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被身邊的人孤立了,不要想着合群,要收起你的大方

2024年5月1日 16点热度 0人点赞

有人說:「成大事,專業技能占20%,人際關系占80%。」

是的,藉助群體的力量,可以辦成很多事情,比單打獨斗好很多倍。

但是並不是誰,都能振臂一呼、一呼百應。常常是喊破喉嚨,也沒有人搭理。

最可怕的是,人在群里,但是身邊的人孤立了,做什麼都是孤掌難鳴的樣子。

群體的信息,你是最後一個知道,或者長期不知道;你的建議,群體一定會拒絕,甚至都沒有你開口的機會;你有什麼事情,大家都躲開;你常常看人臉色......這都是被孤立的表現。

被孤立之後,很多人老想着如何重新融入群體,因而一步一步迷失自己,甚至成為群體中的底層人。

俗話說:「強扭的瓜不甜,強融的圈子不行。」

與其重新融入群體,不如收起自己的大方,把熱情留給自己。

01

被人孤立的時候,你的「大方」很廉價。

西漢時期竇皇後有一個侄兒,叫竇嬰

憑借功勞,竇嬰被封為魏其侯。一舉成名天下時,身邊的人有一大摞,門檻都要被踏破了。

好景不長,作為依靠的竇皇後過世了,加上當朝的主政者漢武帝對竇嬰不重視,因此導致竇嬰家中的賓客,越來越少。

當人生回歸到冷清的時候,竇嬰活得非常郁悶。

如何才能回到舞台中間,竇嬰想盡辦法,去巴結當朝權臣田蚡

竇嬰擺設了酒宴,坐等田蚡光臨,但是等了一整天,都不見人影。

田蚡家辦喜酒,竇嬰拿着大臣灌夫,不請自來,還帶上了厚禮。到了喜宴上,竇嬰被田蚡百般漠視。

幾次折騰之後,竇嬰被田蚡更加厭惡,並且彈劾。竇嬰最終在渭城大街上斬首示眾。

史學家班固評價:「嬰不知時變,夫亡術而不遜,田蚡貴而驕溢。凶德參會,待時而發,藉福區區其間,惡能救斯敗哉。」

面對人際關系的改變,卻不知道變通,沒有正確的處理方式,導致自己的境況更糟糕了。

可見,被孤立之後,展示自己的各種「大方」,是行不通的。

就像每天大大方方地端出飯菜和水果,給一塊石頭,也確實是浪費。還不如把飯菜給一個乞丐,起碼還能夠幫助乞丐,得到一句「謝謝」。

身邊的人孤立你,多半可以說明兩個問題:對你的態度,是鐵石心腸的樣子,你不能隨便就讓其溫暖;你的價值在降低,人家不想和你合作共事了。

如果才能重新回到群體,或者在獨行中發光,要從長計議,不必擠進群體,巴結誰。

02

收起你的大方,盡管做好自己。

好的人生,是向內求;好的人際關系,也是。

收起對別人的大方,然後把「大方」留給自己,久而久之,自己還能變成羽翼豐滿的人。

具體來說,可以做到以下幾點。

收起言語的大方,不必討好。

你多看看群體,就會發現,一些很卑微的人,在群里發言,別人對他的眼色,是不屑一顧的。覺得這樣的討好,都不是自己需要的。

如果你在不合適的群體里,阿諛奉承,人雲亦雲,是找不到認同感的。

好的做法,就是保持沉默。聽一聽大家說什麼,或者默默無聞地離開。

不開口,不會把關系變好,但是你起碼不會讓關系進一步變壞。

收起時間上的大方,不必群處。

關系不好的時候,採用請客吃飯、參與別人的飯局,主動敬酒;提着禮物去拜訪別人;通過網絡聯系別人;多一些互動交流,這是很多人想要做的事情。

其實,你頻繁與人互動,只會浪費時間,還變成一個「陪客的人」。吃吃喝喝很多,卻沒有很鐵的關系。

人被孤立之後,應該高效利用時間,去提升自己。

在單位上,你可以踏踏實實工作,琢磨自己的事情;在社會上,你多讀書,甚至可以參加考試,得到更多的技能。

你還可以多陪伴家人,促進家庭關系。畢竟,你的家人,就算不青睞你,但血脈相連,還是會幫助你。

收起經濟上的大方,不必請客吃飯、送禮。

有一個有名的典故,叫「陶母拒魚」。

東晉名臣陶侃,有一段時間在管理地方的漁業,有人送來一罐醃魚,他順手就把魚轉送給母親。

母親看到魚,馬上退回,說:「不屬於自己的東西,不應該要。」

魚退回去了,我們為陶侃、陶母點贊。

可是從送魚的人來分析,無疑是吃了一個閉門羹。這是花錢,買了一個寂寞,還被人批評,成為了負面人物。

是的,在人被孤立的時候,要花錢請客、送禮,都是多餘的。你還不如把錢留下來,可以用作資本,讓自己東山再起。

就算你的錢不多,擺地攤,買幾本書,還是可以的。這都是善待自己,也是提升自己。

說白了,人與人交往,不單純是講感情,還得講價值。

你把對別人的熱情,留給自己,自然就有了積極向上的一面,從而價值會慢慢提升。

你有價值了,才會遇到同氣相求的人,人生真正不再孤單。

03

人在群里,被孤立了,不應該降低自己,拚命討好,而是積極作為,讓自己變得更加優秀。

不能責怪身邊的人,對你不友善,要看自己,到底錯在哪裡,是否人生在滑坡?提升自己,比抱怨別人,重要一百倍。

當你非常強大了,那麼你到任何地方,都能發光發熱,受到歡迎。

若你強大的時候,能夠幫助社會上的弱者,還能厚德載物,變成眾星捧月的人物。

孤立不可怕,拚命合群才可怕。

作者:布衣粗食。

關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文中配圖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