有疾也;下部法地,主臍以下至足之有疾也。審而刺之者也。」

腕、踝、膈、臍四關可治五髒之疾

因為原氣是「五髒六腑之本,十二經脈之根」,是「人之根本」,而腕、踝、膈、臍四關又是原氣經過、留止和匯聚的人體的四個部位,位於這四個部位的十二原穴就是髒腑原氣匯集之處,所以十二原穴也就自然可以反應全身原氣和五髒的情況,並可以治療五髒之疾了。所以《靈樞·九針十二原第一》說:「五髒有疾,當取之十二原,十二原者,五髒所以稟三百六十五節氣味也。五髒有疾也,應出十二原,而原各有所出,明知其原,睹其應,而知五髒之害也。」

接下來我們還要再看一下除十二原外,腕、踝、膈、臍這四個部位是否都可以治療全身五髒之疾呢?

先看腕、踝。首先,現在所說的十二原穴都位於腕、踝附近。再就是現代總結出來的腕踝針療法就是腕踝兩關可以治療五髒之疾的最好證明。有興趣者可詳觀有關腕踝針的資料。

再看臍。在引言中我提到過我研究臍療的過程,現在有關臍療的論文已有數千篇,臍療的專著已有20餘本,可以統治全身的病症,有興趣者可詳觀拙著《中醫臍療大全》。

最後再看膈。膈為「四關」之一,那麼膈周圍的穴位是否也可以反應和治療五髒之疾呢?在《靈樞·師傳第二十九》中有這樣一句話:「五髒之氣,閱於面者,余已知之矣,以肢節知而閱之奈何?……岐伯曰:五髒六腑者,心為之主,缺盆為之道,骷骨有餘,以候髃骺。」說明五髒有疾不僅在面部可以診斷,還可以通過肢節來察知,那麼是在肢節的什麼地方呢?岐伯說:「以候髃骺。」髃骺,即胸骨劍突,其內即膈,其下恰是膏之原鳩尾穴所在之處,即通過此處即可以察知五髒的情況。

胸骨劍突下即鳩尾穴所在之處,又叫心口,所以在《靈樞》中此處的疼痛就叫「心痛」。後世醫家的臨床實踐證明:心口也可以治療五髒六腑的疾患。如清代外治宗師吳尚先就擅長用膏藥貼心口治療全身的病症,他的外治名著《理渝駢文》就有很多這樣的記載:「缺盆下曰胸,胸下曰髃骺,敝心之骨,心位在此,心下有隔膜與背脊,胸腹周圍相着,隔濁氣不使薰心肺,十二經脈唯膀胱不貫膈,余皆能令膈痛。膏貼膈上……」「若髒腑,則視病所在,上貼心口,中貼臍眼,下貼丹田。或兼貼心俞與心口對,命門與臍眼對……外症除貼患處外,用一膏貼心口以護其心,或用開胃膏使進飲食以助其力,可以代內托治外症,亦不必服藥者以此。」「火炎喘者宜用清肺音貼心口……下虛寒喘者宜用溫肺膏貼心口……短氣者宜用大補膏貼心口。」「治外感風寒暑濕頭痛發熱……與觀音膏貼心口。」

此外,後背部的膏育俞也位於膈附近,而膏肓俞也可以療五髒六腑之疾。如唐代醫家孫思邈《千金要方》中就提到:「膏肓俞穴,無所不治。主贏瘦損,夢中失精,上氣咳逆,狂惑忘誤。」宋代針灸家王惟一在《銅人腧穴針灸圖經》中也說:「膏育俞二穴……主無所不療……論曰:昔秦緩不救晉侯之疾,以其在膏之上,育之下,針藥不能及,即此穴是也。人不能求及此穴,所以宿疾難遣,若能用心以方便求得,無疾不愈,出《千金》、《外台》方。

我們常說疾病不能治的時候就叫「病入膏肓」,人體是以五髒為中心的,五髒也是人體的最深處,所以《素問·陰陽應象大論篇》說:「故邪風之至,疾如風雨,故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膚,其次治筋脈,其次治六腑,其次治五髒。治五髒者,半死半生也。」那麼為什麼不能治的病不叫「病入五髒」而叫「病入膏育」呢?這就說明膏育的病比五髒的病還難以治療,而膏就是膈之所在,育就是臍之所在,所以肚臍旁開0.5寸的穴位就叫做育俞。

再如《內經》記載的「伏梁」病,其病就在臍的深處;《素問·寶命全形論篇》所說:「病深者,其聲噦」就是膈的問題了。這兩種病,在《內經》認為,都是最深和最難以治療的,比五髒病還要難治。這也同時說明,膈關和臍關是多麼地重要,至於其道理就是因為原氣是「五髒六腑之本」,而膈關和臍關正是人體深部原氣匯集和轉輸於五髒之處,是供應五髒營養和動力的大本營。如果拿打仗做比喻,膈關是糧草所在,臍關則既是出產和籌集糧草之地,又是部隊的大本營。也正是因為如此,不僅五髒的原穴所在的腕關、踝關可以分治五髒的病,而且膏之原鳩尾所在的膈關和育之原所在的臍關也可以治療五髒的病,合而稱之,便正是《靈樞》所言:「十二原出於四關,四關主治五髒。五髒有疾,當取之十二原。」

那麼如何治療五髒的病呢?那就是某髒有病,就取某髒之原穴。即病在心針大陵(心包代君受邪),病在肺針太淵,病在脾針太白,病在肝針太沖,病在腎針太溪。上焦和中焦的髒腑病(如心肺脾胃肝膽)可治膏之原鳩尾,中焦和下焦的髒腑病(如脾胃肝膽腎膀胱大小腸)可治育之原脖膚。

以上內容僅用科普弘揚中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