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常說燈紅酒綠,酒為什麼是“綠”的?

2024年2月6日 22点热度 0人点赞

在古代,酒被人們賦予了豐富的色彩和味覺,而其中“綠酒”這一詞匯則成為了古代釀酒文化中的一個獨特符號。這一說法源於古人制作酒的工藝和傢釀的方式,使得酒在顏色上呈現出了別樣的神秘綠意。

古代的酒釀,尤其是傢釀,與現代工業化生產的酒截然不同。缺乏榨煮過程,這種釀制方式顯得更為粗糙,酒熟後即可過濾飲用。然而,由於過濾不凈,碎米、碎渣浮在酒面上,甚至有的酒糟也沒有被濾出,這樣的酒被古人稱之為“濁酒”。

濁酒的雜質較多,碎米、渣滓浮在酒面上,時間久了就會形成淡綠色的如蟻如蛆的糟沫。這層糟沫的存在,使得美酒擁有了“綠酒”、“酒綠”、“綠蟻”等稱謂。這種顏色的形成並非出於人為著色,而是天然而來,富含了酒的原始風味和特殊韻味。

在古代,人們不僅僅是“喝酒”,更是“吃酒”,即在喝酒時連同酒糟一起吃下去。這種方式將酒糟融入了整個飲酒體驗中,使得酒的風味更加豐富多樣,同時也增添了一份古樸的情懷。

除了原料,釀酒中的另一重要元素是酒曲。酒曲的顏色也會影響酒的色澤。以麥子等谷物制成的酒曲,往往呈現出偏黃色,由此釀造的酒就是我們熟知的黃酒。如果在酒曲中加入紅色的原料,制成的酒曲也可能賦予酒以紅色。同理,如果酒曲中加入綠色的成分,那麼釀制的酒也很可能呈現出獨特的綠色。

因此,古代的“綠酒”並非人為著色的產物,而是在自然釀制過程中,由於釀造原料和工藝的特殊性質所導致的一種自然而然的顏色。這使得古代的釀酒藝術呈現出了一種豐富多彩的文化,成為燈紅酒綠中一抹獨特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