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點評二十四史(34)

2024年2月6日 21点热度 0人点赞

毛主席說:“劉表是虛有其表 ”。

【毛主席原文】

“(劉表)虛有其表”(-﹣摘自毛澤東讀盧弼《三國志集解》卷六《魏書·劉表傳》的批語(見《毛澤東讀文史古籍批語集》第140頁,中央文獻出版社1993年11月版)

【解析】

據《魏書.劉表傳》記載:劉表"少知名,號八俊。長八尺餘,姿貌甚偉"。可見劉表是儀表堂堂,一表人才。又有"大將軍"之銜,領大軍割據一方,更是威風凜凜了。然而,聯系他的才華和作為,毛澤東卻得出結論:劉表虛有其表。

毛澤東讀盧弼撰《三國志集解》卷六《魏書·劉表傳》時,作了一些旁批。將劉表與曹操比較,評論他的得失,均為貶語。

劉表初入荊州時,曾誘殺在當地作亂的劉姓宗室,毛澤東批註說:"殺降不祥,孟德所不為也。"孟德,即曹操。

《魏書·劉表傳》中說:李催、郭汜(si讀四聲)攻入長安後,聯合劉表以為外援,便封劉表為鎮南將軍,領荊州牧,武成侯。這時,皇帝被曹操弄到了許昌,並以許昌為都城,劉表一方面向皇帝納貢,同時又與北方的袁紹相勾結,從而周旋於董卓舊部李催、郭汜,曹操,袁紹這三大勢力之間。劉表手下的治中鄧羲勸劉表不要這樣做,劉表不聽。接著,裴松之有一段註,引《漢晉春秋》的話說:"表答羲曰:'內不失貢職,外不背盟主,此天下之達義矣。治中獨何怪乎?'"毛澤東讀至此,評說劉表後來"雖絕紹附操,終亦為操所吞"《魏書.劉表傳》裡說,長沙太守張羨背叛劉表,劉表圍之連年不下。後張羨病死,其子張怪代立,劉表隨即攻打張怪,勝了。於是劉表"南收零、桂,北據漢川,地方數千裡,帶甲十餘萬"。毛澤東讀至此,批道:"做土皇帝,孟德不為。"《魏書·劉表傳》說曹操與袁紹在官渡對峙時,袁紹派人向劉表求助,劉表答應了卻不派兵去,但也不幫助曹操,"欲保江漢間,觀天下變"。毛澤東讀至此,批道:"中立"。毛澤東的這些批語,側重於批評劉表消極保守自己的一方土地、不思進取、無所作為的缺點。

毛澤東拿他與曹操比較,指出曹操的政治眼光和進取之心遠遠高於他。事實上,劉表的中立自保,也是一廂情願,並不能成全其基業。這一點,在袁、曹官渡相持時,劉表手下的從事中郎韓嵩、別駕劉先就指出過:"豪強並爭,兩雄相持,天下之重,在於將軍。將軍若欲有為,起乘其弊可也;若不然,固將擇所從。將軍擁十萬之眾,安坐而觀望。夫見賢而不能助,請和而不得,此兩怨必集於將軍,將軍不得中立矣。"因此,毛澤東說他"終亦為操所吞",這是指劉表死後,其子被迫投降了曹操。劉表徒有其名,虛有其表,為人所譏,更為毛澤東所不屑。曹操雖然無劉表漢傢宗室的背景,為"身世不明",閹豎"遺醜",卻有雄才大略,赫赫功績,毛澤東為之欽佩、推崇。

從毛澤東對劉表以及對曹操的評論中,人們可看出毛澤東更註重實際的作為而非外表、身份。

【原古文翻譯】

劉表,字景升,山陽高平人,是魯恭王的後代。劉表身高有八尺多,容貌溫和,體態魁梧。他與同郡的張儉等人一道被人誹謗議論,稱為"八顧"。皇帝下詔書逮捕黨人加以治罪,劉表逃走沒被捉住。黨禁解除以後,劉表被大將軍何進召為佐吏。

初平元年,長沙太守孫堅殺了荊州刺史王敘,詔書任命劉表為荊州刺史。當時長江以南同宗族結為賊寇的很多,袁術的部隊又駐守魯陽攔住道路,劉表無法到達荊州,於是隻身騎馬進入宜城,請南郡人蒯越、襄陽人蔡瑁一同商議對策。劉表對蒯越說:"同宗族結成的盜賊雖然多但大傢並不歸附,如果被袁街利用,災難必然來臨。我想征兵,擔心結合不起來,得采用什麼計策?"蒯越回答說:"治理太平的時候就以仁義為先,治理戰亂的時候就首先要用權變的計謀。軍隊不在人多,重要的是得到合適的人才。袁術驕傲而且沒有謀略,同族聚成的盜賊大多貪婪殘暴。其中有我平時供養的人,要是派人告訴他們好處,他們必定率領部眾過來。您殺掉其中殘暴的人,任用其中有才能的人,您的聲威和恩德一旦樹立,人們就會用襁褓背負著孩子來投奔您。兵眾聚集,人們歸附,南部占領江陵,北部守住襄陽,荊州所轄八郡用一道檄文就可平定。袁公路即使來到,也無能為力了。"劉表說:"對。"於是要蒯越派人去招誘同族聚成的盜賊的頭目,來的有十五個人,將他們全部殺掉並且出其不意攻取他們的部眾。衹有江夏的盜賊張虎、陳坐聚集人馬占據襄陽城,劉表派蒯越與龐季前去曉諭二人,他們才投降。長江以南全部平定。許多太守縣令聽到劉表的威名,不少人解下印綬離去。劉壺於是在塞區整治軍隊,用以觀察時局的變化。袁術與其堂兄袁紹有隔閡,而且袁紹同劉表相結交,所以袁術同孫堅南北聯合襲擊劉表。劉表戰敗,孫堅接著包圍襄陽。正好劉表的部將黃祖前來援救,孫堅被流箭射中而死,剩下的人全都退走了。到李催等人進入長安,冬天,劉表派使者向天子進貢。李催任命劉表為鎮南將軍、荊州牧,封他為成武侯,持天子符節,作為自己的援助力量。張濟從關中逃奔南陽,順道進攻穰城,被飛箭射中而死。荊州的官員部屬都來慶賀。劉表卻說:"張濟由於窘迫而來,主人沒有以禮相待,造成交戰,這不是我的本意,我接受吊唁而不接受慶賀。"派人接收張濟的部隊,士兵們聽了很高興,於是都歸順了劉表。長沙太守張羨率領零陵、桂陽三個郡背叛劉表,劉表派軍隊圍攻,打敗了張羨,平定了這些地區。這樣劉表拓展的地區很廣,南部和五嶺相接,北部擁有漢川,方圓有幾千裡,披甲的戰士有十多萬。曹操和袁紹在官渡互相對峙時,袁紹派人要求援助,劉表答應了,但沒派兵去,也不增援曹操,而且想靜觀天下的變化。從事中郎南陽人韓嵩、別駕劉先勸說劉表:"現在豪傑互相較量,兩個強有力的人互相對峙,天下的關鍵在您身上。若是想有所作為,趁著他們疲憊時起兵,這是可行的辦法;如果不想這樣,一定得選擇其一而依附他。怎麼能夠擁有十萬軍隊,坐觀他人的成敗,別人要求援助而不去援救,見到賢明的人又不願歸順呢?這樣,兩方的怨恨一定集中到您身上,恐怕您不可能得到中立了。曹操善於用兵,而且賢明傑出的人大多投奔曹操,在這種形勢下一定能擊敗袁紹,而後調動部隊攻向長江、漢水一帶,恐怕將軍抵抗不了。眼下最好的辦法,不如將整個荊州歸順曹操,曹操必然看重感激將軍,您就可以長久地享有福祿地位,傳給後代,這是萬分完善的計策。"蒯越也這樣勸劉表。但劉表遲疑不決,就派韓嵩到曹操那裡觀望虛實。

回來以後,韓嵩極力稱贊天子和曹操的恩德,勸說劉表派兒子人侍充當人質。劉表大怒,認為韓嵩懷有二心,就陳列軍隊,辱罵韓嵩,準備殺他。又拷問打死了韓嵩的隨行人員,才了解到韓嵩沒有其他意圖,於是隻將他囚禁而已。劉備從袁紹那裡來投奔荊州,劉表厚待劉備,與他結交,但不重用他。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親自率軍征討劉表,未到荊州,劉表因背上生惡瘡而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