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傢二級博物館名錄之11:元明清天妃宮遺址博物館

2024年2月6日 19点热度 0人点赞

元明清天妃宮遺址博物館位於天津市河東區大直沽中路51號,2000年9月建立元明清天妃宮遺址博物館,於2002年5月1日正式對外開放。元明清天妃宮遺址博物館是展示古代建築基址、媽祖崇拜現象及其文化形成的原因和過程,濃縮天津城市形成與發展的遺址類博物館。元朝海運的興盛,促使了中國北方地區第一座媽祖廟——大直沽天妃靈慈宮(公元1281~1284)的誕生,它比建於明代永樂2年(1404年)的天津衛城早100多年,與福建眉州媽祖廟、臺灣北港朝天宮並稱為中國三大媽祖廟。

博物館占地5800平米,博物館由王光英同志題寫館名,博物館分上下兩層,共設考古天妃宮、天妃與天津兩大基本陳列。主體建築中央大廳展示的是考古發掘出土的元代建築基址和明、清時期天妃宮大殿基址。其周圍設兩層殿廳,200米長展線,展出200餘件遺址出土的文物及300餘幅圖片。展覽的主題為“海洋的旋律”,分為“浩瀚的海洋、神奇的媽祖、河與海的城市、永恒的遺址”四個部分。講述人類認識、利用海洋、從事海洋文化活動的過程;媽祖崇拜現象及其文化形成的原因和過程;天津城市的形成與發展;天妃宮遺址考古發掘成果及意義等內容。展廳還展出了2012年考古發掘出的反映元明時期漕運文化的張灣二號明代沉船等300餘件文物,是張灣明代沉船發掘並保護處理後的首次展出。展覽在突出遺址本體保護、展示的同時,輔以大量文物展品,並配合浮雕、壁畫、場景還原、多媒體等手段形式,展示了天妃宮遺址考古發掘和文物保護的重要成果,凸顯了大直沽及天妃宮遺址在天津城市發展中的重要歷史地位。展示的文物中造型獨特的韓瓶最為突出。韓瓶是流行於南宋和元明時期對的瓷瓶,外形瘦長,是當時軍隊士兵用於取水的工具,功能相當於現在的軍用水壺。之所以被稱為“韓瓶”,相傳是因為南宋名將韓世忠攻打金兵時,軍隊士兵用這種瓶子取水,後世也被作為酒器。韓瓶的發現,對研究當時的文化、軍民生活習性有很大的幫助。

元明清天妃宮遺址博物館陳列由四個部分組成:第一部分“浩瀚的海洋”,講述了中國古代先民對於海洋的認識和利用;第二部分“神氣的媽祖”,講述了媽祖崇拜的產生、演變和流傳;第三部分“海與河的城市”,講述了天津古代城市的形成、發展和海洋的關系;第四部分“永恒的遺址”,講述了大直沽天妃宮的歷史及遺址的考古發掘。博物館前的廣場矗立一通柱式雕像,通柱象征桅桿,自下向上雕刻著代表元、明、清三個時期不同的海洋圖案。柱的頂端即是媽祖像,雙手輕捧在胸前,雙目遠眺,盼望遠航的人們平安歸來。

2006年被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天津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9年5月1日,元明清天妃宮遺址博物館經過自評申報,省級文物行政部門評估,全國博物館評估委員會專傢審核備案,國傢文物局決定被評為首批國傢二級博物館。2023年7月,“踏訪歷史的印跡——天妃宮遺址保護利用”入選2022全國文化遺產旅遊百強案例

文章來源於王小軍、李維剛編著的《撲克牌上的中國國傢級博物館(國傢二級博物館卷)》叢書。全書550頁,彩色印刷,系統介紹了460傢國傢二級博物館的概況和每一座博物館外景照片並以撲克牌角碼順序相配。為提高各位讀者收藏情趣,特別加貼與本書封面相同文物圖案(四羊方尊)珍郵1枚,另贈藏書票兩張(分別貼與藏書票相同文物圖案郵票——四羊方尊和馬踏飛燕),以上三枚郵票分別加蓋本書首發日甘肅武山龍臺郵戳。

《隴原天地》肖軍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