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投降並非因原子彈?美軍截獲一封密報,揭開了日本投降的真相

2024年5月8日 50点热度 0人点赞

1945年8月6日,美軍日本廣島投下了原子彈小男孩」。8月9日,美軍又在日本長崎投下了原子彈「胖子」。兩次核爆日本帶來了巨大傷亡,也對日本高層造成了很大震撼。因此長期以來,許多人都將日本投降的原因歸結為原子彈。

的確,原子彈這種新型武器的問世是對日本投降起了一定促進作用,但日本投降的主因就是兩顆原子彈嗎?戰後美軍公布了截獲的一封密報,揭露了日本投降的真相。那麼日本究竟是在怎樣的背景下投降的呢?這封密報又講了什麼呢?

1945年5月德國投降後,日本成為了唯一還在負隅頑抗的軸心國。7月26日,中美英三國聯合發布了《波茨坦公告》,要求日本投降。

可以說,此時日本敗局已定,因為其註定是耗不過盟軍的。然而即便如此,日本高層依然極為頑固,不願投降,還叫囂「一億玉碎」,要把戰爭進行到底。他們明知必然失敗,為什麼還冥頑不化呢?有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長期的軍國主義宣傳。

日本實行嚴苛的言論管控制度,長期對其國民進行洗腦教育,聲稱天皇至高無上,日軍的一切行為都是為了推進「東亞共榮」,要求國民誓死效忠天皇。日軍大本營還長期對國內實行輿論欺騙,聲稱日軍一直在取得勝利。

這樣一來,到戰爭後期,日本上下已經到了極為狂熱的程度,許多人不相信日本會戰敗。這時候如果有哪個人提出投降,哪怕他是內閣重臣,也可能被視為「國賊」,淪為眾矢之的,可以說此時的日本已經被軍國主義所反噬。

第二,日本高層的僥幸心理。

雖然此時日軍已經在太平洋戰場上節節敗退,但此時日本高層仍然抱有僥幸心理,希望能通過長期抵抗來讓盟軍不堪重負,從而與日本達成「體面和平」。

他們的僥幸心理主要來自兩個方面,一個是在本土全民皆兵,搞「一億玉碎」,一旦盟軍登陸就瘋狂反撲,並炸毀各類設施。這樣一來盟軍就算攻下日本,也會損失慘重,還得不到什麼東西。盟軍高層肯定也會算這筆賬,既然攻打得不償失,那就願意和談了。

另一方面則是日本和蘇聯簽訂的中立條約,蘇聯在二戰中損失巨大,並且和美國也有矛盾。因此直到1945年7月,日軍決策層里依然有不少人幻想蘇聯會幫日本對抗盟軍,至少保持中立。這樣一來就算日本丟了本土,他們還可以帶着皇室和高級官員轉移到朝鮮和我國東北等地,繼續與盟軍對峙。

第三,日本天皇擔心被清算。

日本天皇裕仁顯然對日軍的侵略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而他自己也對這一點心知肚明,因此他很擔心在戰後被清算。尤其是看到墨索里尼和希特勒的下場之後,裕仁更加擔心盟軍會廢黜天皇制,讓他失去地位甚至生命。

在裕仁看來,與其在戰敗後任人宰割,還不如趁自己還有號召力的時候頑抗到底,從而與盟軍達成有條件的和平,保住自己的地位。雖然他整天以日本的保護者自居,但日本的利益在他眼裡終究還是不如他的家族利益的。畢竟連東京大轟炸都沒有讓他投降,他又怎麼可能在乎廣島和長崎呢?

明白了日本不肯投降的幾個原因,我們就好理解其後促成日本投降的真正原因了。1945年8月發生的幾件大事,讓日本高層很快下定決心投降,那麼究竟是哪幾件事呢?

1945年8月,美軍在日本投下兩顆原子彈,日本也在不久後投降。這讓很多人認為,日本就是因為被這種「超威力炸彈」所震懾,從而不得不投降的。但日本投降真的就是因為原子彈嗎?

1945年4月28日,意大利法西斯頭子墨索里尼被意大利游擊隊處決。4月30日,德國「元首」希特勒在絕望中於地堡自殺,隨後德國投降。至此,軸心國里還不肯投降的只剩日本了。

日本高層在見到德意兩國法西斯分子的下場後也極為恐懼,打算以全民皆兵的戰術迫使盟軍退卻,從而保住自己的榮華富貴。

7月26日,中美英三國聯合發布《波茨坦公告》,要求日本立即無條件投降。但日本高層對此不置可否,首相鈴木貫太郎的態度就是「默殺」,也就是既不同意也不拒絕,保持沉默。

美國總統杜魯門本以為已經窮途末路的日本會選擇妥協,結果日本毫無反應,讓他很沒面子。見日本如此頑固,杜魯門便下令動用「終極武器」——原子彈。

的確,兩顆原子彈下去後,日本朝野受到巨大震撼。但對於天皇裕仁而言,原子彈炸死多少日本軍民並其實不重要,畢竟他和他的家族都沒受到什麼損失。

根據長谷川健的研究,原子彈對日本內閣關於是否投降的爭論並沒有產生多少影響。因為他們更關注天皇的存續,而非平民的傷亡。真正讓日本高層感到恐懼的是另一件事——蘇聯的態度。

日本當初也不是沒有嘗試過北上攻擊蘇聯,但諾門坎戰役和張鼓峰戰役讓日軍認識到了蘇軍強大的戰鬥力。1939年以後,日本將國策改為「南進」,1941年還與蘇聯簽訂了《蘇日中立條約》。此後兩國往來頻繁,日本大使甚至還出席了莫斯科紅場閱兵。

這也就解釋了為什麼《波茨坦公告》中沒有蘇聯,因為蘇聯此時並未和日本交戰,一直處於中立狀態。這也讓日本高層產生了幻想,認為蘇聯可能會站在日本一邊幫忙調停,至少不會出兵進攻日本。這樣一來日軍就還有很大的迴旋空間,就算本土失守,也可以憑借大陸上的占領區苟延殘喘。

但日本高層不知道的是,早在半年前的雅爾塔會議中,斯大林就已經和英美達成共識,確定蘇聯將出兵進攻日本了。因此德國剛剛投降,蘇軍就已經開始為對日作戰作準備了。對於蘇聯來說,撕毀《蘇日中立條約》並不算什麼,畢竟日軍當年也曾背信棄義進攻蘇聯。

1945年8月8日,蘇聯正式對日宣戰,發起「八月風暴行動」,百萬蘇聯紅軍攻入中國東北。侵占東北的關東軍號稱有70萬精銳,但實際上早已朽爛,在蘇軍的全面攻勢前不堪一擊,很快就全線潰敗。

蘇聯的參戰掐滅了日軍大本營的最後一絲希望,讓他們意識到抵抗已經毫無意義。關東軍潰敗以後,日本高層已經失去了退路,不可能再憑借大陸上的占領區與盟軍周旋。

並且日軍早已失去海空軍優勢,如果蘇軍也參與登陸日本本土,日軍根本無法抵擋。天皇裕仁自然很清楚蘇聯的手段,如果是蘇軍占領日本,日本皇室大概率要被一網打盡。

這樣一來,日本投降就成了必然,並且這事兒還只能由天皇裕仁來做。因為已經被軍國主義所洗腦的日本軍民早已無法聽進去投降的話語,他們只服從天皇本人的命令。

並且,日軍中還有大量狂熱分子,為了安撫這些主戰派,天皇裕仁不得不給他們發了一封密電,結果這封密電還被盟軍截獲了。正是這封密電,揭示了日本投降的真正原因。

在這封密電中,天皇向這些前線將領解釋了當前的形勢。日本四面受敵,在連年戰爭中已經撐不下去了,再打下去只會導致國家滅亡。因此不如先投降保存實力,將來或許還有重新崛起的機會。

由此可見,蘇聯參戰對日本高層的心態造成了沉重打擊。那麼,蘇聯為何在保持多年中立後願意對日宣戰了呢?日本投降又還有什麼原因呢?

長期以來,由於受到原子彈這種新型武器的震懾和某些美國媒體的宣傳,人們總是傾向於將美國投放原子彈定為日本投降的主要原因。但實際上並非如此,那麼,日本投降的真相究竟是什麼呢?

1945年,日本已經陷入絕境,在美軍的「蛙跳戰術」進攻之下,日本的外圍島嶼接連失守,「島嶼防衛圈」告破。同時,日本的海空軍也在三年多的激戰中損失巨大,基本失去了制海權制空權,以至於只能搞「神風突擊」,用自殺式襲擊的方式打擊敵軍。

此時美英等國的飛機已經可以不經中轉,直接前往日本本土轟炸,其首都東京就成為了盟軍轟炸的重要目標。在連年累月的轟炸中,日本本土的工業生產也受到巨大打擊,軍工後勤難以為繼,許多部隊甚至連步槍都無法配齊,只能搞「竹槍作戰」。

但即便如此,日本還是不願投降,他們無視了盟軍的《波茨坦公告》,依然在負隅頑抗。因為此時蘇聯還未參戰,日本高層幻想着蘇聯能遵守中立條約,這樣一來日軍還可以持久作戰,保持較大的迴旋餘地。

但8月8日蘇聯對日宣戰,徹底打破了日本高層的幻想。眼看關東軍全線潰敗,日本內閣里主和派的數量迅速增加,天皇裕仁也有所動搖。8月10日,日本內閣通過瑞典瑞士兩個中立國向盟軍表達了投降的意願。

那麼,蘇聯為什麼同意參戰了呢?事實上早在半年前的雅爾塔會議上,斯大林與英美兩國就已經確定了蘇聯參戰的時間——歐洲戰爭結束後二到三個月之內,蘇聯參加對日作戰。

當然蘇聯也不是白乾的,根據雅爾塔協定的密約,只有在滿足這幾個條件的情況下,蘇聯才會對日宣戰:

一,維持外蒙現狀,也就是要求盟軍各國默認外蒙的獨立狀態。

二,恢復日俄戰爭俄國擁有的特權,即庫頁島南部交給蘇聯,蘇聯「租借」旅順港以及保障蘇聯在中東鐵路南滿鐵路的特權。

三,千島群島必須割讓給蘇聯。

可以看出,這場沒有中國參加的會議在很大程度上犧牲了中國利益。但英美兩國為了促成蘇聯參戰,還是同意了這些條件。

有這麼多好處可拿,還能進一步擴大自己的勢力范圍,蘇聯自然樂意參戰了。更何況日本當年就給蘇聯製造了不少麻煩,蘇聯這次也算報一箭之仇了。因此在歐戰結束後,斯大林就開始向東方調兵了。德國投降是5月8日,蘇聯對日宣戰是8月8日,剛好隔三個月。

蘇聯下場讓日本徹底慌了,這意味着日本已經四面皆敵,在幾個大國的擠壓下根本撐不了多久。日本天皇趕緊請求向盟軍投降,只希望盟軍不要追究皇室的戰爭責任。

而美國早已將日本視為自己的勢力范圍,也想遏制蘇聯的擴張,便許諾不會懲處日本皇室。天皇裕仁一看家族利益保住了,也就願意向盟軍投降了。後續的發展也正是如此,美國不但包庇了日本皇室,還免除或減輕了許多日本甲級戰犯的刑罰。

8月14日,天皇裕仁錄制了《終戰詔書》,准備第二天公布。但日本軍國主義分子的頑固還是超乎了人們的想象,當天深夜,阿南惟幾等主戰派發動政變,試圖攻占皇宮,阻止《終戰詔書》發布。不過由於天皇本人願意投降,主和派還是占了上風,政變被鎮壓下去,阿南惟幾等人自殺。8月15日,《終戰詔書》公布,日本終於投降了。

由此可見,日本投降有三大主要原因:長期戰爭帶來的巨大消耗,蘇聯的突然參戰和美國不追究皇室責任的許諾。而原子彈雖然有一定促進作用,但沒有那麼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