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風廉歷 善於化解糾紛的柳儉

2024年2月6日 20点热度 0人点赞

清風廉歷 | 善於化解糾紛的柳儉

來源:白銀區廉心橋

柳儉,字道約,隋朝河東郡解縣(今山西省運城市)人,歷任廣漢太守、蓬州刺史、卭州刺史、弘化太守等職。

河東柳氏是名門望族,人才輩出。柳儉的祖父柳元璋在北魏時期曾擔任司州大中正等職,父親柳裕曾擔任北周的聞喜縣令,兩代都是清官。受良好傢風熏陶,柳儉為人處事寬宏大量,生活儉樸,刻苦勤奮,為同鄉人所敬重。 隋文帝時,柳儉因仁愛明察而聞名,被任命為蓬州刺史。任職期間,柳儉采用寬松的政策,不用繁文縟節約束百姓官吏。處理訴訟糾紛,柳儉多用調解,對不占理的一方教育感化,適當懲治,力促訴訟雙方當庭和解,所以監獄裡一個囚犯都沒有。柳儉治下嚴格,絕不讓下屬貪贓枉法,侵擾百姓。 蜀王楊秀上奏了柳儉的事跡,朝廷於是任命他為邛州刺史。柳儉在任十多年,老百姓心悅誠服。後來蜀王楊秀獲罪,柳儉被牽連而免官。回鄉時,柳儉全傢僅乘著一輛瘦馬拉的破車,妻子兒女也都缺衣少食,看到的人都嘆服不已。他的清廉可見一斑。 隋煬帝即位後,重新啟用柳儉為弘化太守(今甘肅省慶陽一帶)。當時任職州郡長官的,都是功臣子弟,還捐出了大筆資產。隻有柳儉是以個人品德和才能被委以重任。柳儉在任上,更加清廉嚴謹。在由前朝入仕隋朝過程中,柳儉能夠獨扛清廉風氣。 隋朝是依靠武官撐起執政基礎的,而柳儉卻以文官身份成為地方大員。他主政一方,剛正不阿,對不尊法度、禍害地方的武官都依律懲處。隋煬帝時期,政風逐漸衰敗,柳儉卻始終潔身自好。 公元609年,朝廷考核地方官員。隋煬帝問諫臣蘇威和吏部尚書牛弘:“這天下第一清廉者是誰?”兩人一致認為是柳儉。隋煬帝於是賜予柳儉兩百匹帛,並讓朝中官吏將帛送到他任職的郡,以示表彰。 隋朝末年,天下大亂,全國各地起義不斷,柳儉任職的弘化郡也多次遭到攻擊。但因為柳儉一面率兵抵抗,一面撫慰百姓,聯合少數民族,郡中竟然沒有一個反叛起義的人。最終,柳儉保全了全郡百姓,在隋末亂世中和平地迎來了唐高祖李淵。 在中國歷史上,亂世時地方官處境往往十分危險。他們經常會遇見郡中百姓起義、地方豪強起兵,或者其他起義軍經過轄區的狀況。每逢此時,起義者往往會先殺地方官祭旗。在這種環境下,柳儉能帶領百姓平穩度過政權更替,不得不說是一個奇跡! ◆柳儉身處不良風氣之中,仍能出淤泥而不染,真正做到廉潔守身,這點實屬難得。(維宏)

來源:甘肅紀檢監察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