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兒童對話

2024年2月5日 21点热度 0人点赞

“獨立思考”“共生文化”在我看來就是給孩子更多空間,為他們搭建交流、成長的平臺,但教授知識的過程應該由教師來主導。但最近的經歷讓我有所改變,僅僅是引導還不夠,更重要的是營造一個和諧的環境,使師生處於相對平等的狀態,自然地進行對話。

這樣的認識源於一次課堂教學。講完《學會看病》一課後,我與同事翟淑君老師就對教育的認識、教師角色定位等話題進行了深刻且愉悅的溝通,深刻是因為我對師之位置有了更透徹的認識,愉悅是因為想把自己置於這一有趣、有意義的位置。

“教師是引導者”是我之前的看法,看起來正確但也單一,還應該加入“大朋友”等更多角色,陪著孩子學習、玩耍,在他們需要幫助的時候給予幫助,讓每個人都擁有平等的發言權。

在生字生詞教學中,我引導學生采取自己喜歡且適合的方式認識和理解生字生詞。在給出大方向的前提下,我放手讓孩子自己做,擁有了主導權的他們甚是喜悅。孩子們組成團隊,人數不限,完全看個人喜好,自選展示形式、自定主題。在自學過程中,孩子的主動性大大提高,學習興趣更顯濃厚,時不時跑過來問我展示的時間,抽空就去排練自己的課本劇。他們有的是導演,有的是編劇,還有的擔任導師的角色指導同伴如何表演,協作能力得到了鍛煉;萬聖節前夕,學生自己準備了飾品和糖果用於佈置教室。對此我給予了大力肯定,並且給他們充足的時間去佈置。最終,學生將糖果裝在了帽子裡、貼在了墻上,還提議將糖果作為獎品發給表現好的人。為了防止同學隨意“采摘”,他們在墻面貼上“請勿隨意采摘”的提示語,既裝點了教室也學會了制定規則。

學生就這樣自由地學習、成長著,漸漸還成了我的“老師”。

一天,六年級學生給我送來他們種的菜花,同事看到後萌生了讓傢長幫忙加工菜花的主意。第二天,美味的菜花沙拉就出現在了教室,兩袋沙拉很快被學生一掃而空。此時,我指著環廊外的班級種植空間問學生:“為什麼有的葉子裡有菜花,有的沒有。”一個學生回答說:“因為菜花也有雌雄,雌株才會結出菜花。而且,樹也有雌雄哦!”聽完學生的回答,我驚訝於學生豐富的知識量,原來他們也可以為我答疑解惑。

於是我喜歡上了與孩子聊天、向孩子提問,我們在討論中互相解疑、互相學習,了解彼此的世界。一次兄弟學校的學生來我校交流學習,行程即將結束時我向孩子了解此行的感受,從他們的感受中我明確了自己應選擇什麼樣的教學方式,以及遇到問題時應采取何種解決措施。

不斷與孩子對話,我對“教學相長”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教學相長不應該局限於偶然之中,教師應在日常與學生交往中給予它更大的空間、更多的機會。隨著時間的沉淀,我借助與兒童對話漸漸明晰了教師的位置,了解了兒童世界別樣的美好。

(作者單位系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第三小學)

《中國教師報》2024年01月31日第9版

作者:晏 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