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唐戰爭:擁兵2萬唐生智,憑啥硬剛蔣介石?真相:和尚算他能贏

2024年2月6日 25点热度 0人点赞

我是棠棣,一枚歷史愛好者。歡迎大傢【關註】我,一起談古論今,縱論天下大勢。君子一世,為學、交友而已!

1929年蔣馮豫西之戰,以西北軍失敗告終。

隨後,蔣介石的矛頭對準閻錫山,要求在中央有職務的不得再兼省職,並且要求國府委員必須駐京,不得隨意離開。閻錫山如芒刺在背。

唐生智密遣心腹袁華進專程赴太原,與閻錫山商議共同倒蔣事宜。袁赴河邊村探視馮玉祥,雙方也達成協議。

閻乃派趙丕廉為代表前往河南信陽與唐生智聯絡,商定由唐通電,擁閻為首共同倒蔣。閻答應接濟唐生智 60 萬元大洋。

1、唐生智其人

唐生智,字孟瀟,1888年10月12日(清光緒十四年)出生,湖南東安人氏。

1905 年考入湖南陸軍小學,1907 年考入武昌陸軍第三中學;後入保定入伍生隊學習,辛亥革命爆發後,先後在上海、煙臺都督府任科員和參謀。

1912年進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第一期步兵科學習,1914年畢業後分配到湘軍陸軍混成旅任見習排長,依次晉升連長、營長,參加護國戰爭和湘境軍閥混戰;1917年晉升第三團團長、第二旅旅長。

1923年11月任湘軍第四師師長兼湘南善後督辦、水口山礦務督辦。

從這時起,拜佛居士顧子同為師,第四師萬餘名官兵均受戒為佛教徒,唐生智被戲稱“唐僧”。

1925年冬,唐部駐紮衡陽,與顧子同專程到南嶽衡山朝聖,為南嶽大廟捐了一根華表,意為“南天一柱”。

1926年3月25日,任湖南省政府內務司司長、代理省長,同年6月在吳佩孚壓迫下,倒向廣州國民政府,宣佈出任國民革命軍第八軍軍長兼北伐軍前敵總指揮,並任湖南省政府主席。

期間曾發生蔣介石,長沙檢閱唐生智第八軍時墜馬的故事。

那是1926年8月14日,距離北伐軍攻克長沙一個月左右,蔣介石興致很高,決定在長沙東門外大校場舉行閱兵儀式,檢閱李宗仁第七軍2個旅7000人和唐生智第八軍4個旅 15000 人。

唐生智把自己的坐騎,一匹高大威武的棗紅馬讓給蔣介石。蔣介石騎馬走在最前面,檢閱畢第七軍,第八軍排頭的軍樂隊立即奏樂,同時,上百把軍號齊鳴,蔣介石的坐騎失驚,突然大嘶長號,前蹄高舉,向前狂奔。

蔣介石未註意,瞬間失去重心,翻鞍墜地,右腳仍然套在腳踏蹬裡,被倒拖於地下。幸虧馬靴很快脫落,蔣介石倒在地面,渾身沾滿了污泥,一塵不染的白手套變了顏色,一瘸一拐堅持將閱兵式進行完畢。

事後,唐生智專門請教了他的軍師顧和尚占卜兇吉。顧和尚說此事預兆蔣氏逃不過第八軍這一關,今後唐的前景不可估量。一席話說得唐生智眉開眼笑。

1926年8月,唐生智當選為國民黨湖南黨部執行委員,同年8月3日任湖南省政府軍事廳廳長,同年11月任廣州國民政府委員,12月13日任國民黨中央執委、國民政府臨時聯席會議委員,旋任北伐軍西路軍總指揮。

1927年1月20日任武漢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軍制審查委員會委員長,2月任國民黨中央政治委員會委員,同年3月任武漢衛戍司令,4月5日任國民革命軍第一集團軍第四方面軍總指揮,6月任國民革命軍第四集團軍總司令兼第一方面軍總指揮,並任武漢國民黨中央軍事委員會7人主席團成員、武漢國民政府委員。

同年寧漢戰爭失利,唐被迫下野,逃往日本。

2、唐生智主導的反蔣集團

唐生智一直對蔣介石心懷不滿,早在1927年被任命為國民革命軍第四集團軍總司令時,就支持汪精衛;寧漢分裂,唐曾致電李濟深,聲稱“蔣之罪大惡極,罄竹難書”。

1927年8月9日,唐發表《討蔣通電》,配合新桂系逼蔣下臺。唐在驅逐桂系出兩湖為蔣介石立下汗馬功勞,蔣曾許將湖南地盤交唐生智經營。事後,蔣介石並不認賬,而把唐部放置河北一帶遊蕩。豫西戰爭,蔣介石把唐的第八軍放在主要戰場與西北軍硬拼,而且封唐為空頭的軍事參議院院長,如此一再削弱唐的實力。

唐生智認為韓復榘、石友三、馬鴻逵投靠蔣介石後備受歧視,可以作為同盟軍,積極與他們聯系。

自從叛馮投蔣後,韓復榘本想拉住石友三、馬鴻逵合成一個軍事集團,蔣介石卻采取分而治之,任命石為第十三路軍總指揮、馬為第十五路軍總指揮,並進行調防。韓深為不滿,卻無可奈何。

國民政府要求點名發軍餉,以防止韓私下擴軍;韓力爭軍餉統一領取,自主發放。韓一方面聽從蔣介石的指揮,一方面暗中與閻錫山、張學良、陳調元、商震等保持聯系。

汪精衛的改組派,委任唐為“護黨救國軍”第四路軍總指揮,石友三為第五路軍總指揮。

唐聯絡韓、石秘密倒蔣,被馬鴻逵向蔣密告。蔣介石決定繼續采取“分化”政策,先攏住石友三。

1929年10月16日,國民黨中央政治會議,決議調任石友三為安徽省政府主席。是月21日,陳調元奉蔣命令由濟南赴德州與石友三商討所部開往安徽問題。

石友三表示服從命令,俟接防部隊一到,即分批南開。

11月4日早晨,石友三由徐州抵達蚌埠,所部移防完畢。石友三對外發佈公告:“誓肅清西北,擁護中央,以蘇民困。”

是月27日,石友三自安慶到南京晉見蔣介石。蔣要求石部抽調部分兵力,迅速向南京長江北岸的浦口集結,乘船沿江東下,再由上海乘海輪轉廣東,援助陳濟棠攻打桂系殘部。

蔣的用意是在石部赴粵途中於海上將其全部繳械。石友三當即表態親率第二十四師南下,另一個師留在安徽由秦德純指揮。蔣表示同意,並且暗示將來廣東省政府主席一職虛位以待。

3、浦口發難的失敗

12月1日,唐生智、宋哲元、孫連仲、徐源泉等75人,在鄭州突然聯名發表反蔣通電,謂:

當此之時,唯有立息內爭,同心禦侮,“有違斯旨,即為全國公敵,誓當立予鏟除”。

同一天,石友三發難,命令所部在浦口隔江用數十門大炮轟擊南京,並擄掠大批餉械。石友三還發表通電,歷數蔣介石罪名,宣佈反對對桂、豫用兵。

是月3日,石部退回蚌埠,石友三在滁州通電就任“護黨救國軍”第五路軍總司令職,言“謹率十萬健卒直取南京,還我國都”。

同日,唐生智、劉文輝、徐源泉、何健等53人再電全國,提出擁汪(精衛)聯張(發奎),與石友三呼應。

唐生智還在鄭州發表對時局講話,要點如下:

(1)團結全國武裝同志,速息內爭,一致對外;

(2)清君側,蔣是被譚延闓、胡漢民、王正廷等包圍,導致政治敗壞;

(3)主張汪、蔣、閻合作;

(4)反對非法“三全大會”,主張“護黨救國,促成統一”;

(5)與張發奎“始終結合,一致援助”;

(6)放棄第五路軍稱號,改稱“護黨救國第四路軍”。

當石友三在浦口發難時,唐生智並沒有立即響應,原因是唐十分迷信,每當決策大事,都要請顧子同選擇黃道吉日,顧認為哪天是黃道吉日,唐哪天起兵,所以失去了作戰良機。

石友三炮轟南京,令蔣介石始料未及,立即召集胡漢民、譚延闓、朱培德、孫科、古應芬、宋子文等20餘人磋商對策。與會者一致認為,必須爭取張學良、閻錫山,共同討逆。

4、三方鬥法

蔣介石一方面在軍事上作了準備,另一方面派吳鐵城到東北做張學良工作,請國民政府監察院院長、蒙藏委員會副委員長趙戴文,回晉拉攏閻錫山,許諾打敗唐生智,河南交給閻錫山經營;同時請西北軍名宿張之江、李鳴鐘前去勸導石友三。

蔣介石還下令馬鴻逵部在徐州堵截石友三。

12月4日,吳鐵城從南京趕到北平。

在北平,吳鐵城對新聞記者稱:

一來攜黨旗一面赴東北授張學良,並慰問東北軍將士;二來先到太原,俟閻錫山補就陸海空副總司令職後,再去東北。

12月5日,趙戴文偕第十一路總指揮劉鎮華從上海出發,欲乘海輪轉道青島,再由青島到太原。翌日,楊傑、方鼎英、王均、王金鈺、徐源泉、劉春華、魏益三等數十員將領通電討伐唐生智,稱唐生智冒楊傑等名義通電附逆……應請中央明令緝拿唐逆。

12月7日,馬鴻逵親致蔣介石函一件由李鳴鐘轉交,內稱:

“鴻逵父子受恩深重,誓死堅守徐防,擁護中央。”

眼見蔣軍勢力雄厚,加之唐生智反蔣通電,把汪精衛列為首位,閻錫山居次,閻甚為不滿,認為不可與之謀,於是在12月8日致電蔣介石表示擁護中央,唯命是從。

蔣介石復電慰勉有加。閻錫山又致電蔣,報告趙戴文已抵並,再次表示“錫山自當共同奮鬥”。

蔣回電,稱:

“區區叛逆,相信弟與吾兄,必能於短時間了之”。

上述閻蔣4 電,國民政府於是月 12 日公佈於眾。

中央軍系劉峙、夏鬥寅、顧祝同、蔣鼎文、范石生、陳誠等17員將領在武漢發表通電討伐馮玉祥、唐生智、韓復榘、石友三。蔣介石親發《告第五十一師、第五十三師兩師將士書》,稱:

唐生智引兩師將士“入叛逆邪途,務望辨明順逆,誅除叛逆,效順中央”。

西北軍殘部在宋哲元、石敬亭、孫良誠領銜下揚言即日東趨,倘有阻止前進者,定以敵人對待。與唐生智遙相呼應。

5、蔣唐戰爭的準備

蔣唐豫南之戰具體戰鬥序列為:

唐軍方面:

護黨救國軍第四路軍總司令唐生智、參謀長晏勛甫,轄第二軍(軍長馮華堂)之獨九旅(旅長戴民權),第四軍(軍長龔浩)之第一、二、三師(師長周揚亞、魏鎮藩、蔣春湖),第七軍(軍長門炳嶽)之第一、二、三師(師長劉崇武、杜愷軒、陳雷),第八軍(軍長劉興)之第一、二、三師(師長顏仁毅、凌志堯、周維寅)。

蔣軍方面:

武漢行營主任何應欽,前敵總指揮劉峙,轄第一軍(軍長顧祝同)之第一、二師(師長劉峙兼、顧祝同兼);第二軍(軍長蔣鼎文)之第九、十一師(師長蔣鼎文兼、陳誠);第十三軍(軍長夏鬥寅)之第六、十三、十四師(師長趙觀濤、夏鬥寅兼、楊虎城)。

蔣介石擔心唐生智,搶先一步占領武漢,控制平漢線,急令劉峙的第二路軍回師武漢策應。

當時,蔣鼎文第九師正準備從武漢上船沿江而下經上海返回廣州,得到命令後,全師立即下船,轉道信陽集結。陳誠第十一師亦日夜兼程趕赴平漢線,日行百裡,第三天即到達指定地點隨縣,隨即全師繼續北上,與第一師、第九師在信陽會合。

各部稍息,又北突抵達確山,抵達確山後,立即構築工事。

是月12日,陸海空總司令部,任命何成浚為第五路軍總指揮兼漢口行營主任,楊傑為洛陽行營主任,王金鈺為第九軍軍長,徐源泉為第十軍軍長。

同日,劉峙在漢口召開軍事會議,決定兵分兩路直趨許昌、鄭州。

何成浚還密電唐生智部下劉興、龔浩,謂:

“望兩兄切勸孟瀟急流勇退,藉圖自全。倘若孟瀟兄不肯見信,亦請兩兄各行其是,以免隨孟瀟作無益之犧牲。”

同時致電唐生智勸其懸崖勒馬,立釋兵權。

中央軍上下對擊敗唐生智充滿信心。

何成浚說,唐部槍不滿2萬,比較國軍二十五分之一,10天之內還我鄭州。

劉峙說,討唐計劃非常周密,一星期解決問題。

何、劉商定:

平漢線南段由劉峙第二路軍負責,北段交何成浚第五路軍;陜南方面由第二路軍為主,陜北由晉軍負責。

12月17日,劉峙親率參謀長劉耀揚等200餘人赴信陽督師,行前對新聞記者說:

“唐部盲從者不過七八個團,我方在隴海線、平漢線包圍會剿部隊達到20餘個師。討唐如鼓洪爐燎毛發耳。”

翌日,劉峙第二路軍楊傑部從左翼沿隴海線前進,抵達鞏縣,右翼由禹縣攻許昌。

何成浚第五路軍王金鈺、劉春榮兩部攻擊鄭州。

6、唐生智如何被孤立?

為了進一步籠絡閻錫山,蔣介石下令各路討唐部隊何成浚、劉鎮華、楊傑、王均、徐源泉等統歸閻節制。此時,夏鬥寅部進占遂平,唐生智部被迫退守郾城。夏部繼續進逼,唐繼續退至許昌。

12月20日,閻錫山、張學良、劉鎮華、陳調元、王金鈺、劉春榮、魏益三、馬鴻逵、萬選才、劉茂恩等10人聯名發出號電,擁蔣討唐。頓時戰局發生變化。

石友三於翌日致電閻錫山,謂:

“嗣後友三一切舉動,自當以鈞座為轉移,務懇不棄庸愚,示以周行。”

見電後,蔣介石遂派遣馬福祥等赴蚌埠與石友三商談,勸石服從中央,既往不咎。方本仁、劉鎮華、何成浚等紛至太原,會見閻錫山。

原先在唐生智通電簽名的將領宋哲元、韓復榘、楊虎城、何健等也紛紛否認參與此事,韓復榘、楊虎城、孫殿英等人,反過來通電響應閻錫山。

唐生智更加孤立。是月25日,何應欽在漢口以代總司令名義發表“告討逆將士文”,勸唐生智迅速離開部隊,“否則長圍即合,敗潰立待,身死名辱,勢所必至”。

是月27日,太原各界萬餘人召開歡送晉軍出師討唐大會。晉軍孫楚第三十三師從冀南開赴河南新鄉、鄭州;楊耀芳第三十九師從石傢莊開赴黃河南岸滎澤一帶;馮鵬翥第四十二師從北平開赴新鄉。

是月30日,國民黨中常會永遠開除宋哲元、石敬亭、孫良誠、鹿鐘麟、薛篤弼、劉驥等6人黨籍,免去鹿鐘麟、薛篤弼中央候補執委職。

1930年元旦,閻錫山就任國民政府早在上年10月28日任命的,陸海空副總司令職,並宣佈戡亂;當天,國民政府授予閻錫山一等寶鼎勛章。

當晚,閻錫山由何成浚、趙戴文、劉鎮華、方本仁等陪同離開太原,抵達石傢莊後,換乘當年慈禧太後專用花車,前往新鄉,1月3日,抵達鄭州。

7、唐生智的慘敗

1月4日,閻錫山在鄭州碧沙崗烈士祠召開軍事會議,以陸海空副總司令名義,任命河南省主席韓復榘為北路軍前敵總指揮,王金鈺為中央軍司令、劉春榮為副司令,王均為左翼軍司令、楊勝治為副司令,張德順為右翼軍司令,各路軍馬均歸韓復榘統一指揮。

閻錫山還專門撥給韓復榘500挺晉造手提輕機槍、40萬元軍餉。

韓於1月5日通電就職並與王金鈺聯名電唐生智,雲:

“奉副總司令令,消滅叛逆,以安大局。師行在即,義無反顧,請先生三復思之,如能解甲出洋,即可免造屠戮。”

唐復電韓、王等:

“今日之事,非弟一人之意,現各方既已翻異,弟又何必固執…”

蔣軍劉峙部與唐生智激戰確山,由於唐部多為三湘子弟,久戍北方,南歸心切,而且戰鬥力非常強,攻擊異常猛烈,雙方死傷慘重,形成對峙。

突然天降大雪,平地雪深三尺,雙方戰死的官兵屍首無人收拾,雙方都用屍體做掩體,屍橫遍野,在白雪皚皚映襯下赤血殷殷,慘不忍睹。

正在僵持之中,楊虎城部投入戰鬥,連續兩個團攻入唐生智,糧秣彈藥補給中心駐馬店,唐生智部驍將劉興屢屢反攻無效,軍心大亂,一路向許昌撤退,一路沿鐵路向西逃遁。

韓復榘部從豫東出擊。蔣介石擔心韓借討唐名義,攻擊疲憊的蔣軍,於是下令各部迅速消滅唐的殘部。蔣軍追到漯河,唐部已無戰鬥力,官兵將各種輕重武器裝備放在火車車廂裡,整團整團投降,約三四萬人。唐部投降官兵,後被蔣介石改編成教導第三師,由錢大均任師長。

8、蔣、韓“捉閻”陰謀

唐生智對自己的去向一直拿不定註意,遂請教道人。道人測了個字,上書一個“道”字,顧子同見狀大驚,言此字大兇。“道”,即“首”從“走”,對唐說看來您必走不可了。

唐生智長嘆一口氣,遂於1月6日晚,復電韓復榘願將所部暫交劉興,即日出洋,但須保護安全,並酌給川資。韓向閻錫山報告,閻電請蔣介石準予,給唐川資5萬元,並委劉興為第八軍軍長。

唐生智用重金雇傭了一艘日本船隻,沿江東下,潛入天津。

閻錫山到鄭州後,即任命孫楚為鄭州警備司令。

閻與唐曾有預謀,蔣介石早已洞察,唐亂甫定,蔣密電韓復榘在鄭州秘密捕捉閻錫山,以絕後患。

何成浚則遍佈便衣在火車站,監視閻錫山乘坐的慈禧太後花車。閻錫山人雖在鄭州,但一直住在火車上。

同時,密令參事張象乾常住鄭州電報電話局,檢查往來電報、監聽往來電話。

南桂馨感覺到韓復榘帶來的衛隊特別多,似有非常舉動,便勸閻錫山迅速離開鄭州;閻未在意。

1月14日傍晚八九點鐘,張象乾監聽到何成浚,在鄭州打給韓復榘的電話,大意是準備動手活捉閻錫山。

韓非常贊同,他一直同情老上級馮玉祥,想把閻錫山控制在手,交換馮玉祥自由。

張象乾急告閻,這時,劉春榮也將一封密函交給了閻的隨從,內稱韓計劃扣閻。

閻立即命令駐新鄉的馮鵬翥,連夜調一個火車頭掛一節悶罐車廂,並帶一個連迅速到鄭州。

車抵鄭州,立即調轉車頭,準備北上;同時命令楊耀芳守住鄭州黃河鐵橋,控制黃河南岸所有民船,另派一部進駐鄭州以西黑石關,以防不測。

馮鵬翥的火車到鄭州車站後,閻錫山化裝成商人模樣,圍著一條大毛巾,與趙戴文、孔繁蔚、南桂馨等,星夜微服爬上火車倉皇離去,次日凌晨,車至新鄉。

閻錫山給何成浚、韓復榘發了份電報:“太原來電,關(福安)師不穩,人心浮動,弟須遄返太原坐鎮,不辭而別,後會有期。”

晉軍亦迅速撤回河北。至此,閻錫山與蔣介石之間,算是捅破最後一層窗戶紙,死裡逃生的閻錫山,心中反蔣的念頭,已然一日勝過一日……

(正文完)

如果有其他關於歷史領域的話題或觀點可以【關註】我私聊,也可以在下方評論區留言,第一時間回復。