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的四個閱讀危機

2024年2月6日 20点热度 0人点赞

“大眾,就是那些一年讀書不超過5本的人。”法國作傢夏爾·丹齊格的這句話比較刺耳,卻道出了一個事實:讀書並非易事。

有數據顯示,以色列人均每年讀書64本,日本是40本,韓國是11本,中國隻有0.7本!另外一個數據比0.7本好一些,但也不到5本。

今天的中國人越來越看重實際利益,越來越看重物質需求,越來越看重欲望,但是精神生活越來越少,閱讀水平越來越低。長此以往,危害是難以想象的。小到個人成就與傢庭和諧,大到國傢進步與文明程度,可能都會因此而遭受嚴重阻礙。

為什麼會這樣?中國人的閱讀到底出了什麼問題?

北京大學博雅講席教授陳平原的觀點可能是最好的回答。他認為,中國人的閱讀水平,已經深深陷入四個危機之中:

-1-

思想淺薄化

陳平原認為,古人讀經,一個月,一年,可以集中在一點對一部經書,不斷地對話,一個字一個字斟酌。當代人雖然常識可能比古人更多,但由於現實的誘惑和自身的妥協,思考與琢磨的時間嚴重不足,導致思維越來越分散,思想越來越淺薄,辨析能力嚴重不足,因而難以分清好與壞、美與醜、善與惡。

-2-

表達片段化

陳平原認為,當代人過於重視知識的廣博,而過於忽視思維的深度。比如微博,對寫作者來說,就是一個很大的誤導和殘害,他讓人對寫幾句俏皮話上癮,卻難以寫出一篇完整的文章。每個人都能跳躍性地說一大堆,但就一點談深的功夫,卻越來越稀缺了。

-3-

記憶低能化

陳平原認為,閱讀被檢索取代,讓當代人記憶力衰退。以前人們學知識,總是想拼命地記住某些東西,現在已經沒有這種動力了,人們把記憶力交給手機和電腦,把所有的知識交給數據庫。這實質上是一件極其危險的現象,如果有一天,全世界因為戰爭或某些不可控因素斷電了,斷網了,整個人類要倒退幾百年。

-4-

閱讀功利化

陳平原認為,受傳統影響,時至今日,“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依舊還是很多人刻苦讀書的主要動力,功利化的閱讀乃是當下中國人讀書的主流。但是,將“讀書”僅僅理解為拿學位、學本事、謀職業,實在過於狹隘,我們必須明白,這並非讀書的全部意義。

太多的人被教科書的標準答案毒害,失去了閱讀的興趣和能力,所以買書也不讀,從小到大熟悉的經典也讀不出新東西,無法找準中國文學在世界的位置,無法和世界文明接軌......這些成了大部分國人的切膚之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