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枝梅花便過年

2024年2月6日 20点热度 0人点赞

元代詩人王冕的題畫詩《墨梅》有雲:“吾傢洗硯池頭樹,個個花開淡墨痕。不要人誇好顏色,隻流(留)清氣滿乾坤。”

據記載,王冕原本是農傢子弟,自幼傢貧,小時候給人放牛,一有時間就偷偷跑去學堂,聽學生念書,一邊聽一邊默記於心,後來更是白天放牛晚上借佛殿的長明燈夜讀,通宵達旦,終成博通儒經的大傢。他一生淡泊名利,尤愛梅花,不僅種梅、詠梅,也工於畫梅,曾隱居九裡山,結廬三間,自題為“梅花屋”,號梅花屋主,以賣畫為生。

這首詩,前兩句描寫梅花在何處、花開時是什麼情形,而後兩句則是盛贊梅花高風亮節。王冕所述的梅花是墨梅,用淡淡墨水點染而成,因此並不艷麗,但是神清骨秀、孤澹清逸、澄淡高遠,有著獨特的內在氣質,它不以鮮艷的顏色吸引人、討好人。在藝術史上,此詩甚至比《墨梅圖》還要出名。詩作強調操守志趣,正是王冕自身的寫照。

元·王冕 《墨梅圖》

眾所周知,文人多喜愛梅蘭竹菊,唐人尤愛牡丹。從北宋開始,低調的梅花不聲不響地漸漸占滿了文人心中的山坡。南宋詩詞中到處都是梅花的芬芳和氣骨,梅亭、梅峰、梅津、梅溪、梅屋、梅谷、梅崖、梅村等字號更是俯拾皆是,可見宋人對梅花的鐘愛。

宋代藝術從整體來說都有寫意的風氣和格調。什麼是寫意呢?蘇軾《紅梅三首》其一說:“詩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綠葉與青枝。”這是在調侃另一位北宋詩人石延年。石延年《紅梅》雲:“認桃無綠葉,辨杏有青枝。”意思是,乍一看,梅花像桃花,但梅花沒有葉子。再看,梅花又像杏花,可梅花有青色的枝條。這僅是植物學意義上的詠梅,沒有從根本上把握梅花的神韻,也就沒有抓住蘇軾所說的“梅格”。

誰寫出了“梅格”呢?最堪作榜樣的就是宋初號稱“梅妻鶴子”的林逋。他的詠梅詩句“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將梅花的“影像”刻畫得入木三分。喜歡攝影的朋友都知道影子往往比本體更有味道,因為影子的形象很模糊,隻呈現出某種輪廓,好的攝影師善於在輪廓中填塞一些神韻,即所謂化形為神。林逋的詠梅詩,之所以在宋代廣受贊譽,就是因為他給梅花的種種特征做了減法,最終留下最有魅力、形神兼備的特征,就是“疏影”,這就抓住了“梅格”。後來,南宋大藝術傢薑夔(kuí)為“暗香”“疏影”分別作《暗香·舊時月色》和《疏影·苔枝綴玉》,成為詠梅絕唱。

自古以來,梅花在中國文化中,一直是帶著傲雪的風骨,孤傲清高,如王安石的“墻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梅花》),如陸遊的“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卜算子·詠梅》)。而詩歌與書畫相通,畫傢筆下的梅花,也往往是講究畫出梅花的清絕之姿。詩人寫梅,畫傢畫梅,所追求的都是梅花身上的品性。當梅花褪去鮮艷的顏色,減去錯落有致的安排,那其中就透露出一種清正自守的品格。這是一種選擇,更是一種境界。王冕這幅畫和這首詩,無疑是托物言志,借梅花,來表達人生態度和高尚情操、博大胸懷。

◎本文原載於《北京晚報》(作者胡煙),圖源網絡,圖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