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大”的鮑魚之一,15人都吃不完一隻?為何我國不引進?

2024年2月5日 23点热度 0人点赞

前言

每當夏天到來的時候,人們對沙灘和大海的向往也增加了。

在各種社交軟件中,我們可以看到各種海鮮美味,都開始成為大傢分享的焦點。

說到海產品,大多數人都可以談得頭頭是道,比如龍蝦、金槍魚、生蠔、黃魚、魷魚、螃蟹等等。

而在中國,我們有自己的四大海味,分別是鮑、翅、肚、參,按照順序,可以看出鮑居於四大海味之首。

在中國,我們有句俗語叫做"一口鮑魚一口金"。

鮑魚是一種異常珍貴的海鮮,隻有那些身份尊貴的人才能享用到這種美味。

一般情況下,我們見到的鮑魚大小都隻有手掌那麼大,吃起來並不能滿足胃口。

而在美國,卻存在著世界上最大的鮑魚——加州紅鮑。

據說一隻鮑魚可以供應十五個人食用,可見其巨大。

那麼,這個所謂的“最大”鮑魚,到底是何方神聖呢?為何我國不引進呢?

美國“最大”的加州紅鮑

眾所周知,地球上的海洋面積非常廣闊,實際上比陸地面積還要大得多。

海洋資源非常豐富,但每個國傢的專屬海域環境都有所不同。

盡管專屬海域都是相互流通的區域,擁有美麗的沙灘和無垠的海洋景色,但海水中的生態環境卻各不相同。

就拿鮑魚來說,它被譽為“餐桌黃金、海珍之冠”,是一種珍貴的海產品。

它的肉質細嫩、營養豐富,深受喜愛。

全球共有216種鮑魚,每種都有不同的外觀和口感,大小也各不相同,有的鮑魚非常大,有的則很小。

加州紅鮑算是世界上最大的鮑魚之一,來自美國加州海域和墨西哥太平洋沿岸。

體重約4000克,貝殼直徑可超過31厘米,一般大小的加州紅鮑與我們日常用的碗差不多大。

它的外形與其他鮑魚不同,像一塊厚重的石頭,它有堅硬的石灰質貝殼,覆蓋整個軟體部分。

加州紅鮑的外殼呈磚紅色,質地粗糙,宛如建築用的紅色磚塊,很難想象它所包裹的是如此鮮美的鮑魚。

貝殼的邊緣有一圈海藻般的外圍,仿佛一條美麗的裙邊。而貝殼內部則光彩奪目,被人們用來制作裝飾品。

與其他食物不同,我們通常認為食物越小越精華,越大的食物反而會更老,味道和口感也會較差。

但加州紅鮑不同,無論大小,它的肉質依然鮮嫩肥美。

或許是因為它長時間生活在深海,以肉質豐厚的海帶為食的緣故。

與其他鮑魚相比,美國人更喜歡將加州紅鮑切片後進行炙烤,類似於刺身的方式,但會經過加熱處理。

他們認為這樣可以保持鮑魚的鮮美口感,又不會因為長時間煮制而導致鮑汁流失。

珍貴的食材應搭配珍貴的調料,低鹽喜馬拉雅海鹽成了最佳選擇。

而鮑魚本身就帶有海水的咸鮮味,所以不需要過多的調味。

根據吉尼斯世界紀錄認證,有一位潛水員打撈上來的加州紅鮑,長度為31.3厘米。

該紅鮑重約8斤左右,相當於13寸輪胎的大小。

這隻巨大的紅鮑魚足夠供應至少15人享用,平均每人可以品嘗到約半斤鮑魚肉。

聽到這些,相信許多熱愛海鮮食物的朋友就已經開始蠢蠢欲動了,甚至非常好奇,我國作為“吃貨”大國,為何不引進呢?

我國不引進的原因

實際上,我國之所以沒有引進加州紅鮑,並不是因為不想引進,而是因為我國的海域並不適合加州紅鮑的生長。

從上世紀七十年代開始,我國就開始嘗試引進加州紅鮑進行養殖,但同樣遇到了困難。

由於加州紅鮑魚具有極度“嬌貴”的特性,幾乎不可能在中國的海域成功繁殖。

即便在美國,也隻有極少數地方能夠進行人工養殖,以確保野生加州紅鮑魚不會遭受過度捕撈的問題。

加州紅鮑被當地人譽為"鮑魚皇後",對其生存環境有很高的要求是一種非常珍貴的海洋生物。

它們生長在美國加州附近的巖礁海底,由於生長環境的特殊性,捕撈加州紅鮑的難度非常大。

人們想要從礁石上采摘下來需要付出一番努力,需要使用專門的工具,並且需要一些技巧。

因為它們非常牢固,取下的過程中容易損壞鮑魚的外殼,如果外殼被損壞,鮑魚的價值就會大打折扣。

在采摘加州紅鮑時,就需要耗費更多時間和人力,與其他鮑魚相比更為繁瑣。

除了采摘困難之外,加州紅鮑最顯著的特點就是個頭巨大。

它們最大時可以長到直徑30厘米,一個重約4公斤,這對於鮑魚來說是非常驚人的。

很多人聽到這種鮑魚的重量都難以置信,畢竟,以它們的個頭大以至於一個鮑魚足夠幾個人分享。

然而,這種鮑魚的價格更是高得離譜,一隻鮑魚的價格高達10萬美元,這簡直是能夠換取一個縣城的一套房子。

不過,這也使得加州紅鮑成為了奢侈品和高端餐飲市場中的稀缺佳肴,但數量稀少。

當地還制定了相關法律來保護挖掘加州紅鮑,規定挖掘的加州紅鮑必須超過7英寸。

每日限額不能超過三隻,每年最多可以挖掘18隻,以保證它們能夠持續繁殖。

而我國不僅人口眾多,而且海岸線較短,因此海鮮資源相對有限。

我國也有鮑魚,正常情況下,像一個手掌大小的鮑魚一般都被視為奢侈品,隻有少數人能夠承擔得起。

不過,這也一對比,我國普通鮑魚還是相對較便宜的選擇。

對於多數人來說,享用一頓普通鮑魚已經足夠滿足需求了,加州紅鮑魚並非必不可少的食物。

正所謂,國內掙錢國內花,肥水不流外人田,加州紅鮑也不是非引進不可,畢竟我國的海鮮產業也在慢慢崛起。

新疆海鮮逆襲

說起海鮮,很多人通常會認為這是沿海城市的特產。

但在位於新疆這個被譽為“離海最遠的地方”的內陸地區,卻出現了一場豐收的“海鮮”盛宴。

對於內陸地區如何養殖“海鮮”,很多人都感到疑惑,實際上,這要歸功於一種被稱為“海鮮陸養”模式的養殖方式。

隨著全球化進程的推進,食品的流通與交換變得越來越頻繁,在這個過程中,一直以來有個共識:海鮮,尤其是三文魚,是沿海地區和海洋國傢的特產。

據了解,在去年的統計數據和市場走勢上,我國正在挑戰這一傳統觀念,而新疆養殖虹鱒的歷史也並不短暫,上世紀70年代,伊犁地區就有相關記載。

近年來,在政府和當地養殖戶的共同推動下,海鮮養殖蓬勃發展起來,除了備受關註的三文魚外,新疆各地還聚集了全球各類精品海鮮。

例如麥蓋提的澳洲龍蝦、察佈查爾的羅氏沼蝦、阿克蘇的南美白對蝦和巴州博斯騰湖的螃蟹等。

眾所周知,新疆是一個位於中國內陸、被稱為“瓜果之鄉”的地方,正在逐漸成為海鮮養殖的新前沿。

相信大多數人,對於新疆能產出的海鮮的事情,會感到驚訝,實際上,新疆自身的地理和氣候條件為海鮮養殖創造了獨特優勢。

新疆地形多樣,擁有廣大的湖泊和河流資源,尼勒克縣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那裡的河流水源來自冰川融水,為冷水魚類如三文魚提供了理想的生長環境。

盡管新疆地處內陸,距離海洋較遠,但其獨特的地質條件賦予了豐富的海鮮養殖資源。

塔裡木河、伊犁河和博斯騰湖等大型水域提供了豐富的水資源,同時具備適宜的溫度和養分,為海鮮養殖創造了良好的生長環境。

塔裡木盆地東部的地下鹵水湖泊含有豐富的礦物質和微量元素,適宜養殖多種高端海鮮品種。

這些資源為新疆的海鮮養殖產業提供了獨特的條件。

當地漁民充分利用這一優勢,積極發展魚苗養殖和成魚養殖,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海鮮養殖已成為一項“富礦”。

據了解,廣東省在2022年至2023年期間投入了2500萬元的援疆資金,已經建設了16個工廠化設施養殖大棚和1000畝的室外養殖魚塘。

作為回報,新疆海鮮的業績也非常喜人。

據新疆農業農村廳統計數據,2022年新疆漁業總產值達到42億元,比2019年增加了9.21億元。

到2025年,新疆漁業全產業鏈的總產值預計將達到約200億元。在這其中,喀什地區的水產養殖表現尤為出色。

根據當地水產站的相關人員介紹,喀什地區的12個縣市都是水產養殖地,水產養殖面積達到9.08萬畝,各類水產養殖主體總數為312個,地區漁業總產量達到1.4萬噸。

據不完全統計,預計到2023年,喀什地區的海鮮陸養水產品總產量將達到40.45噸,預計收益將達到402.5萬元。

還有一些農民還利用鹵水資源開展了海水養殖項目,初步取得了成功,再加上,政府加強科技研發和人才培養,以提高海鮮養殖的產量和質量。

隨著政策支持的加強和科技創新的推動,相信新疆的海鮮養殖產業將迎來更加美好的未來!

參考資料:

新眾報——世界上最大的鮑魚是什麼品種?

百度百科——加州紅鮑

新周刊——中國離海最遠的地方,盛產海鮮

涼都高新市監-日本這下傻眼了,中國早有佈局!新疆海鮮逆襲,年產3000噸!

[免責聲明]

文章敘述過程、圖片都來源於網絡,無低俗等不良引導。如涉及版權或者人物侵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刪除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