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20多次帶娃旅遊後,我才發現:孩子其實並不在意去哪裡玩

2024年5月7日 17点热度 0人点赞

導語

開心今年三年級了,在他上小學的這段時間內,我們出去旅遊的次數怎麼也不下20多次了。

幾乎是逢法定節假日就出去轉轉,時間長的假期就買票去遠一些的地方遊玩,時間短的假期就開車在山西省內轉轉。去的地方呢,有類似於青島大連廈門之類的海濱型城市,有類似於南京蘇州上海這種南方城市,也有類似於華山黃山綿山這種自然風光的地方,可以說是帶娃旅遊的很「勤快」的父母了。

理由呢,也就是大家經常說的那句帶孩子多出去看看就是開闊他們的眼界,讓他們有較為寬闊的胸懷,能夠以另一種眼光來看待生活中的困難,能夠讓孩子見見世面等等。

實際上呢,根本不是這樣。

帶娃旅遊,最怕的是「為了旅遊而旅遊」

以開心爸爸的自己的經歷而言。

去海濱型城市以及南方城市的話,因為每次都是趁節假日去,和更多的爸爸媽媽們不謀而合,所以去了總是人山人海的,別說體會當地的風土人情欣賞不一樣的風光了,就連最基本的游覽都是「兵荒馬亂」的,總是被人流「裹挾」着,身不由己的移動。而且這些地方的景點,除了一些自然風光外,大都和自己所在城市的仿古建築差不多,就算有區別也是少得可憐。

還有每到一個城市,我們都喜歡去博物館啊科技館之類的,能夠體現出當地歷史以及在整個人類歷史上扮演的角色的場所,也沒少請導游專門講解,結果呢,很多時候開心對導游嘴裡的歷史以及輝煌等根本不感興趣,就算是聽也是左耳朵進右耳朵出的。

您說收獲?買了點在哪裡都能買到的小吃,跟風蓋了一堆至今扔在角落不願意再次打開的章,被人擠人差點擠得瘦了好幾斤,所有可拍照的地方都是人滿為患,酒店比平時多出一倍甚至更多的錢,除了流水線的參觀一點可自我選擇的地方都沒有......這些算不算收獲?

去華山黃山綿山等自然風光的景區也沒好到哪裡去,一方面是人確實是多,本來險峻的山勢,被人潮推擠着就上去了,一點都體會不到山的巍峨壯麗,也體會不到當初人們為了征服高山而做出的努力;另外一方面,孩子們對於自然景區的歷史啊,數據啊什麼的一點都不感興趣,除了站在標志前面拍張照告訴大家我們來過之後,真的是幹不了別的了。

這樣的旅遊一圈下來,孩子啥收獲也沒有,爸爸媽媽也是累的不行。

付出了真金白銀的大價錢,占用了對打工人來說很是奢侈的假期,吃不好睡不好一天都在路上,結果最後回憶起來,除了人擠人就是累,這樣的旅遊又有什麼意義呢?

3年20多趟帶娃旅遊後的反思

通過這些經歷,開心爸爸開始了反思,帶孩子通過旅遊見世面本來沒問題,有問題的只是我們對於「帶娃旅遊」這件事情是怎麼看的。

事實上,旅遊的目的地啊,景點的歷史內涵啊,都不是那麼的重要,真正要考慮的是這兩件事。

1、是為了孩子而去還是為了自己而去

這點其實很重要,開心爸爸和開心媽媽就有過幾次,想着自己沒去過大連沒去過廈門,於是就把旅行的目的地放在了這里,根本沒考慮開心的感受。

這麼做也不能說是不對吧,畢竟我們絕大多數爸爸媽媽都是普通的打工人,辛辛苦苦一年了,獎勵自己出去轉轉,看看不一樣的景色吃吃不一樣的美食體驗一下不一樣的風俗,那是一點毛病都沒有。而且,就算是當了爸爸媽媽了,也有自己的夢想,通過旅遊去實現自己的夢想是很正常的事情。

但這樣的話,對孩子來說就沒有那麼多的收獲了。

原因也很簡單,孩子們對於旅遊的想象和我們成年人是完全不一樣的。

對於爸爸媽媽們來說,可能對於景色啊,建築啊,裝飾啊這種大家覺得能夠代表一個城市,或者說代表一種生活方式的東西比較感興趣,也願意為了了解這些東西長途跋涉,忍受人擠人的現狀,畢竟這些都是外在的東西,屬於去一次就會有所了解,以後談起來也有話可說的那種。

但對於孩子來說就不一樣了,他們的注意力會更加側重於「有什麼能和他們產生聯系」上,舉個最簡單的例子,網紅景點的美孩子體會不到,但隨便一個噴泉孩子就能在這里玩上半天都不厭倦的,究其原因,還是噴泉屬於那種直接可以觸摸的東西,孩子很輕易就可以與其產生聯系,進而形成「我去什麼地方,在那裡的噴泉下面玩了很久,有水有音樂有燈光還有小魚,很快樂也很難忘」的感受。

知道了這些不同,就不難明白,我們所謂的流水線式的打卡,特種兵式的游覽對於孩子來說,不僅不是見世面,更多的是負擔和消耗,以及完不成爸爸媽媽預期的懊悔感。

2、去的地方看的景色適不適合孩子

如果您說,自己就是為了孩子能夠見見世面,了解一下別處的生活方式,看看祖國的大好河山,產生出寬闊的胸襟和強烈的民族自豪感的話,那就需要問問自己,選擇的地方適不適合孩子呢?

對於不同年齡的孩子來說,適合的標準是不一樣的。

比如8歲前的孩子,他們的關注重點在於生活,特別是和自己不一樣的生活。

舉個例子,帶孩子去武夷山看看茶農的工作,是如何採摘茶葉的,以及鮮嫩的茶葉是通過什麼樣的方式炒製成為我們常見的茶葉的等等;帶孩子去清徐,看看我們經常吃的醋,是用什麼原材料,用什麼添加劑以及什麼樣的加工方式,釀造成為可以食用的醋的等等。

讓孩子們用眼睛看,用鼻子聞,用嘴巴嘗,甚至用手去觸摸等,通過多種器官的協同幫助孩子對不一樣的生活產生一種立體的概念,讓他們在平時的生活外,對生活這個詞有了不一樣的認識以及不一樣的理解,這才是適合孩子的旅遊。

所以,對於這個年齡段的孩子來說,去亞洲歐洲等旅遊的效果,遠不如在有特殊「生活」的地方轉轉,體會一下當地的風土人情來的深刻的多。

對於小學階段的孩子來說,旅遊的重點在於「獵奇」。

換而言之就是去那些自己之前沒見過,沒體會過,沒嘗試過的地方,這時候孩子們對於旅遊的需求已經逐漸和爸爸媽媽們的重合了,他們已經可以理解建築背後的歷史,以及建築在中華歷史上的重要意義等,並且可以煞有介事的和爸爸媽媽討論建築的風格,建築的過程等內容了。

這個期間的旅遊,爸爸媽媽需要做的就是多引導孩子去思考,多和孩子溝通交流,用一個旅遊者的視角來看待每一個不同的城市,這種思考其實就是見世面的過程,他們思考的越深入,對世界的理解就越深入,相應的見得世面就越寬廣。

這才算是真的帶娃旅遊了。

最後

所以,對於孩子來說,他們心中的旅遊,並不是去很遠的地方,看很著名的景點,拍很炫酷的照片,他們想要的其實很簡單,那就是能出去走走,能夠體會到不一樣的生活,能看到不一樣的地方,能有不一樣的想法而已。

今年的五一即將到尾聲,您選擇帶孩子去哪裡旅遊了呢?發生了什麼樣的趣事有什麼樣的收獲呢,歡迎留言一起來互動~#頭條創作挑戰賽#

文:開心爸爸的日記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私信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