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因一時謹慎而被後世罵了近千年

2024年2月6日 26点热度 0人点赞

前言:華夏之人向來註重身後名,講究“人過留名,雁過留聲”。生前拼命建功立業,隻為死後青史留名,縱使功業不顯,也要做個道德高尚的人,正所謂“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殊不知歷史偶爾也會開開玩笑,有些人辛苦一生,勛業有成,結果留下的卻是千古罵名。

唐朝名將蘇定方一生忠心耿耿,先後為大唐滅了三國,可竟然被黑化成了反面人物,著實令人唏噓不已。今天我們要說的北宋開國功臣潘美和蘇定方有著同樣的遭遇,生前好評如潮,死後卻不得消停。究潘美挨罵之原因,竟然是壞在了“謹慎”二字上面。都說小心無大錯,謹慎是好事,為何到潘美身上卻壞事了呢?

潘美的兩副形象

一、潘美因謹慎而官運亨通

1、開國功臣

潘美系河北大名人,出身於低階武官之傢,其父潘璘早年憑著一身好力氣應募從軍,累升至軍校。適逢五代亂世,武人當道,少年潘美不甘平庸,常與他人言道,“大丈夫不以此時立功名、取富貴......可羞也”。機會沒有讓他等多久,在他20來歲的時候,他的河北老鄉郭威因平定李守貞之亂而晉升為鄴都留守、天雄軍節度使(駐節於大名府)、主持河北軍務。

潘美就這麼迎來了他人生中的第一個貴人,順理成章地坐上了郭威的快車。在他27歲的時候,郭威以“清君側”之名黃袍加身,改後漢為後周,他順勢從大名走進了最大的名利場-汴京,在這裡,他獲得了郭威養子柴榮的青睞,被其攬入麾下充任侍從。在他29歲的時候,柴榮繼承皇位,他以潛邸親信的身份升為供奉官。

後周地圖

同年,潘美跟隨柴榮迎戰北漢和契丹聯軍。出於信任,柴榮讓潘美率千餘精兵和澤州刺史李彥崇部一道前往高平北邊的山嶺切斷北漢主劉崇後路。要說柴榮的眼光確實精準,劉崇在高平吃了敗仗後果然經潘美駐防地北逃,可惜李彥崇畏敵先撤,隻剩下潘美勢單力孤,未能甕中捉鱉。戰後,柴榮對軍隊來了一場大整頓,像李彥崇這樣臨陣脫逃的將領不是被斬就是被貶。

值此之時,作戰有功的趙匡胤成了禁軍中炙手可熱的人物,潘美因此迎來了人生中最大的貴人,成了趙匡胤的小兄弟。趙匡胤在陳橋驛復制郭威故事之時,潘美表示出了最大的誠意,孤身回京面見宰相,為趙匡胤入主汴京鋪平道路。接著柴榮的表兄李重進起兵反宋,潘美以石守信副手的身份跟著趙匡胤從速平叛。如此忠心的潘美自然也就被認定為北宋開國功臣。

高平之戰

2、南征北戰

眾所周知,趙匡胤為了防范一幹老兄弟復制自己的故事,演了一出杯酒釋兵權。或許是因為潘美當時尚屬第二、第三梯隊的武將,或許是因為潘美足夠謙恭謹慎,又或許是因為趙匡胤對潘美另眼相待,以至於“諸節度皆解兵柄,獨潘美不解”。此後,潘美立功的機會越來越多,聲望越來越高,在北宋一統天下的進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為了滅南漢,潘美提前到潭州(今長沙)出任防禦使,期間一邊抵禦南漢的侵襲,一邊強化朝廷對湖南既有之地的控制。萬事俱備之後,他以主帥的身份調度諸軍大舉攻漢,不到1年的時間就拿下了賀州(今廣西賀州)、桂州(今廣西桂林)和韶州(今廣東韶關)等重鎮。然南漢畢竟立國已有半個多世紀,很快又集結15萬大軍於廣州北邊的山谷嚴陣以待。

潘美滅南漢

潘美眼看南漢擺出烏龜陣,隻得暫緩腳步,尋找敵軍突破點。當他發現敵軍營寨多用竹木時,主意就來了,他先以火攻逼迫敵軍出寨,後以有心算無心,大敗敵軍,揮師攻克廣州,一舉滅了南漢。戰後,他以嶺南道轉運使、廣州知州、廣州市舶使和山南東道節度使等眾多頭銜穩定嶺南秩序。既會打,又會治,潘美可謂是妥妥的全才。

沒多久,趙匡胤又盯上了南唐,潘美奉命以副帥的身份協助曹彬攻略南唐,不到1年的時間就拿下了金陵(今南京),南唐宣告滅亡,整個南方自此除了錢氏吳越外基本全部納入趙宋疆域。趙匡胤死後,趙匡義繼位,潘美寵眷不衰,以方面大帥的身份跟著趙匡義拿下了北漢,趙宋自此完成一統(吳越在北漢滅亡前歸附了)。

趙宋滅南唐

二、潘美因謹慎而晚節不保

1、放縱監軍

趙匡義在滅北漢的時候攻打過遼國占有的燕雲十六州,可惜悻悻而歸。趙匡義是回去了,遼軍的報復卻接踵而至,好在潘美對整體態勢的感知十分到位,提前搶占了遼軍南下的咽喉之地—固軍(今山西寧武一帶),從而讓遼軍短時間內難有作為,有效保障了趙宋對北漢舊地的消化。也是不甘心吧,遼國又派出10萬大軍進攻雁門關。

潘美忙令麾下驍將楊業(即演義中的楊令公)率領小股精銳騎兵走小道繞後,然後待遼軍抵近關口時,他親自率領主力出關與楊業南北夾擊。此戰,遼軍損失慘重,趙宋贏得大捷,潘美積功晉爵為代國公。1年後,遼軍卷土重來,潘美不僅再度在雁門關下挫敗敵軍,還親自率軍深入遼國境內,連破30多座寨壘,戰後因功升為韓國公。

燕雲十六州的分佈圖

雍熙北伐時,潘美以西路軍主帥的身份再度率軍攻遼,連克雲州(今山西大同)、朔州(今山西朔縣)、寰州(今山西朔城區)和應州(今山西應縣),相當於收復了燕雲十六州的1/4。無奈曹彬統率的東路軍失利,趙匡義不得不下令全線班師。和另外兩路軍輕裝簡從不同,西路軍需保護四州百姓安全退回宋境,負擔很重、風險很大。

是時,遼軍主力轉向西路,楊業提出由他駐守應州,配合雲州和朔州守軍吸引遼軍,同時擇一勁旅在朔州南邊的石碣谷設伏,保障三州百姓的撤退通道。然而兩位監軍(王侁和劉文裕)均持反對意見,他們主張大張旗鼓地出戰迎敵,並以“得非有他志乎”來給楊業扣帽子。潘美深知趙宋對武將的防范力度有多大,為謹慎起見,他同意了監軍的意見。

雍熙北伐的戰略計劃

2、楊業陣亡

楊業率軍出發前建議潘美率主力在陳傢谷口(今山西寧武縣一帶)設伏接應,並且在適當的時候和他南北夾擊遼軍。潘美對此一一應下,然而楊業前腳剛走,後腳就中了遼軍的埋伏,受困於朔州西南邊的狼牙村,潘美還沒來得及做出什麼反應,監軍王侁卻誤以為遼軍受阻,生怕晚到一步就搶不到戰功,連忙率軍前出,弄得潘美一頭包,陣勢全亂了。

敵情不明,既定計劃又被王侁打亂,再加上身邊可以掌控的軍隊較少,潘美出於謹慎,率軍離開了陳傢谷口,向西南方向遊動。如果前去迎敵的各路大軍失利,他孤軍守在陳傢谷口,必定被遼軍所破,不僅起不到接應的作用,還有可能全軍覆沒。在他看來,脫離陳傢谷口,無論是進,還是退,都有餘地。

潘美和楊業的配合

等到楊業率殘軍按計劃突圍至陳傢谷口時,發現谷中已無人接應,隻能且戰且退,無奈兵力懸殊太大,終究力有不逮,被遼軍擒獲。面對生命和身後名,楊業選擇了後者,以絕食的方式詮釋了忠義二字。至於潘美為何沒有及時救援楊業的原因,很簡單,還是謹慎,當時潘美所部距陳傢谷口有10多公裡,以當時的行軍速度來說,過去需半天時間。

如果等他率軍趕過去的時候,楊業所部已被遼軍滅了,等待他的同樣是覆滅的結局。如果楊業所部尚存,他趕過去也隻是讓遼軍有機會取得更大戰果。一來,他既無地勢可依,又沒有時間佈陣。二來,遼軍的機動性遠勝宋軍,一旦被黏上,很難脫身。不管怎麼說,楊業戰死了,總得有人背鍋,監軍王侁和劉文裕被免職流放,潘美則被連降三級。

廣受贊譽的楊傢將

結語

從趙匡義為楊業之死追責的態度來看,監軍王侁負主要責任,主帥潘美負領導責任,而主帥的領導責任歸根結底又是趙宋的監軍制度問題。是故,宋真宗繼位後,追封潘美為鄭王,使其配享太宗廟。讓人沒想到的是,獲得趙宋官方高度認可的潘美在民間卻被黑化成了勾連敵國、陷害楊業致死的大奸臣—潘仁美,試問潘美何其冤枉?

首先,潘美起於微末,卻成了趙宋的風雲人物,這就十分難得;其次,潘美忠心耿耿、勞苦功高,無論是上馬治軍,還是下馬治民,很少有出錯的時候,且其身上沒有五代軍將的那種桀驁之氣,這也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最後,潘美雖然確實在楊業戰死的這件事情上有責任,但是他並非有意為之,且不是主要責任。總而言之,尊崇道德的完美雖然是好事,但是道德之上還應有實事求是。

參考文獻:

《宋史》

《資治通鑒》

《續資治通鑒長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