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總理“泰國養女”常媛:周總理去世後,她為兒子取名“常念周”

2024年2月5日 22点热度 0人点赞

常媛

文|九鵬舉

編輯|九鵬舉

常媛

1976年,周總理“泰國養女”婚後生下兒子,她十分懷念周總理卻再也無法見到周總理,便為自己的兒子取名為“常念周”。

常媛

常媛的父親是桑·帕他諾泰,是時任泰國總理鑾披汶·頌堪在政界的得力幹將之一,他將兒子和女兒常懷、常媛送到中國頂著巨大的壓力。

要知道,當時的泰國官方更傾向於和美國建立合作關系,這樣一來,泰國就能在美國的幫助下得到發展,反觀中國正處於百廢待興的階段。

常媛

然而,周總理在萬隆會議上的發言,深深觸動了泰國外長,使得泰國外長將目光投向中國,他回國後,立刻向鑾披汶·頌堪表示他對中國抱有希望。

常媛

與此同時,在泰國民間流傳著一個故事,講述了中國美麗的公主慈悲娘娘嫁到泰國,憑一己之力加深兩國之間的感情。

桑·帕他諾泰剛好有常懷和常媛兩個孩子,大的12歲,小的隻有8歲,他經過慎重考慮,決定把常懷送到中國,表達對中國的信任。

常媛

然而,常媛得知哥哥要去中國後,舍不得和哥哥分開,吵著鬧著也要一起到中國,桑·帕他諾泰隻好將她也安排在行程中。

在這之前,桑·帕他諾泰帶著常懷兄妹去見鑾披汶·頌堪,常媛覺得他十分親切,一見到他臉上就浮現出笑意。

鑾披汶·頌堪便將常媛抱起來,讓她坐在自己的腿上,這時桑·帕他諾泰表示,周總理是天才外交傢,有他在,兩個孩子的中國之行一定是有意義的。

常媛

但周總理得知桑·帕他諾泰等人的決定,很快就聯想到泰國等國傢的“人質外交”,就是國傢高層的親屬送到另一個國傢作為“人質”,換取他國信任。

同時,常懷和常媛到中國名義上是學習,使得周總理聯想到他19歲去日本留學時的經歷,當時的他一邊學習還要一邊平復自己的思鄉之情。

常媛

周總理認為,常懷兄妹二人小小年紀離開故鄉有些不妥,就沒有答應他們到中國,最終,在桑·帕他諾泰的堅持下,周總理隻好答應下來。

由於泰國官方采取親美政策,美國也對泰國投入更多關註,桑·帕他諾泰等人隻能先聯系中國駐緬甸大使館,通過這裡的外交人員,秘密將孩子送到中國。

常媛

周總理去接常懷兄妹二人當天,就帶上即將照顧他們的工作人員,工作人員會講泰語,方便和他們無障礙溝通。

不僅如此,周總理為常懷兄妹安排的住處是一套四合院,在這裡照顧他們生活到學習的工作人員都會說泰語。

常媛

同時,周總理派專人管理常懷和常媛的學習,又將他們送到當時教學條件最好的北京第一中學,然而,常媛在很長一段時間,都沒有進入狀態。

常媛剛到中國時,出於對周圍環境的好奇,一有空閑時間就探索周邊環境,不覺得無聊,可她對中國的新鮮感消散後,就開始懷念豐富多彩的泰國。

常媛

但常懷深知自己到中國來學習,身上肩負著拉近兩國距離的責任,就主動督促自己努力學習漢語。

在此期間,常懷發現其他孩子上學都沒有專車接送,他和妹妹也不應該搞特殊,就在見到周總理後,向周總理提出自己的想法。

常媛

這時,周總理彎下腰,拍了拍常懷的肩膀,表示在中泰兩國都有牽掛著他們的人,他們身在中國,中國就要為他們的人身安全負責。

周總理解釋過後,常懷才理解他們被專車接送的意義,也時不時地教導妹妹要好好學習中文。

但常媛年紀小,不理解兩國之間的友誼,她隻知道在自己的祖國,大傢都穿著顏色鮮艷的衣服,身上裝飾著好看的花朵。

常媛

可她透過車窗看到的中國人民都穿著樸素的衣服,甚至有些人的衣服上還縫著顏色不太和諧的補丁。

就這樣過了一年左右的時間,到了中秋節,周總理夫婦在中南海接待常懷兄妹二人,常媛實在是忍不住,幹脆直接問周總理,她什麼時候能回到泰國。

常媛

這時,常懷已經有些緊張,下意識地去看周總理的反應,周總理的臉上沒有不愉快的表情,而是和藹地註視著常媛,開始詢問她因為什麼想要回到泰國。

常媛一邊想著,一邊拿起裝飾用的沙發巾,將沙發巾疊成一朵荷花,放在周總理面前,表示這朵花要是能裝飾在衣服上就好了。

常媛

周總理見狀,捧起常媛疊的荷花,直言他會幫助常媛,讓她在中國也能有傢的感覺。

後來,常懷和常媛的母親得知這件事,很快就趕往中國,向周總理提出,周總理是他們的長輩,見到兩個孩子不聽話可以打他們的屁股。

常媛

原來,常懷兄妹的母親還了解到,常媛在學校不僅不好好讀書,還擾亂課堂秩序,甚至破壞老師教學用的工具。

但周總理卻表示,常懷兄妹在中國很懂事,他們想傢做的一些事情應該得到理解,不需要為這些事情打他們的屁股。

常媛

與此同時,母親勸說常懷兄妹,他們要在中國努力學習,將來成為兩國溝通的橋梁。

在這之後,常媛逐漸意識到自己到中國來的重要性,也開始向哥哥一樣努力學習,遇到不會的問題就詢問負責他們學習的工作人員。

在此期間,周總理夫婦經常看望常懷和常媛,給他們送去一些食品和衣物,鄧穎超總是問他們冷不冷,吃飯了沒有。

常媛

有一次春節,周總理要出國工作,他覺得傢裡有些冷清,便將常懷和常媛交給廖承志,讓廖承志接他們兩個回傢過年。

隨著時間的推移,常懷和常媛已經在中國一兩年,到了要回到泰國的時候。

常媛

然而,泰國軍方發現了鑾披汶·頌堪等人和中國秘密交往的事情,推翻他政權的同時,奪去了他的生命。

同時,桑·帕他諾泰也受到影響,他在傢族的庇護下,才得以保全生命,但他也要接受泰國官方軟禁,無法將常懷和常媛接回泰國。

後來,廖承志將桑·帕他諾泰的事情告訴常懷兄妹,他們二人眼淚止不住地往下掉,情緒一度十分低落。

常媛

常媛

在此期間,周總理夫婦抽出時間陪伴常懷兄妹,直言他們一直將兄妹二人當做自己的孩子照顧,常懷兄妹也能把他們當做在中國的父母。

起初,常懷和常媛不願相信,周總理夫婦和他們沒有血緣關系,也能像親人一樣為他們提供照料。

但周總理夫婦的真心打動了常懷和常媛,使得他們開始稱呼周總理夫婦為“周伯父”、“鄧伯母”,在傢裡見到周總理夫婦總是想要和他們待在一起。

常媛

到了我國處於動蕩的年代,周總理出於對常懷兄妹二人的安全考慮,將常懷遣返回國,又將常媛送到英國讀書。

在此期間,常媛從劍橋等兩所高校獲得畢業證書,還意外認識一個來留學生男朋友。

常媛

男友的父親在中國工作,能說一口流利的中文,在父親的影響下,他也能用中文和常媛進行交流,讓常媛在異國他鄉感到很親切。

後來,桑·帕他諾泰逐漸獲得自由,他發現中國和美國之間的關系緩和,泰國和中國也有希望完成進一步交往。

常媛

於是,桑·帕他諾泰勸說泰國高層的同時,讓常懷和常媛到中國為兩國友誼做出努力。

在泰國高層和桑·帕他諾泰一傢的共同努力下,中泰兩國建交,後來的1976年常媛結婚生子,為孩子取名為常念周,兩年後鄧穎超見到這個孩子早已泣不成聲。

常媛

常媛

我們生活在和平的年代,可以不斷地發展經濟和科技,並加強和他人之間的交往,讓我們能達成合作,為更長遠的發展奠定基礎。

我們和他人發展友誼的過程中,也要不斷提高自身價值,通過我們勤勞的雙手,改善我們和周圍人的生活。

在我們的工作之餘,應該給晚輩多一些關懷,幫助他們對自己生活的環境產生歸屬感,長大後為國傢建設做出貢獻。

常媛

圖片來源於網絡

在我們的生活中,我們應當教導孩子珍惜現在的物質條件,節約資源,通過艱苦奮鬥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

同時,我們可以多喝晚輩們進行溝通,了解他們在工作和生活上的需要,讓他們能在遇到困難時獲得幫助。

當我們和他人產生意見分歧時,應該註意自己解決問題的方式,在不傷害他人的前提下,向他人傳達自己的觀念。

常媛

圖片來源於網絡

與此同時,我們應當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社會建設中,也教導自己的孩子努力學習文化,在我國不同領域發揮價值。

我們面對曾經幫助過我們的人,可以為他們提供物質等方面的幫助回報他人,將他人的善意傳遞下去。

如今我們應當紀念曾經為我們付出的老一輩人,了解他們為我們做出的貢獻,並督促自己通過完成自己的本職工作,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做出努力。

在此期間,我們可以懷念先輩們的付出,在節假日帶著孩子去參觀他們工作過的地方,讓孩子們能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

常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