傢門口有了演藝新空間

2024年2月5日 23点热度 0人点赞

來源:經濟日報

提到音樂會、演唱會、實景演出、戲劇等傳統演藝形式,很多朋友想到的是在劇院劇場、景點或者體育場館裡舉辦的那些“偶爾看一次”的演出。

如果能以一種更愜意的方式呈現在傢門口,是否能讓更多觀眾更高頻地走進演藝空間?答案是肯定的。

當下,演藝新業態蓬勃發展,通過結合商場、影院、文化園區甚至小區樓下的創意小店等形成了新的演藝空間,改變觀眾對演藝“距離遙遠”的印象。離傢近、小而美、更隨性,互動滿滿的沉浸式演藝新空間來了。

北京、上海、南京、杭州……各地“傢門口”都好戲不斷。2023年下半年起,全國各地逐漸開始打造各種創新演藝空間,旨在提升演藝服務發展能級、強化城市文化服務職能。北京演藝服務平臺去年發佈的首批15傢演藝空間培育入圍項目裡,涵蓋了傳統劇場、園區街區、文化遺址以及商業綜合體等多種空間類型,凸顯了演藝與生活的密切關聯。

打開大麥等票務網站,搜索“沉浸式”“小劇場”等關鍵詞,就可以找到附近好看的演出。傳統演藝空間離傢遠,您嫌出門麻煩,那傢門口的演藝新空間,總有一處適合您。

擺脫了“隻在劇場上演”的空間限制,演藝新空間縮短了演出與觀眾之間的物理距離,也通過較為“隨性”的觀賞方式拉近了與觀眾的距離。下次再看演藝活動,與友人相約傢門口,說出門就出門的消費決策成為可能。

相較於傳統演藝形式,新空間中的沉浸式演藝項目更隨性松弛。一方面,好的傳統演出通常在那些較大或者較遠的專業演出場所舉辦,觀眾需要花些時間趕往演出現場,而演藝新空間往往就在生活區,比如愛樂匯、西區劇場就分別在商區與社區裡;另一方面,在傳統演藝空間中,觀眾要註意演出的相關規范,而在新空間中,觀眾可以像在電影院一樣吃著爆米花甚至可以親自參與到演出之中成為演出的一分子,像是自己演了一出好戲。

比起專業劇場,演藝新空間更小、離觀眾更近,生活氣息滿滿。將藝術欣賞、社交與日常消費情景相結合,場地空間屬性被充分發揮,觀眾能在新空間中“邊玩邊體驗”;打破了對演藝的刻板印象,滿足了日常生活中的文化欣賞與社交需求,人們觀演有了更輕松的方式。

作為一種新業態,演藝新空間是對傳統演藝的創新補充。

傢門口的演藝空間與演藝形式提供了新的文化消費體驗方式。小型音樂會、即興戲劇、親子兒童教育演出或者放松身心的療愈演藝活動會在這些新空間上演,不僅親民,而且有趣。

離傢近了,自然就去得多了;去得多,膽兒就大了。久而久之,咱就成了“票友”,自然能哼唱幾句旋律、演幾段對白。到了那些互動多的演出裡,咱把那些了然於心的片段也跟藝術傢來次“競演競唱”,其樂融融!

聽多了、看多了,不僅身心愉悅了,藝術素養也提升了。以後朋友問附近有啥好玩兒的,“請您去聽柴可夫斯基的《四季》,就我傢樓下”! (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昌 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