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慮、抑鬱、失眠……春節臨近,你中招“年末綜合征”了嗎?

2024年2月5日 17点热度 0人点赞

春節越來越近了許多人在壓力和焦慮中期待假期職場人士憂慮業績完成情況學生因為期末作業和考試“熬夜禿頭”還有單身青年備受“催魂”困擾已婚人士又深陷傢庭關系的斡旋難題……

“年末綜合征”帶來的疲勞焦慮抑鬱迷茫乃至由心理問題引發的生理癥狀失眠消化道不適心血管疾病等等正影響著越來越多的人

2023年發佈的《中國國民心理健康報告(2021~2022)》在近20萬人次的調查樣本中抑鬱風險檢出率為10.6%,焦慮風險檢出率為15.8%,抑鬱和焦慮水平的影響因素高度相似。可見不隻在年末抑鬱和焦慮已經成為日常生活中不可忽視的問題

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精神病學科主任醫師李衛暉教授從醫數十年與無數抑鬱癥焦慮癥患者打過交道她發現抑鬱與焦慮常常出現共病現象且很多抑鬱癥患者在接受治療後依然存在焦慮等殘留癥狀難以獲得理想治療效果,打擊其治療信心

準確識別主動管理自己的情緒是現代人應該具備的技能“但當你達到了藥物治療的標準時不要忌諱就醫抑鬱癥是可以治療治愈的抑鬱癥千人千面,每個人的癥狀和用藥感受不盡相同,精神科醫生會為你制定最合適的治療方案”李衛暉說

出現哪些癥狀需要尋求精神科醫生幫助

最近李衛暉教授所在的科室收治了一位抑鬱癥復發的大學生患者

“這個學生休學治療了一段時間復學後狀態勉強還行最近要準備期末考試了抑鬱癥又復發申請了緩考

這並不是孤例近期醫院精神科收治了不少不堪考試壓力而抑鬱的大學生也有一些是中小學生在近些年進校園的精神衛生科普活動中李衛暉明顯感受到學生們壓力陡增並且缺乏抒發壓力的渠道

抑鬱焦慮情緒與很多因素有關李衛暉介紹氣候和節律的確會影響心情深秋初冬時節晝短夜長日照不足人們的激素水平發生變化容易情緒波動而更為重要的是社會心理因素例如面臨考試壓力業績考核壓力等等社會心理因素導致焦慮的發生率更高在應激情況下焦慮往往最先表現出來當然,抑鬱也與壓力有關

不過我們常說的焦慮和抑鬱僅是不良情緒而醫學意義上的抑鬱涵蓋的癥狀維度更廣

在臨床醫生看來臨床意義上的抑鬱癥狀相當廣泛抑鬱癥患者不僅僅是“心情不好”還包括興趣或快感的缺失、註意力不集中不想說話缺乏正性情感活動減少甚至包括失眠早醒等等相關癥狀往往需要持續兩周以上的時間才能臨床診斷為抑鬱癥關於抑鬱癥的嚴重程度判斷涉及到對社會功能的考察工作能力人際交往能力生活能力下降越明顯抑鬱癥越嚴重

“普通的焦慮情緒表現為比較單純的‘擔憂’但病理性的焦慮有擔憂有不安有恐慌也有害怕還有身體上感覺上的焦慮。比如心血管系統的心跳加快呼吸急促甚至呼吸困難還有泌尿系統的尿頻尿急包括肌肉的顫抖……這些都是焦慮癥狀”李衛暉介紹李衛暉提醒一旦發現自己出現了抑鬱焦慮等情緒問題無法自己調整,一定要尋求精神科醫生的幫助不要“忌醫”也不要“硬撐”專業的精神科醫生將會判斷病情的程度制定個性化治療方案令人感到欣慰的是近年來隨著健康意識提高主動就醫的患者越來越多

抑鬱焦慮共病率專傢提醒個體化用藥很重要

抑鬱與焦慮常常被同時提起李衛暉說抑鬱癥與焦慮癥就像孿生兄弟擁有共同的致病機制不少抑鬱癥患者也有焦慮癥狀,二者共病率非常高而抑鬱共病焦慮相對來說治療難度更大

“治療難度大”體現在接受治療後易存在焦慮快感缺失等殘留癥狀殘留癥狀會讓患者懷疑治療效果,不少患者因此依從性降低不信任醫生甚至自行停藥導致復發殘留癥狀也影響患者的社會功能無法正常工作降低整個傢庭的幸福指數如果將來反復發作也將影響大腦認知功能治療起來更困難

李衛暉常常遇到因殘留癥狀復發的病人焦慮癥狀的患者往往多思多慮敏感多疑要求完美我們用藥物控制部分患者仍有殘留癥狀每當某些應激事件發生很容易因此復發前幾天一名患者來李衛暉的門診復查稱自己發作時“心跳加快呼吸不過來”甚至一次性服用了20藥物以緩解這令李衛暉非常吃驚

此外,80%的患者在服用抗抑鬱藥物後會出現不良反應常見的有惡心嘔吐頭昏體重增加性功能受障礙等患者個人體質不同對藥物的耐受程度不同出現的不良反應也不一樣一些女性患者在李衛暉開藥時特意詢問能否避開會使體重增加的藥物在不影響療效的情況下她會滿足患者的要求根據患者個體情況,個性化地去選擇療效全面且不良反應少的藥物是最佳的方案

隨著現代醫學的發展一些新的抗抑鬱藥物陸續出現在市場上李衛暉特別提到我國首個自主研發的抗抑鬱創新藥若欣林(鹽酸托魯地文拉法辛緩釋片)“這個藥上市已經一年多臨床應用下來效果不錯不同於傳統主流的抗抑鬱藥物僅針對5-羥色(5-HT)、去甲腎上腺素(NE)若欣林瞄準5-HTNE、多巴胺三神經遞質對三者均具有再攝取抑制作用,調控更全面

李衛暉介紹若欣林增加了對多巴胺的幹預促進社會功能恢復的效果更好,同時有利於提升患者依從性,使治療進入良性循環臨床研究證實,若欣林能夠全面、穩定治療抑鬱癥,顯著改善患者焦慮狀態、阻滯/疲勞癥狀、快感缺失和認知能力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不引起嗜睡,不影響性功能、體重

李衛暉提醒正處在壓力和焦慮中的人們,要學會識別和管理壓力“當我們預感到某件事情對我而言壓力很大我們可以提前幹預比如提前找到一個應對策略不至於遇事慌亂也可以尋求心理治療壓力過度後提醒自己轉變思維和認知進行自我疏導和調整適當運動規律生活如果出現了無法自己調整的情況應該及時尋求精神科醫生的幫助

瀟湘晨報記者任彎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