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交叉韌帶損傷對身體有什麼影響?中醫針刺治療對其有效果嗎?

2024年2月5日 16点热度 0人点赞

膝關節是人體的重要結構組成,其作為機體最大的關節,其結構復雜程度非常高,有著較高的損傷概率。

發生損傷的原因及類型較多,其中最常見的膝關節損傷有半月板損傷、關節軟骨損傷以及韌帶損傷等。

前交叉韌帶作為膝關節中的重要組成結構,是維持膝關節穩定的核心韌帶。臨床研究表明,前交叉韌帶損傷(anteriorcruciateligamentinjury,ACL)的因素和發生機制十分復雜,目前臨床中的常見損傷類型為運動型損傷,以膝外展或旋轉運動損傷原因為主。

導致發生前交叉韌帶損傷的運動項目較多,包括滑雪、籃球、跳遠、跳高、武術、以及體操等。結果表明,大多數前交叉韌帶損傷患者通常伴發有膝關節其他韌帶損傷癥狀

此外,一旦前交叉韌帶出現斷裂事件,通常伴隨膝軟骨損傷癥狀,還可能發生股骨外踝及脛骨平臺外部區域的骨損傷,在一系列損傷發生後,會引起膝軟骨結構的順應性變差表現,繼而引發退行性病變。

針對前交叉韌帶損傷疾病,目前常見的治療手段有口服非甾體抗炎藥為主的保守治療,該方法已經在臨床實踐中得到普遍應用,作用機制已經十分明確。

另外比較常見的其他保守治療方式有冰敷、外敷中藥、推拿按摩、拔罐以及加壓繃帶包紮等,並強調早期的功能康復鍛煉。

主要適應癥為急性單純的前交叉韌帶斷裂或非完全斷裂,此外還包括撕脫骨折移位或其他部位損傷程度較為嚴重無法進行手術治療情況。

針灸作為中醫傳統療法,通過對膝關節周圍肌肉及特定穴位進行刺激,使血液循環加快,促進炎癥吸收,松解關節粘連,從而緩解疼痛,並可通過改善肌肉萎縮狀態從而增加患者關節活動度。

古代中醫學上對於前交叉韌帶損傷沒有一個明確的認識,根據其功能歸類於“筋”的范疇,依據其癥狀表現可以屬筋傷。

目前,針灸對於軟組織損傷的療效確切,結合前人和自身對軟組織損傷治療的經驗,摸索出根據經筋理論指導下,運用透刺手法治療前交叉韌帶損傷的針法。

在目前臨床的研究中,經筋透刺法亦稱之為透刺經筋法,這種針法是在相關經筋理論的指導下對患者進行循經取穴的過程,以透刺法為進針的主要手法,進而達到治療目的。

“透刺經筋法”在臨床上得到了較為廣泛的應用,目前最常見於於面癱的治療,其主要的特色是以透穴刺法,對患者的筋骨等進行調節氣血,進而達到良好的臨床效果。

將面癱中的刺法套用於前交叉韌帶損傷中,因前交叉韌帶與面癱病因不同,主要因跌撲損傷致氣滯血瘀而非風痰入絡,其證型不同,故治則以活血化瘀為主。

另根據《靈樞·經筋篇》中的論述,明確提到“膝”的經筋有足少陽之筋、足陽明之筋、足太陽膀之筋、足太陰之筋,另外有足少陰之筋於內輔骨上並於足太陰之筋。

在這些經筋上有壓痛點時,根據“以痛為腧”的取穴原則,以壓痛點為主要取穴,輔助以經穴,根據所在經筋,采用透刺手法,如直刺深透、斜刺平透、沿皮刺橫透、多向透刺等手法。

可同經透,可陰陽經透,也可多經透刺,以加強針灸效果,以求通經絡,調氣血,榮經筋,從而緩解前交叉韌帶損傷患者的臨床癥狀。人體的膝關節是最大且最為復雜的重要關節之一。

其主要是由股骨髁、脛骨髁以及髕骨等組成,周圍充滿了肌肉、韌帶、關節囊行過程中,其每個結構均處於重要的位置,各自起到了不同的作用,使得膝關節在活動時受到一定程度的保護,避免受到損傷。

其中前交叉韌帶對膝關節的穩定性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其結構的組成較為復雜。臨床的數據證實,前交叉韌帶分為幾個功能束。

由於其各個束韌帶纖維間進行緊密的相連,沒有一個較為明確的分界,目前關於前交叉韌帶究竟分為哪幾束等仍然存在較大的爭議。

目前臨床上絕大多數學者認為其主要是由前內束和後外束等組成,其中前內束更為粗大一些。

相關學者指出,前交叉韌帶在具體工作時之所以可以有效的保證膝關節的穩定性是因為前交叉韌帶的前內束和後外束等可以在患者發生屈膝和伸膝時保持了一定的緊張性,繼而使得膝關節屈伸運動始終處於有纖維束的作用,做到了一定的張力。

膝關節的血液供應主要來自於動脈發出的膝關節內側和外側動脈、膝關節中動脈以以及滑膜等組織。在膝關節的正常運及膝下內側和外側的動脈等,其前交叉韌帶的血液供應等亦來自於膝中動脈,在其股骨的附著點進入。

前交叉韌帶主要作用是膝關節的屈伸活動時限制脛骨的過度前移以及旋轉等,同時亦可以有效的限制膝關節過伸等對膝關節運動起到的導向性作用,可以看出前交叉韌帶對膝關節的正常運行過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前交叉韌帶損傷在普通人中損傷發生概率為1/3000。有相關文獻報道美國平均每年有約10萬人出現前交叉韌帶損傷,手術重建費每年高達10億美元,給社會增加很大的負擔。

受解剖特點、內分泌、肌肉力量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女性更容易出現前交叉韌帶損傷,但由於男性通常從事的活動風險更高,常常會導致實際患病人數在性別上沒有差異。

在軟骨結構功能退變過程中,可刺激引發機體自身的修復功能,因此可導致關節軟骨下骨異常增生,關節面表現出逐漸的增厚和硬化趨勢,在膝關節邊緣開始形成骨贅。

前交叉韌帶主要通過其生物力學特性,對脛骨的過度前後方向運動發揮控制作用,避免膝關節因過度伸展而出現內旋外翻現象,同後交叉韌帶協同發揮對膝關節旋轉復位過程的調整作用。

關節中的韌帶組織不僅具有一定彈性,還具有一定順應性。一旦韌帶的實際應變范圍超出自身彈性應變極限,韌帶即可能出現塑性應變,嚴重時可發生斷裂。認為前交叉韌帶的應變量不低於2mm。

前交叉韌帶損傷是臨床上常見的膝關節損傷之一,大約占據膝關節韌帶損傷的80%左右。目前在臨床醫學上通過抽屜試驗、Lachman試驗以及軸移實驗等進行檢測。

檢測前韌帶交叉損傷的敏感性較高,達到80%左右,關節鏡等亦是檢測前韌帶交叉損傷的關鍵性手段之一,但是屬於有創治療,目前臨床上針對於前交叉韌帶的損傷不能單單依靠一種具體的手段來進行檢測。

同時應當有效的結合患者的病史、體格檢測等影像學表現來綜合性的判斷。相關的臨床醫學數據證實,前韌帶損傷會給患者帶來較大的痛苦,在前交叉韌帶斷裂的1個月內,患者外側半月板受到損傷的概率可以高達50%。

所以當機體出現前交叉韌帶損傷後,應當積極的進行治療。在研究過程中我們充分定位於前交叉韌帶損傷作為研究對象,充分探究了常規的理療方法以及中醫等相關方法對患者的治愈率以及治療後生活質量的提高,以期給予臨床一定的啟發。

研究提示低頻、中頻電刺激治療給予前交叉韌帶損傷一定的療效,患者在治療前後其膝關節的伸縮度以及屈伸度等均有一定程度的提升,患者疼痛度明顯改善,生活質量等出現較大程度的改善,但是患者整體的膝關節活動度改善程度較低。

隨著中醫學的發展,前交叉韌帶損傷患者的治療思路及選擇方式等亦有較大幅度的拓展,給患者帶來更多的福音。

CT檢查是現代一種較先進的醫學影像檢查技術,目前具有多種CT檢查技術。對80例急性膝關節損傷患者進行回顧性研究後發現16層螺旋CT對於膝關節側副韌帶可直接顯示,但涉及十字韌帶病變時效果較差。

若要排除前交叉韌帶起止點處的撕脫性骨折,CT相較於X線具有一定優勢,但是由於CT的分辨率有限,對肌腱、韌帶等軟組織損傷的診斷率不高,會導致一定的漏診率。

研究表明,64層螺旋CT對於微小骨裂的診斷有一定價值,但對於前交叉韌帶損傷的意義較小。稱CT造影能清楚顯示膝關節內的韌帶等關節腔內的情況,但是CT造影是一種有創的診斷。

又由於造影劑對身體的影響使得它在臨床使用中頻率不高。使用CT雙能量技術診斷膝關節前交叉韌帶損傷準確率達87.5%,敏感性高達94.5%。

由於雙能量技術屬於CT的新領域,還有很多基礎性、病理性的問題沒有解決,並且CT具有放射性,對操作者的經驗要求較髙。

高低頻超聲檢查在臨床應用中已有50多年歷史。對37例行B超、MRI和關節鏡檢查的膝關節損傷患者的結果對比後發現,在對韌帶檢查的敏感性上,超聲檢查可達71%。

盡管不及MRI高達93%的陽性率,但其無創、操作簡單及價格相對低廉的優點,使其在臨床應用中具有較高的性價比,而且進行超聲檢查時,可實時動態地在超聲下行穩定性試驗檢查韌帶的張力情況。

當然,超聲檢查對於操作者的經驗也有一定要求。隨著我國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民眾的運動和健身需求也隨之增長,預防運動性膝關節損傷,增強膝關節使用壽命成為目前的熱門問題之一。

膝關節是最容易損傷的人體關節,蓋因膝關節處於身體兩個最長的杠桿臂之間,膝關節是人體關節中最大、構造最復雜的承重關節,功能較多,也容易受傷,尤以半月板和韌帶損傷最為多見。

要保持膝關節功能,準確的診斷和及時、合理的治療至關重要。膝關節損傷在中醫理論中現在認為屬“筋傷”,早期中醫認為該病需要結合內因、外因兩方面

根據癥狀也歸類於“痹癥”范疇,至明清以後,祖國醫學認為本病在損傷的早期,主要是因跌撲損傷所致,故病機為氣滯血瘀,由於局部氣血不通因此“不通則痛”,才導致了膝關節的紅腫、疼痛、酸脹等癥狀。

此類認識接近現代醫學對膝關節運動損傷的認識。目前臨床診療中,根據患者不同的個體差異,對膝關節損傷的辨證分型,方能取得良好療效。

針灸是通過腧穴刺激臟腑經絡之氣血,調節氣血,疏通經絡,可促進膝關節局部代謝速度,從而緩解膝關節腫脹、疼痛的癥狀。臨床應用中,有單純針刺、針刀、溫針灸和各類艾灸應用於治療膝關節疾病。

針刺被認為是通過調節膝關節周圍肌肉的組織構建和生物力學平衡,來達到維持膝關節的穩定,並預防運動性損傷。

臨床治療膝關節損傷的針法較為多樣。運用平衡針灸配合中藥外敷治療膝關節損傷患者20例,總有效率可達95%。將56例急性膝關節損傷患者隨機分成針刺治療組和藥物對照組各28例。

藥物治療組予以非甾體類抗炎藥等治療,針刺治療組結合痛處予以針刺尺澤、內關、大杼、犢鼻、內膝眼、鶴頂、陽陵泉等穴的針灸治療。

對其療效比較後,認為針刺具有治療急性膝關節損傷的療效,且相較於非甾體類抗炎藥,不存在藥物的不良反應。

運用針刺結合康復訓練治療運動性膝關節損傷患者40例,認為針刺結合康復訓練可以有效的改善運動性膝關節損傷患者的癥狀,改善膝關節的功能。認為針刀既具有針刺效應以疏通氣血經絡,調節整體治療疾病。

縱觀臨床研究現況,中醫療法可以通過多種途徑,有效緩解膝關節損傷所產生的疼痛,關節活動障礙等癥狀,從而提高患者生活水平。

尤其是各種療法間可相互協調補充,協同作用,從而顯著提升治療效果,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