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風廉歷 識才愛才用才的唐瑾

2024年2月6日 20点热度 0人点赞

清風廉歷 | 識才愛才用才的唐瑾

來源:白銀區廉心橋

唐瑾,字附璘,南北朝時期北海平壽(今山東省濰坊市濰城區)人,西魏、北周大臣,先後擔任尚書右丞、吏部郎中、戶部尚書、驃騎大將軍、吏部中大夫等職。

唐瑾就像他的名字一樣,溫和恭謹,寬仁大度。他博覽經史,愛好文學。唐瑾17歲時,周文帝宇文泰聽說了他的名聲,就給他的父親唐永寫了一封信:“聽說您有兩個兒子,唐陵雄健奔放有武略,唐瑾雍容文雅有才學。可以讓他倆入朝,我想委任他們文武官職。”於是,唐瑾被征召任命為尚書員外郎、相府記室參軍事。 沙苑之戰、河橋之戰,是東魏、西魏之間兩場具有決定性意義的大戰。唐瑾跟隨宇文泰破沙苑,戰河橋,立下戰功,受爵姑臧縣子。因出色的能力和優良的品質,唐瑾一路升遷,累官至尚書右丞、吏部郎中。當時北魏王室流離遷徒,各種政務措施的草創,國傢典章制度的制定,唐瑾都參與其中,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後來唐瑾擔任吏部尚書,大力選拔人才,富有識人之明。燕公於謹,德高望重,也非常愛才。於謹看重唐瑾的學識和品性,上奏文帝說,希望和唐瑾結為兄弟,與他同姓,讓自己的子孫跟著他學習。文帝十分驚嘆,便賜唐瑾姓於。當時在朝的六位尚書都是當世俊傑,被人們稱為“一時之秀”。文帝也稱他們為“六俊”,其中唐瑾格外受器重。 燕公於謹南伐江陵時,讓唐瑾擔任元帥府長史,軍中謀略大多出自唐瑾。江陵平定後,當地衣冠士族全都淪為奴仆。唐瑾發現其中有許多才能出眾的人,就提議免除他們奴仆的身份,為己所用。很多江陵士族因此得到赦免,都十分感激唐瑾。 等到大軍還朝,各位將領擄獲大量財富,隻有唐瑾分文未取,隻帶著兩車書回去了。有人向文帝告密,說唐瑾帶回了大量奇珍異寶。文帝最初並不相信,但還是想弄清事情的真假,於是秘密派遣使者檢查。使者隻看到了書籍而已。文帝感嘆:“唐瑾為官二十多年,我知道他從不謀私利。派人前去查看,是為了讓不明白真相的人不要誤會他,污蔑他的清白。凡是為官者,都應該向唐瑾這樣啊!” 因為平定江陵有功,唐瑾被晉封為公爵。他累官至司宗中大夫兼內史,不久在任上去世。 唐瑾端莊持重,即使退朝休假,也會衣冠整齊地面對妻兒。遇到迅雷烈風,即使是夜間寢臥之時,唐瑾也必定會起來,戴好冠帶,手執笏板,端坐堂中,以防緊急情況發生。唐瑾樂善好施,傢無餘財,所得俸祿與賞賜,經常散發給親友。特別貧困的,唐瑾還將自傢的良田分割給他們。朝野上下對唐瑾心服口服,高度稱贊。◆為政廉潔而方正,有識才的慧眼、愛才的誠意、用才的膽識,唐瑾是北周優秀大臣的代表。(維宏)

來源:甘肅紀檢監察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