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園新址有多美?廣東嶺南古籍出版社首次露真容

2024年2月6日 23点热度 0人点赞


重播

播放

00:00
/
00:00
直播

00:00
進入全屏
50
    點擊按住可拖動視頻

    1月30日,廣東人民出版社二樓異常繁忙,走進古籍文獻分社辦公室,地上堆滿了各種已經打包好的紙箱,上面標記著:杜鳳治日記手稿、作者樣書、漢字結構認知大字典……

    廣東嶺南古籍出版社常務副總編輯柏峰告訴羊城晚報記者,這些書稿都將搬運至廣東嶺南古籍出版社(以下簡稱“嶺南古籍社”)柏園新址。農歷新年後,嶺南古籍社所有工作人員也會正式入駐柏園辦公,掛牌儀式也將在此舉行。

    嶺南古籍社柏園新址

    古籍書稿整體搬至柏園

    所有紙箱打包裝車後,羊城晚報記者跟車來到嶺南古籍社新的辦公地址柏園探營,這也是嶺南古籍社的新辦公樓首次對外顯露真容。步入小院,清水紅磚墻砌築的外墻上,金色的“嶺南古籍出版社”銘牌異常耀眼。

    嶺南古籍出版社銘牌

    踏著窄窄的水泥階梯,記者從一樓行至三樓,一路都在感嘆“太美了”!室內裝幀設計將嶺南文化風情、古籍文化底蘊以及柏園原有的歷史風貌相結合,古香古色,質感十足,展現出獨特的審美風格。

    嶺南古籍社新址編輯辦公室

    據南方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廣東人民出版社社長、廣東嶺南古籍出版社主要負責人肖風華介紹,嶺南古籍社辦公地選址柏園,與中共三大會址紀念館相鄰。該地址位處廣州東山口洋樓群,原為民國時期“國立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的創辦舊址,該建築亦為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環境氛圍與嶺南古籍社相洽,從某種程度上也體現了嶺南古籍社的特色。

    嶺南古籍社柏園新址

    記者在現場了解到,嶺南古籍社在柏園新址的辦公樓包括東側相對獨立的三層小洋樓和西邊樓棟的第三層。

    東側樓棟一樓設有總編室和營銷部;二樓設有學術文獻與嶺南文化編輯部、文化雙創編輯部以及儲物室、資料室等;三樓右邊設有古籍整理編輯部、數字技術部、校對質檢部等,左邊設有會客廳、古籍展陳室以及相關辦公室等。

    學術文獻、嶺南文化編輯部

    “目前,我們的裝修基本完工,也秉持修舊如故的原則,不改變原址風貌。”廣東嶺南古籍出版社文化雙創編輯部編輯麥永全告訴記者,柏園建築西式欄桿、拱券等特色構件和工藝都保存得較好,地面復古的花階磚也保持原貌。

    辦公樓內裝修古香古色

    編輯團隊年輕有朝氣

    提及這次搬傢,柏峰興致很高。據她介紹,此次搬運的主要是嶺南古籍社編輯的工具用書、日常樣書,還有未完成的稿件。

    “今年的第一季度,我們會按照計劃重點出版一批具有重大文化價值的大型學術、文獻類圖書,如《全粵詩》《花縣湯金銘、湯金鑄藏清代實學館檔案》《日本靜嘉堂藏宋元珍本文集叢刊》等。這些都是我們過去不敢想但是現在有機會出版的古籍。”

    新址周邊綠樹環繞、環境幽雅

    作為一傢新成立的古籍出版社,能夠在短時間推出諸多全國獨傢的古籍,得益於多年來的積累。柏峰表示,嶺南古籍出版體量龐大,但一直沒有專業古籍出版社,此前絕大部分古籍出版工作由廣東人民出版社古籍文獻分社承擔,出版了大量優秀的古籍文獻出版物。

    截至目前,《葉名琛檔案》《清車王府藏戲曲全編》《容庚藏帖》《海外廣東珍本文獻叢刊》等20餘種古籍圖書獲國傢級獎項;《清車王府藏戲曲全編》《容庚藏帖》《客傢珍稀譜牒文獻叢刊》《客傢珍稀文書叢刊》4種大型古籍出版項目獲國傢出版基金資助;《海外廣東珍本文獻叢刊》等10餘種古籍出版項目獲國傢古籍整理出版專項經費資助;《清代稿抄本》等獲國傢清史工程文獻類立項。2016—2022年共出版古籍1500餘冊,在國內外產生一定社會影響。

    嶺南古籍社三樓會客廳

    這些古籍,為廣東嶺南古籍出版社的成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2023年8月3日,國傢新聞出版署正式批復廣東省新聞出版局設立廣東嶺南古籍出版社有限公司。

    這是30多年來國內成立的唯一一傢新的專業古籍出版社,也是華南地區第一傢專業古籍出版社。

    嶺南古籍社的人員由廣東人民出版社成建制劃撥古籍文獻分社全體人員、抽調的職能部門骨幹以及招聘的成熟編輯組成,共計31人。未來,將通過校園招聘、社會招聘的形式,從全國范圍內引進出版人才,預計2024年全社員工編制數達到50—60人,3年後達到60—80人。

    嶺南古籍社部分編輯成員合影

    “我們社編輯團隊大部分都是80後、90後,今年校招還招聘了5個00後,整體隊伍非常年輕有朝氣,這也是我們社做古籍編輯非常有優勢的結構。”柏峰表示,除了編輯,古籍社的作者隊伍也在向年輕化的方向發展。

    “我們今年報的80個選題中,除了一個項目領頭的是70後,其他大量編輯團隊都是80後、90後,這就是我們嶺南古籍社的未來。”

    用好產品打開古籍社的未來

    這傢年輕的古籍出版社未來將如何發展?2023年11月18日,由廣東嶺南古籍出版社主辦、廣東人民出版社協辦的嶺南古籍出版社發展戰略研討會在廣州召開,大量業內專傢齊聚一堂,就嶺南古籍出版社今後的發展建言獻策。

    研討會上,專傢們一致強調,嶺南古籍出版社要在自有特色上下功夫,尤其是近代文獻方面。廣東是近代中國革命策源地,留下了眾多獨有的文獻資源,比如近代廣東海關檔案、華僑文獻、十三行文獻、民間文獻等,做好這些文獻,嶺南古籍出版社將有能力迅速在全國23傢專業古籍出版社立住腳跟。

    嶺南古籍社柏園新址大樓

    “未來,我們將依托廣東豐富的古籍文獻珍藏,系統整理、編纂出版嶺南古代典籍、中外關系史文獻、中國近代史文獻、華僑文獻、重要商號文書、海洋史文獻、海關檔案等廣東古籍和珍稀文獻。”

    柏峰表示,2024年,嶺南古籍社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出版更多優秀的古籍文獻,用好產品打開這傢年輕古籍出版社的未來。

    編輯人員將書稿打包裝箱

    肖風華表示,嶺南古籍社秉持“刊行古籍舊書、整理地方文獻、出版學術著作、致力文化積累”的出版方針,出版地方文獻和古典名著普及讀物,將立足粵港澳大灣區,輻射華南、中南地區,面向海外,成為有影響力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整理、挖掘、傳播和講好中國故事的重要文化陣地。

    在未來,嶺南古籍社將承擔職責范圍內的古籍整理研究、編輯出版等工作,有效地發揮古籍工作主陣地作用,致力於打造成華南和粵港澳大灣區古籍文獻的出版龍頭、文化“雙創”的新標桿。

    鏈 接

    民國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是中國第一個以歷史學、考古學、語言學為主要研究方向的國立研究機構,由著名歷史學傢傅斯年、顧頡剛等於1928年創立於廣州,始創地位於廣州市東山柏園。

    史語所曾聚集傅斯年、顧頡剛、楊振聲、陳寅恪、趙元任等一批享譽世界的學者,在殷墟考古發掘、古文字、民俗學、方言調查、人類學、民族學等多個領域取得輝煌成績,被譽為中國近代人文科學的起始點。

    2022年4月,經國傢文物局批準,廣東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正式啟動對柏園的修繕保護工程。在廣東省委辦公廳、廣東省委宣傳部以及羊城晚報等主流媒體的大力推動下,柏園作為重要歷史文化坐標的活化利用不斷推進。

    2022年10月22日,修繕完成的柏園正式面向公眾開放,內部設置了《此雖舊域 其命維新——國立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在廣州》主題展覽,“柏園粵書吧”也同步亮相,向今天的公眾講述此舊址所承載的學脈源流。

    文、圖、視頻|記者 孫磊 實習生 何文濤

    編輯:黃宙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