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必因為孩子玩手機而過度焦慮,希望這篇文章能幫你放下不安

2024年2月5日 17点热度 0人点赞

我失控了,一把奪過孩子的手機,憤怒地砸到了地上。

手機屏幕碎成了雪花,機身彎曲變形,屏幕與中框之間裂開了一個大口子,像受到驚嚇的孩子張開的嘴巴。孩子愣了一秒,繼而放聲大哭。

爺爺奶奶圍了過來,一個哄孩子,另一個安慰我的同時,怪我不該對孩子這樣,容易嚇著孩子。

我是一開始就這樣嗎?

為了保護孩子的視力,我們平時不讓孩子玩手機。現在放寒假了,想起孩子平日上學的辛苦,想玩會兒就玩會兒吧,放松放松。

結果這個口子一開,我就悔不當初。孩子一玩起手機,根本就停不下來。

一開始,我還笑著提醒他暫停10分鐘,讓眼睛休息休息。沉浸在手機遊戲裡的孩子完全沒有反應。後來,我又耐心勸告——嚴厲警告——怒氣沖沖地訓斥,結果孩子不耐煩地跟我對吵了起來。

最終,辦法用盡了的我依然不能讓孩子停止玩手機,一怒之下,便發生了文章開頭的一幕。

摔完手機後,我向孩子發出宣判:以後你再也別想玩手機!

以上是上周末聚會時,一個朋友倒出的苦惱。

孩子玩手機停不下來是傢長們面臨的一個普遍問題,經歷過幾次由此引發的傢庭“地震”後,傢長們也怕了:與其彼此折磨,不如斬斷禍亂根源,禁止孩子玩手機。

1

【禁是禁不掉的,堵不如疏】

手機是禁不掉的。

現在我們的周圍全是手機,孩子的一些作業甚至都通過手機來佈置。

心理學上的“禁果效應”也顯示,越是禁止的東西,人們越要得到手。不讓玩,反而會激發孩子的好奇心,更想嘗試。這是心理機制決定的。

孩子總能找到偷偷玩手機的辦法。偷玩的負面影響不在玩手機本身,而在於孩子刻意躲避父母,意味著他們藏起了自己的心思,不敢向父母表達自己的真實需要。

如果在他有需求的時候,沒能從父母那裡得到支持和幫助。以後碰到霸凌等其他問題時,孩子就可能會習慣性選擇自己隱忍,而不是向父母尋求幫助。

所以,“堵不如疏”的道理,永不過時。

在孩子玩手機這件事兒上,隻要我們梳理清楚問題出在了什麼地方,傢長們就能放下焦慮。

2

【傢長們真正擔心的是什麼?】

孩子玩手機,傢長擔心的是什麼?

大多數人的第一反應都是:當然是擔心孩子的視力與身心健康。

如果隻讓孩子玩30分鐘的手機,並不會對孩子的身心健康造成影響,傢長還會擔心嗎?

還是會擔心。因為30分鐘到了後,孩子很難放下手機,最後還是會因為傢長強制收走手機而發生沖突。

所以,真正讓傢長焦慮的,恐怕不是孩子玩手機影響健康,而是自己無法有效控制孩子玩手機的時間。

隻要傢長說了孩子能聽,玩手機也就不成為問題了。

3

【父母怎麼說,孩子才願意聽?】

俗話說,養兒方知父母恩。

我們都是當上了爸爸、媽媽之後,才切身體會到撫育培養一個孩子有多麼不容易。

爸爸們平時上班累,有時候還會有應酬,晚上回到傢,就想躺下來刷刷手機,讓大腦休息休息。

媽媽們更辛苦。白天上班,工作一點不少幹;晚上回到傢,做傢務、管孩子,也被大眾認為是媽媽的份內事。如果三代人一起住,還得平衡婆媳關系。

這份勞心勞力,很多時候並沒有得到丈夫的理解與感恩。每當媽媽們因為身心疲憊而通過發脾氣來自我緩解的時候,爸爸們往往註意到的是——她怎麼脾氣這麼差?而不是看到她發脾氣背後的需求。

其實,她的暴躁並不是針對你,而是疲憊的身心需要滋養。爸爸們如果能不被情緒擾亂,洞察到妻子背後的需求,這時候,一個擁抱、一個安慰、一塊蛋糕,就能撫平她的情緒怒濤。

對待孩子,也是同樣的道理。

當傢長強奪手機,孩子情緒激動時,作為傢長,能不能做到不被孩子的情緒左右,看到他背後的需求?

隻要看到了,恰當地撫慰孩子的情緒,就能得到孩子的配合。

4

【孩子需要的是什麼?】

如果孩子不是在用手機玩遊戲,而是在學習,傢長們可能就不會焦慮了。

即便擔心孩子的眼睛健康,不讓孩子長時間使用手機,但也不可能因此跟孩子爆發沖突。最後肯定能和平地讓孩子放下手機。

我們很難想象,一個傢長會因為孩子堅持要學習而情緒失控、勃然大怒。相反,傢長一般會暗自欣喜,逢人就誇:這孩子太懂事兒了,自己知道學習。

同樣是長時間使用手機,為什麼傢長處理的結局完全不同?

原因很簡單。在我們的社會集體潛意識裡,學習是一件“好事情”,而玩遊戲是一件“壞事情”。

當孩子用手機學習的時候,父母認為孩子做的非常好,自己作為他的父母感覺很光榮,孩子因此贏得了父母的肯定與尊重。心裡有尊重,說話就和顏悅色,孩子從與父母的交流中感受到了尊重和價值感,就更容易接受建議,雙方形成良性循環。

當孩子用手機玩遊戲的時候,父母會擔心孩子玩物喪志。一個沉迷於玩遊戲的孩子,是在做“壞事情”。作為傢長就會否定孩子的行為,並且因為焦慮在言行上很容易過激。孩子接受到的信息就是,自己在父母眼裡是個壞孩子,沒有價值,不被尊重,心理防禦機制就會起作用,跟父母的沖突也就在所難免了。

所以,讓孩子配合地放下手機,父母的立場、心態、態度起著關鍵作用。每一個人都渴望尊重,渴望價值感。勸說孩子放下手機遊戲,不妨試試從認同和肯定他的角度入手。

有句話說的非常好:

批評的本意是讓孩子變得更好,它的內核,應該是引導和鼓勵,是讓孩子“抬頭”,而不是“低頭”。

5

【和孩子一起制定手機使用公約】

孩子玩手機遊戲停不下來,隻能說明他是一個正常的孩子。

因為,遊戲就是故意這麼設計的,通過獎賞機制,讓玩傢獲得快樂和滿足感,刺激大腦分泌多巴胺,情緒高漲,停不下來。

孩子停不下來,大人也一樣。

一個正在興奮玩遊戲的孩子,他的狀態就像高速上行駛著的汽車。如果急剎車,會很難受,甚至容易出事故,理想的方案是慢慢剎車,給他一個緩沖的時間,讓他逐漸冷靜下來。

比如,提前和孩子約定好玩手機的時間,提前5分鐘或者10分鐘提醒他時間要到了,好有個心理上的準備。

如果時間到了,但他玩的遊戲還差一點才會結束,也可以等結束了再收回手機。讓孩子完整地結束遊戲很有必要,可以幫助他盡早收心,避免耿耿於懷。同時,也保護了他念頭的完整性,有助於在潛意識層面形成有始有終的習慣。

當孩子遵守了時間約定,別忘了充分肯定一下,該誇就誇。如果你能堅持這麼做,幾次下來,孩子就會接受使用手機的規則。因為他在父母那裡感受到了接受、愛、幫助、尊重。

如果提前5分鐘的提醒還不夠心理緩沖,傢長就有必要在平時對孩子進行心理建設。

比如,和孩子一起制定手機使用公約,用手機學習或者玩遊戲都完全沒問題,但都需要合理規劃,科學使用。制定適合自己傢的手機使用公約,在給孩子定規則的同時,別忘了也讓孩子給父母提出使用建議。需要註意的是,使用的時間一定要有明確的時間點,避免模糊。一個讓孩子有參與感的方案,更容易得到孩子的認同與遵守。

有了手機使用傢庭公約,加上時間結束之前的提醒,讓孩子停下手機就沒有那麼困難了。

最重要的是,始終別忘了孩子的需要:尊重、肯定、價值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