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著不哭,和動不動就哭對孩子,長大後的區別大了

2024年2月5日 31点热度 0人点赞

#冬日生活打卡季#

“我傢孩子,不管經歷怎樣的事情,都是忍著不說。從小到大,幾乎沒有看他哭過!”

“我傢孩子恰好相反,一丁點的小事情都會哭鬧不止。說真的,每次看到他哭,都覺得頭疼……”

聽著兩個媽媽的對話,突然有種置身其中的感覺。我傢兩個孩子,恰好是不一樣的表現:老大不哭,老二愛哭。

同樣的事情,為何孩子們表現如此之大?

不理解的是,明明同樣的環境、同樣的教育方式,為何兩個孩子在遇到同樣的事情時,會有如此大的不同之處呢?

這一切,還得從孩子的性格特點開始說起。有些孩子,可能在媽媽肚子裡,就比較敏感和情緒化;還有一部分,他們天生就比較冷靜,從小就是“小大人”般的穩重。

孩子之前的經歷,也會影響他們遇到事情時的態度。要是孩子之前經歷過失望和傷害,他們在面對同樣的事情時,就會表現得比較情緒化;可要是之前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再次面對同類型事情,就能冷靜處理。

再有就是,父母的養育方式,也會影響孩子的態度。要是父母平時太過溺愛,總是360°無死角保護孩子,那他們哭鬧也能理解;另外,父母平時對孩子要求太高,或者過於嚴格,也容易讓娃產生不良情緒。

愛哭的孩子,真的有糖吃嗎?

經常會聽人說“愛哭的孩子有糖吃”,事實真的如此嗎?

不可否認,動不動就哭的孩子,確實能夠得到父母更多關註。尤其是在多子女傢庭中,這份關註會更明顯,可能確實會有糖吃。

可問題是:父母的耐心,總有用完的一天。若是孩子哭鬧的太頻繁,父母可能就沒有耐心再去哄勸,說不定會暴打他一頓。

看來,愛哭並不是一件好事。最起碼,說明這類孩子比較敏感,很難控制自己的情緒。很微小的事情,他們就會表現出不滿和難過,甚至哭鬧不停。

不愛哭的孩子,真的好嗎?

在愛哭和不愛哭之間,大部分父母都喜歡後者。在父母們看來,不愛哭的孩子是乖巧、懂事的代名詞,總覺得這類孩子更好帶。

可實際上,評價一個孩子的好壞,不能用他們愛哭或不愛哭作為依據。不愛哭,隻能說明孩子性格內斂,不喜歡表達情感而已。

怎麼說呢?看似孩子很堅強、很勇敢,可實際上都把情緒憋在心裡。就像緊繃的琴弦一樣,孩子一刻都不敢松懈。

最怕的是,當他們的承受能力到達極限後,會一股腦的發泄出來。那個時候,這些年積攢的所有壞情緒,可能都會爆發出來。

愛哭和不哭的孩子,未來差別很大

首先,情感方面有很大不同。

愛哭的孩子,他們的情感相對比較豐富,善於表達自己的情感。哭,就是他們表達自己內心喜怒哀樂的方式,從不隱藏自己的感情;不愛哭的孩子,他們可能更加內斂和克制,從來不會刻意表露自己的情感。

情感方面的差異,對孩子未來的情感表達、人際關系,都有很大影響。愛哭的孩子,更容易在社交中和他人建立親密關系,願意像別人袒露心扉;而不哭的孩子,他們在人傢交往中更謹慎,始終與別人保持距離。

其次:應對挑戰方面有很大不同。

愛哭的孩子,日常生活中更依賴他人的支持和安慰,遇到困難的時候很容易退縮放棄;而不哭的孩子,他們的獨立性更強,能夠應對多種困難和壓力。

人生路上,困難和挫折還是挺多的。自力更生,獨自解決難題的話,才能在生活、學習和工作中,有更出色的成績;若是隻想著依賴別人,前途真的艱難。

最後:心理狀態方面有很大不同。

愛哭的孩子,生活中會表現得敏感、情緒化,容易被他人的情緒影響;而不愛哭的孩子,他們往往更加冷靜和理性,能夠管理和調節好自己地情緒。

事實證明,愛哭的孩子更容易出現焦慮和抑鬱之類的心理問題;反之,不愛哭的孩子心理更健康,隻不過對自己的要求比較高,壓力比較大。

看來,愛哭和不愛哭都有兩面性。父母要做的,是引導孩子用正確的方式釋放壞情緒。遇到不開心的時候,哭鬧也是一種宣泄,正確表達自己的情感,才能享受到人生旅途中的更多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