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有舊事,那些煙火人間裡的小歡喜

2024年2月5日 18点热度 0人点赞

說起來過年的歡喜,

想起來似乎總是那些舊年月的回憶,

沒有那麼多南來北往的過客,

沒有千山萬水的別離,

隻是歸納與收拾把新一年整理,

隻是忙碌著一些風俗與習慣,

用年味兒來裝點我們的歲末年尾,

有左鄰右舍的你來我往,

有街巷間傢傢戶戶的忙碌,

也有一起去置辦年貨的熱烈……


01

年前磨豆腐,

既是照著習俗過,

也是我傢雷打不動的規矩。

從自己輾著磨,

到後來機器加工磨,

那一水缸的豆腐成為年節裡我的歡喜。

02

蒸饅頭這件事也是必不可少的習俗,

可以做形狀各異的饅頭,

也可以包有餡料的饅頭(包子),

給它們點上一個紅點,二個紅點,三個紅點,

來區分餡料的不同。

為的是過年,為的也是舌尖上的慰藉。

03

姑娘小媳婦兒們最愛幹凈,

院子得掃、窗戶要擦,

傢裡需撣塵、舊對聯得清洗,

孩子與老人的新衣要張羅,

門簾兒、年畫兒都得煥然一新。

04

年前的紅紙須得多買些,

裁紙時心裡頭也得有算計,

對聯要麼請教書的先生來寫,

要麼自傢的兒郞揮筆,

在舊詩文中創新,

用吉祥如意的話語帶來好運,

剩下些紅紙片兒正好用來包壓歲錢給孩子們喜慶。

05

年三十兒的那一餐必定是過年的最熱烈,

對聯得在中午前貼好,

餃子中午吃,

滿滿一桌子雞鴨魚肉是晚餐的豐盛,

新衣服全部放在床上備好,

看著春晚、吃著夜宵,

隻等著十二點時的煙花與鞭炮……

06

隻需要站在院子裡,

便可以看到城南城北的煙花四起,

母親闊氣的允許了我們的鞭炮,

我們也緊扣著12點的鐘聲,

以一份英勇無敵加入到新年的歡喜。

07

正月十五的兔兒燈早就紮好,

成為孩子們心心念念的相互比拼,

一隻小小的蠟燭在夜晚點起我們的如夢似幻,

小心翼翼間生怕一陣風吹到紙殼,

我們心照不宣的穿街走巷,

隻為那一盞燭光帶來的節日氣氛。

08

正月初一吃個湯圓也是有些地方的習俗,

豆沙餡兒中間再加一塊糖醃制的豬板油,

又甜又鮮,還有點肥膩膩,

還是愛吃肉餡兒的大包子,

愛吃一碗實實在在的白菜豬肉大餛飩。

09

拜完年的大街小巷,村前村後,

都是大人與孩子們的身影,

正月裡不能打罵孩子,

所以多少縱容了他們的肆意,

地上的小鞭炮還能撿起來再放,

口袋裡的摜炮隨時用來相互比拼,

這過年要的就是一起相互瘋鬧的氣氛。


從孩子變成了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人,

過年的張羅隻有幾場吃的安排,

大概是生活有了更多的精彩,

所以才對年節的樂子保持了平淡的心態,

那些曾經藏在城南城北的舊時歡喜,

像是一些再不可言說的故事,

曾是那般的熱烈與令人向往,

以一些小小的滿足帶給我們一年一次巨大的愉悅,

過年吃肉,過年穿新衣,過年放鞭炮……

都是些過年才能擁有的一些回饋,

那些年,落在了我們湛藍的記憶裡……


圖文皆原創,版權“姑蘇阿焦”所有,

任何盜用、改圖、獲利行為都視為侵權。

商用需授權,轉發註明出處。

朋友圈隨意。

【姑蘇阿焦】

微信公眾號、頭條號、新浪微博 同步更新。

視頻號、抖音也上線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