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多年前春節,用最簡單方式燉得一鍋菜,是城裡人無法想象絕味

2024年2月5日 23点热度 0人点赞

故鄉蘭考的黃河鯉魚

河南的魚,哪個最出名?我猜著是黃河大鯉魚了,豫菜中的一大名菜。

我的故鄉——蘭考縣的西北位置,有個鄉鎮緊挨著黃河的一段兒——壩頭鄉,因著黃河距離我們很近,所以我對鯉魚有種親切感。

壩頭鄉有一個景點叫黃河灣風景區,2024年元旦,在好奇心的趨勢下,我去遊歷一番,除了看浩渺、奔騰不止的黃河,其他並無太多風景可言。


隻能說農村遍地都是風景,那就是一望無際的麥田。

黃河裡的魚很多,黃河鯉魚主要產地在黃河中下遊的洛陽、開封一帶,所以鯉魚是我們常吃的。

但是在鄉村,性價比高更加重要,有比鯉魚更實惠的魚——草魚,也是我們常常食用的一種魚。

百度了下,也沒有搞明白河南的草魚,是來自長江還是主要是靠魚塘養殖的?

過年趕集去買魚

小時候,逢我們村的集會(臘月二十八),或是鄉鎮集會(年三十),父母帶著我們一起去趕集,買肉類——白條雞、草魚、豬肉。

因為小時傢裡沒有冰箱,肉類不宜買太早。

挑著大個兒的草魚,買兩條,是活魚還是已經翻肚兒的魚,其實也沒有太關註,能吃就行。農村人在吃上確實不太講究,有就行了,細節倒是不太關註,不似今天——必須活魚現殺的才行。

賣魚的老板,隻負責賣魚,並不負責處理魚。


於是,買到的魚、雞、豬肉,都交由父親處理。母親不食葷腥,也不處理葷腥之物。

看著父親拿刀割開魚的肚子,掏出五臟六腑,我們站在旁邊觀看,並且專門等著父親從魚肚裡掏出來的魚鰾(魚泡)。

幹啥呢?

一腳上去,踩得“嘭”的一聲,還覺得很開心、很有趣。


而後拿鐵鍁鏟著魚的五臟六腑,扔到旁邊的大土坑裡,貓啊狗啊,聞著魚腥味,爭相搶食。

處理後的魚,也不著急吃。

用個繩子從魚嘴穿過,吊到房梁上,一定要註意,周邊一定要空蕩蕩的,不能有任何可以落腳的東西(比如繩子或者棍子),且要掛的足夠高,不能給貓碰到的機會。


不然,新年的魚貢獻給了貓,我們隻能望著空繩興嘆了。

就這樣,魚在寒冷的天氣裡,慢慢風幹了一些水分,肉的質地竟然更加勁道了。

壘簡易的灶臺燉魚

因著母親不碰葷腥,我們吃肉,就得另起爐灶。

去墻角取幾塊磚頭,在庭園中間,簡單壘幾個樁子,拿個大鐵鍋往壘好的磚垛上一放。

用麥秸稈引著了火,燒玉米桿或者木棍,又或者是玉米芯,有什麼燒什麼。

鍋燒熱了,添油,加入大蔥段兒和生薑片,爆香。

倒入剁好的魚塊,魚皮在油中,高溫定型,又焦又黃。

加入熱水些許,加鹽,開煮,水已經可愛的奶白色了。

正所謂“千滾豆腐萬滾魚”,繼續慢火燉煮,更能將魚的細膩和鮮美熬煮出來。


等到魚湯煮好時,加入米醋,醋是農傢人自己做的,不是清水一樣的透明色,是淡淡的橘黃色,賣醋的大叔總是過段時間,都要在我們村走街串巷叫賣大半天,傢傢都愛灌他們的醋。

重點,點睛之筆,怎可少了香菜呢?

父親每年都要在院子一角撒一片香菜,香菜矮小,細弱,香菜的味道極為濃烈。


院子裡種的香菜,不用連根拔起,而是掐尖兒,看著哪顆長的大了些,掐去即可,清水沖沖,有時也不必切了,兩手拽斷,扔鍋裡就行。

淡淡的乳白之間,些許翠綠,就像白雪皚皚的冬季,那一點翠綠的生命,耀眼奪目,總能讓人熱淚盈眶。


未燒盡的柴火,還在燃燒,繼續燉煮著,魚的鮮美、香菜的濃烈,在空中久久不能散去。

魚肉緊致、鮮甜可口,酸魚湯開胃爽口,呲溜一口,欲罷不能,非得吃撐了,才能罷休。

其實,我更愛喝魚湯,不愛吃肉,草魚雖也好吃,但是刺太多。

使我不禁想起張愛玲在《紅樓夢魘》說:“有人說過‘三大恨事’是‘一恨鰣魚多刺,二恨海棠無香’,第三件不記得了,也許因為我下意識的覺得應當是‘三恨紅樓夢未完’”。

美味難以復刻

《舌尖上的中國》說“高端的食材,往往隻需要最簡單的烹飪方式”。其實,食材有什麼高端不高端,“高端”隻是人類強行給予食物的一個評判罷了,食材,隻有你覺得是不是好吃,好吃,在你眼中,它就是好的。

好喝的魚湯,就是經過簡單的炒、煮,就加了油和鹽,時隔十多年,一直都是我記憶裡不可復刻、無法重現的美味。

有時,我也在想,為什麼我在城市做不出這種美味?

因為魚沒有風幹數天?

因為不是柴火燉煮的?

因為不是我故鄉那沒有添加漂白粉的水?

還是因為沒有父親種的那撮香菜?

還是因為沒有走街串巷的那位老人賣的自己釀的醋呢?

……

總是,那麼好喝的魚湯,隻存在記憶裡了。

配圖都來自網絡,並沒有一個圖片可以重現我記憶裡那鍋魚湯,不忍放太多不相關的圖片,畢竟很多時候“詞不達意”,“圖也不能達意”。#我來嘮傢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