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兵張嘎》原型:13歲參軍手刃百餘漢奸,晚年為何成為鍋爐工?

2024年2月5日 25点热度 0人点赞

在上個世紀60年代的中國,受到愛國主義思潮的影響,湧現出了許多非常優秀的抗戰類文藝、影視作品。

而《小兵張嘎》便是其中的代表作之一,這部電視劇以少年人的視角、詼諧幽默的情節吸引了無數人的關註,也深深影響了好幾代人的童年。

所謂“現實總比電影更戲劇”,可能很多人想不到的是,小兵張嘎這麼一個令人感到驚奇並喜愛的角色,竟然是有著真實原型的。

而他原型人物的經歷比熒幕上所呈現的還要更加傳奇.....

燕秀峰,1924年12月出生於冀中平原大名鼎鼎的白洋淀地區。

白洋淀位於天津河北交界處,是一片巨大的湖泊,由許多個零零散散的小水域組成。

生在這裡的人,總是天生就擁有一些奇特本領的,更別說燕秀峰還是個地道的農傢子弟,從小和一群夥伴在周邊四處浪蕩,爬房上樹、穿街走巷、遊水渡河的功夫都簡直樣樣精通。

在他的童年和少年時代,大部分時間除了玩耍就是和地主作對。

因為嘎子雖然歡樂,但身世卻相當悲慘——在4歲的時候,他身為長工的父親就被一個地主活活壓迫折磨致死,而母親因此悲憤交加染了重病,很快也去世了,隻留下燕秀峰孤身一人。

燕秀峰

但燕秀峰不但不怨天尤人,反而活得瀟灑樂觀,他小小年紀就成了四裡八鄉的名人。

那些成年漢子迫於生活不敢同地主作對,但燕秀峰卻一直帶著一幫人到處給地主找麻煩,偷果子、拆屋子,還時不時教訓一頓地主傢的小兒子。

而等到燕嘎子逐漸長大了些,七七事變也爆發了,日寇的鐵蹄洶湧而來,很快便踏上了白洋淀的土地,他親眼看到了遠遠比地主更恐怖的存在。

鬼子,這些侵略者簡直沒有任何道德與人性可言,當時燕秀峰便暗下決心,以後必須要當兵,有了槍,要把這些畜生全部幹掉。

白洋淀老照片

好巧不巧的是,大概半年多後,共產黨便在區裡成立了一支抗日遊擊隊。

聽到這個消息的燕秀峰真是欣喜若狂,一連去了五六次,可那會兒他才12歲不到,長槍都背不起來,隻能次次都碰壁。

然而燕秀峰抗日心切,火急火燎地到處找門路,結果順著村裡一個夥計的親戚關系,找到了一個“部隊參謀長”那裡去。

這參謀長倒還是貨真價實的,可是隊伍卻是國民黨的隊伍。

燕秀峰一開始不知道,悶著頭就去了,結果那參謀長看他機靈,竟然還任命他做了自己貼身勤務兵。

但沒過多久燕秀峰就發現不對勁了——這國軍部隊不但不打日本人,還到處欺負老百姓,他心裡一下就火了。

於是等到有一次參謀長讓他去買煙和酒,已經準備逃跑的他準備了一個妙計。

他少打了半壺酒,用省下來的錢買了點土炸炮,然後把大煙葉裡的煙草換掉。

回到營地裡以後,燕秀峰先把煙葉丟下,然後假裝自己忘了買煙,又跑出去逛一圈,遲遲不回來。

那參謀長左等右等實在忍不住,就抓住那大煙葉開始猛吸,結果土炸炮直接響了,炸了他一臉黑漆火燎,連門牙都嘣飛了。

不過雖然磕磕絆絆,但屬於燕秀峰的機會很快還是來了。

1937年,日軍在冀中組織了一次大型掃蕩行動,燕秀峰從小長大的後王約村一直是抗日堡壘村,因此被當作了重點對象。

這天清早,村子外忽然槍聲大作,許多日軍、偽軍很快闖進來,把所有村民趕到一處,開始挨個盤查和詢問,要找出八路、共產黨。

當時人群裡有個年輕人叫小杜,正是遊擊隊員、黨員,這會兒也被拉了出去問話。

小杜身上是帶著槍的,一旦被查到肯定死路一條,於是機靈的燕秀峰當機立斷,直接沖上前跟小杜扭打起來,日本人聽說這倆孩子有矛盾,也樂得看窩裡鬥。

小杜當然知道燕秀峰的意思,於是兩個人一邊打一邊觀察。

等到了一個胡同邊,兩人馬上鉆進去,順著熟悉的路閃電般就出了村子。

他們一路趕到了區遊擊隊後,郭隊長和燕秀峰都已經是熟人了,這次他立了大功,隊長也幹脆二話不說,答應了他一直以來想要加入遊擊隊的申請,還給他取了個新名字。

燕秀峰身為孤兒,從小根本沒有名字,周圍人都稱他為“嘎子”,到了這個時候,他才有了大名“秀峰”。

加入遊擊隊後的燕嘎子終於滿足了自己的心願,縱然隊裡最短的槍對他來說都太長了,但他還是把打鬼子當成使命,跟著隊伍到處跑。

而且他從小練就一身過人的體能,所以訓練起來非常快,槍法也特別好。

當時後王約村附近有個鎮子被鬼子占據了,那裡有個野村的小隊長,經常帶人出來掃蕩。

但他平時總窩在堅固的炮樓裡,遊擊隊想要殺他,卻始終難以得手,直到燕嘎子主動接下了這一任務,條件是要借郭隊長的手槍。

得了手槍的嘎子直接扮成一個農民進了城,蹲了半下午後,便看到野村走到了炮樓下和哨兵談話。

他隔著不短的距離直接開槍,竟然一槍命中了野村的腦袋,然後轉身手槍便走,整個行動十分瀟灑、一氣呵成。

在當時,手槍可比長槍要稀罕得多,一般隻有長官才能佩戴,嘎子用了一次手槍,之後一直心癢的厲害。

討要了幾次未果,最後隊長給了個任務:附近大龍華有個偽鄉長,把他除掉,就把那支德國盒子槍給嘎子。

燕嘎子二話不說帶著個人便去了,這次他們扮成賣瓜的老鄉,就在路口擺攤。

天熱的時候,那偽鄉長很快來了,正趁他吃到第二個瓜的時候,嘎子和同伴一起發難,當場就把他和幾個隨從全部撂倒了。

嘎子的傑出表現,讓他作為第一批成員加入了區裡的手槍隊,開始了很長一段時間殺鬼子、除漢奸、打特務的生涯。

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在整個白洋淀地區,“燕嘎子”三個字成了所有日軍、偽軍的噩夢。

或許有人覺得《小兵張嘎》畢竟是電視劇,其中許多誇張的情節肯定是編造的,但實際上,燕秀峰的事跡,比編造的要離奇得多。

比方說,當時一位村民在一次掃蕩中因為私藏了一個八路遊擊隊員而被鬼子抓走了,因為關在炮樓裡,遊擊隊也沒法展開營救。

這個年輕人倒也十分堅強,無論怎麼拷打始終一句不說。

鬼子見狀也很無奈,幹脆放話,讓傢屬拿一千大洋贖人。

聽到消息的鄉親們和區組織的幹部們隻能全力籌款,有些人把最後一點糊口的錢都捐了出來。

燕嘎子聞訊大怒,而他的法子誰也想不到——他直接寫了封信送進跑炮樓,說抓的那人是自己的大哥。

結果對方不但當天就放了人,臨走前還大酒大肉招待了一頓......

還有一次,區裡要進行偽裝行動,需要幾十套偽軍的軍裝,但數量太大,一時間根本不可能找到。

還是燕嘎子出馬,直接跑到附近一處偽軍的炮樓底下,對著上面喊,讓偽軍隊長下來講話。

兩人就站在炮樓地下,那隊長看到燕嘎子,說話戰戰兢兢,最後聽說是要東西,反而松了一口氣,立刻把隊伍上下所有軍裝都扒下來給了他,連自己的身上的都沒留。

如果說這都不算驚奇,那麼還有更離譜的。

當時任丘城附近有一個據點,遊擊隊準備端掉,結果當天出了意外,放進去了許多土匪。

這些人看到八路過來,無論如何都不肯開門,遊擊隊隻好找來管炮樓的偽隊長讓他去喊話。

結果走到半路上的時候,隊伍裡一個小夥子指著燕嘎子,隨口問那隊長知不知道這人是誰。

隊長一聽說他是嘎子,竟然當場癱倒在地上,之後晚上覺都睡不著,一個禮拜不到就死了......

從十三歲參加戰鬥以來,一直到1945年前後,燕嘎子的大名不但威震八方,成為了晉察冀邊區傢喻戶曉的英雄人物,而且他所立下的戰功相當驚人:

擊斃漢奸、土匪、特務一百五十餘名、俘虜偽軍二百二十餘人,繳獲機槍一挺、彈筒兩門、小炮兩門、步槍五十九支。

作為一個民兵,燕嘎子的履歷可以說是空前絕後的,因此,在1944年晉察冀邊區的第二次英雄大會上,他被組織上光榮授予了“一級戰鬥英雄”稱號。

而不久後隨著解放戰爭正式打響,他所在的分區部隊被改編成晉察冀野戰軍 三縱隊第八旅,而嘎子本人也榮升排長職務,開始了新一輪的征程。

但誰的人生都不可能一帆風順。

燕秀峰

1946年底,燕秀峰所部奉命進攻天津外圍的武清縣東古崗和附近的王慶佗,這次戰鬥極其慘烈,擔任先鋒的正是嘎子帶領的加強排。

戰鬥到了最後,全排絕大部分犧牲,燕秀峰腹部接連中彈,腸子都掉了出來,連站都站不起來。

被緊急送往了後方,但後方也沒法救,隻能送回他的老傢醫治。

當時醫療條件極差,燕嘎子在傢裡養傷養了4年才痊愈。

1950年,這個老兵拖著自己僅有的一個水壺立刻上路。

抵達天津後,他才得知老部隊已經遠赴了朝鮮。

燕秀峰隻能留在天津,在天津師范附小旁邊的一處紡織廠裡當雜工。

從1951年開始,燕秀峰先是在廠裡掃地、搬貨,後來才學到一點紡織手藝進到生產車間。

期間他也一直在尋找部隊,可是始終沒有下落。

1960年,隨著年紀的增長加上舊傷未愈,他連體力活也已經做不動了。

也就是這年,天津師范附小改建為寧波道中學,正缺一個鍋爐工,燕秀峰就被推薦去燒鍋爐了......

幾十年的時間就這麼一晃而過,曾經的燕嘎子已經垂垂老矣,雖然眉目間還留存著當年的靈性,但兩鬢卻早已斑白,腰也彎了下去,身邊一直有戰友問他為什麼不向上級反映自己的情況,他卻總是淡然一笑,然後擺了擺手。

還是到了後來,有人質疑燕秀峰的來歷不明,把他帶走審查的時候,他才交代了全部情況,在當地引發了不小的轟動,這份英雄事跡很快被傳播開來,群眾信件從各地蜂擁而至、許多學校邀請他去作報告...

而作傢徐光耀也根據他的故事寫下了一部小說《小兵張嘎》,這小說不久後便被改為電視劇,在大熒幕上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國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