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正二十載,雙抗理念持續深化,助力臨床多重獲益

2024年2月5日 27点热度 0人点赞

肝纖維化是各種慢性肝病進展的必經之路,扶正化瘀作為慢性肝病患者防治肝硬化、進行“雙抗”治療的首選抗纖藥物,能為患者帶來更好的肝纖維化/肝硬化逆轉和長期生存率,降低肝癌的發生風險。扶正化瘀的研究承載了一代又一代科研人員奮鬥的足跡,凝聚著幾代人的心血,也凝聚著全國中醫和西醫肝病專傢的熱情支持和不斷地參與推廣研究的心血。作為中藥,扶正化瘀具有和西藥一樣的循證醫學證據,並被十一大權威指南/共識推薦,自上市以來也受到了中、西醫臨床專傢的關註與認可。

扶正抗纖,共證二十載。扶正化瘀為慢性肝病伴肝纖維化及肝硬化患者帶來了纖維化逆轉的可能,延緩了疾病進展,為患者帶來了更多獲益。值此上市二十周年之際,本刊誠摯邀請北京友誼醫院尤紅教授廣西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江建教授進行專訪,分享她們在抗肝纖維化領域的經驗以及對扶正化瘀抗纖治療的看法。

肝纖維化是多種慢性肝病發展的必經之路,患者人群龐大

肝病是影響我國人民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多種肝臟疾病慢性發展過程中均伴隨著肝纖維化。尤紅教授介紹,作為肝硬化發展過程中的一個階段,肝纖維化的發生發展往往較隱匿,因此對於肝纖維化目前尚缺乏準確的流行病學數據,但仍然可以根據具體的病因及發病情況來進行推算。

第一類為病毒性肝炎導致的肝纖維化,根據最新的流行病學數據,我國病毒性肝炎患者人群約7500萬,其中大部分具有不同程度的肝纖維化,因此這部分肝纖維化患者可能超5000萬。第二類病因則為代謝性脂肪性肝病,估計的全人群患病率高達30%-40%,這些患者中有約30%進展為脂肪性肝炎,甚至脂肪性肝纖維化。此外,還有其他類型如自身免疫性肝病、藥物性肝病及酒精性肝病等造成的肝纖維化。因此,據上述數據推算,我國目前至少有超過1億的患者具有不同程度的肝纖維化。

肝纖維化評估“北京標準”建立,關註肝纖維化進展情況以指導臨床治療

隨著抗病毒治療的應用及脂肪性代謝性肝病的控制,臨床經常能夠看到肝纖維化的逆轉,如何能夠更好地評估肝纖維化成為臨床患者管理過程迫切的需求。2017年,在國傢重大傳染病專項支持下,尤紅教授團隊聯合全國50多傢研究中心建立了肝纖維化的新評價標準,在國際上被稱為“北京標準”。尤紅教授指出這一評價標準的特點在於其核心評價是通過肝組織中纖維間隔的形態學變化(如寬窄、松、致密等),來判斷肝纖維化的進展情況,而非嚴重程度,進而判斷疾病預後及指導臨床治療。

當然在對於肝纖維化的評價方面,目前仍存在較多的難點和需要突破的點。首先,病理學評價金標準的建立,如何更加精準地判定肝纖維化是逆轉,還是進展?目前我們僅在這一方面取得了階段性進展,仍需持續探索;其次,探索更加優化的評價方式,臨床更加希望采用無創方法來進行評價,如肝臟瞬時彈性成像、血清學檢測等,通過結合不同無創評價手段來評價肝纖維化的進展和消退是臨床需要解決的問題。

雙抗治療雙管齊下,全面遏制肝纖維化發展,有效改善患者臨床預後

作為肝纖維化的第一大病因,病毒性肝炎治療中對抗肝纖維化重要性的認知也經歷了較長的發展過程。江建教授對此有很深的體會。她介紹,在20世紀90年代早期,臨床尚無抗病毒治療,當時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隻能進行護肝治療,但這些患者停藥後轉氨酶仍會升高,且逐步進展為肝硬化和肝癌。90年代後期,抗病毒治療出現,針對病因的治療使得肝纖維化、肝硬化、肝癌的發生明顯延緩,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的臨床結局顯著改善。但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多的患者在經歷長達20年的抗病毒治療後,肝臟炎癥明顯好轉,但纖維化改善仍不理想,而且部分患者即使應用了抗病毒治療,仍然會進展為肝硬化,甚至肝癌。此時臨床逐步認識到,抗病毒治療不能解決所有問題,在病因治療的基礎上,抗纖維化治療是必要的,需得到充分的重視。扶正化瘀的系列研究表明,與單純病因治療相比,抗病毒 抗纖維化的雙抗治療能夠明顯改善肝纖維化,減少肝硬化、肝癌發生風險。

也正是因此,雙抗治療在病毒性肝炎管理中的意義得到了臨床的一致認同。江建教授指出,任何肝病首要的是進行病因治療,其次即應考慮抗肝纖維化治療;而肝纖維化在S2級以上是開始抗纖維化治療的重要時機,具體為在治療過程中,采用無創手段(如肝臟硬度檢測、肝纖維化血清標記物等)進行肝纖維化評估隨訪,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給予個體化的治療;治療可選用扶正化瘀等抗纖維化藥物,治療療程基本為一年,可根據肝纖維化改善情況進行個體化調整。在患者人群選擇方面,除了慢性乙型肝炎合並進展期肝纖維化和肝硬化的患者,肝癌術後的患者也需進行肝纖維化評估,達到治療標準的患者應用扶正化瘀等進行抗肝纖維化治療亦可從中獲益。

扶正化瘀通過國際公認標準的嚴格考驗,成為中藥抗纖維化的成功典范

江建教授介紹,在抗肝纖維化治療領域,幾乎沒有一個西藥被證實能明確改善肝纖維化,而中藥在治療纖維化方面表現出了突出的特點和優勢,但當時缺乏國際公認的循證醫學證據。自20世紀90年代,北京友誼醫院王寶恩教授即開始了中藥抗纖維化研究,以明確其中的作用機理及臨床療效,這些研究也得到了國傢層面的大力支持。而扶正化瘀即是其中基礎、臨床研究做得比較規范的代表藥物。

尤紅教授指出,現代醫學對臨床治療講求循證醫學證據,要求通過科學評價體系來證實其有效性及安全性,其中隨機對照試驗(RCT)被認為是公認循證等級較高的評價手段。扶正化瘀作為一種中藥復方制劑,在其研發歷程中,即應用了現代醫學公認的評價體系,通過RCT證實,與單純西藥抗病毒相比,加用扶正化瘀可以有效逆轉病毒性肝炎患者的肝纖維化,進而減少肝硬化失代償、肝癌等終點事件的發生,得到了國內外領域內專傢學者的高度認同。

對於扶正化瘀的系列研究,江建教授進行了詳細介紹。國內一項II期RCT前後采用兩次肝活檢進行評估,結果表明,扶正化瘀可有效逆轉乙肝肝纖維化。隨後,扶正化瘀在美國8傢研究中心開展的II期RCT啟動,同樣進行兩次肝活檢,這一研究的結果顯示,扶正化瘀可有效促進難治性丙肝F3/F4肝纖維化逆轉。對於雙抗治療的療效,國內謝青教授等牽頭開展的前瞻性RCT表明,與單獨抗病毒治療相比,加用扶正化瘀進行雙抗治療可以使乙肝肝纖維化改善率提升27.6%(81.8%對54.2%,P<0.05);十二五期間,在國傢重大傳染病專項支持下,研究規模進一步擴大,方案一共20傢研究中心參與,納入300餘例乙肝肝硬化患者,結果顯示,與恩替卡韋單用相比,恩替卡韋 扶正化瘀初始聯合雙抗治療可以顯著提高肝硬化組織逆轉率14.6%;十二五方案二共納入251例抗病毒治療2年HBV-DNA已轉陰,但肝硬化仍然存在的患者,恩替卡韋序貫聯合扶正化瘀治療後,56%肝硬化患者出現肝纖維化逆轉,安全性及耐受性良好。此外,可喜的是,另有研究證實抗病毒治療 扶正化瘀聯合治療還可以顯著降低乙肝肝硬化發生肝癌的風險56.9%。

經過多年積累,目前扶正化瘀相關的中英文文獻報道已超1200篇,其中500篇被核心期刊收錄;相關的研究中,有68項為RCT。基於這些堅實的循證證據基礎,扶正化瘀已被我國的十一大權威指南共識推薦。扶正化瘀的成功無疑是對我國中醫藥的良好傳承,成為了肝纖維化治療的中國特色之一。

結語

持續且深入的研究探索推動臨床疾病認知及診療的發展與進步,扶正化瘀在傳承中藥抗纖維化傳統經驗的同時,創新發展,通過系列的基礎研究及臨床研究,讓國內及國際同行看到了抗纖維化的中藥力量。更加重要的是,其系列研究還推動了肝纖維化領域研究探索的深入,抗病毒治療 扶正化瘀的中西醫結合雙抗治療理念深入人心,為廣大肝病患者帶來了福音。

專傢簡歷

尤紅 教授

  •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友誼醫院副院長

  • 肝病中心教授,主任醫師,研究員,消化內科博士研究生導師

  • 現任中華醫學會肝病學分會副主任委員

  • 亞太肝病學會副秘書長兼執行委員

  • 研究方向是消化系統肝臟疾病,特別是慢性肝病肝纖維化。在肝纖維化臨床研究方面,牽頭國傢十二五和十三五重大傳染病專項中“逆轉乙肝纖維化肝硬化及阻斷疾病進展的優化治療”項目。主持國傢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和面上項目等。獲得國傢百千萬人才項目,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項目

江建寧 教授

  • 廣西醫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感染病科 主任醫師、二級教授、碩士、博士生導師

  • 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傢

  • 中華醫學會肝臟病學分會第5-7屆全國委員

  • 中華醫學會感染病學分會第10-12屆全國委員

  • 中國醫師協會感染科醫師分會第2-3屆委員、常委

  • 廣西醫學會感染病學分會前任主任委員

  • 廣西醫師協會感染科醫師分會名譽主任委員

  • 廣西醫學會肝病學分會委員會顧問

  • 廣西感染病診療質控中心副主任

  • 廣西科協第八屆委員、廣西醫學會理事

  • 《中華肝臟病雜志》、《中華傳染病學雜志》、《中華臨床感染病學雜志》、《臨床肝膽雜志》等雜志編委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